如此這話,讓我傻愣的看著乾隆好久,因為我很奇怪,令嬪怎麼就這樣沒了?難道是我感嘆的那話有什麼問題?

不過一會兒我也就釋然了,就是雍正年間便跟著乾隆的女人,死了好幾個,也就沒剩多少,而現下除了我和皇后,出身都不太高,直至今年封了愉嬪為愉妃,差不多也都到了頭。

但是就像乾隆說的,魏氏只是一個漢軍,入後宮便封了貴人,在別人眼中已是天大的恩惠,要不是有皇后這一關係,太后是絕對不待見的。

可嬪和貴人又不一樣了,畢竟後宮的嬪位有著一定的數量限制,身份和地位都要高貴了許多,雖然魏氏是從貴人升上來的,但是貴人也沒做幾天,這落在外人的眼裡,便是直封了,那先說的貴人也就走一個過場而已。

但皇后這個後臺是有多硬的?也不能讓一個什麼身份地位都沒有的奴才,一躍幾級的升了去吧!再說魏氏沒有懷著龍脈的福氣,又沒有攜著救駕之類的莫大功勞,憑什麼她就可以這般輕鬆做到了嬪位的?

這一想,能夠說事兒那就多了去,傳開的閒言閒語即使乾隆能夠裝著沒聽見,也會掃了些面子吧!可乾隆,那最看重的就是這個。

因此十一月的晉封禮,最風光些的還算是愉妃了,雖然她身體不怎麼好,卻還有著一個聰明的兒子。至少現在才四歲的永琪表現出了一定的才智,讓乾隆也頗為有些歡喜,即便是太后,也笑著將這個乖皇孫常常掛在了嘴邊,昭顯著他的受寵。

而或許皇后對原本的愉妃就不怎麼上心,也似乎在皇帝太后處得到過什麼話,這聰明受寵的皇五子倒是歲歲平安的在成長了。

也是後來皇后遇了喜,這乾隆十年的漫長終於是安穩的過了去,卻不想十一年四月,皇后富察氏沒有預兆的突然生產,完全是在預期之外,便是沒有足月的些許早產了。

這事兒讓宮裡好生慌亂了一陣子,好在今兒個的皇八子永琮還算順利的生了下來,這喜慶便掩蓋了諸多的不可預料。

只是皇后坐月子過後,我按著常禮去請安,才第一次見著生產過後的她,不禁是有些發愣。因為即使有宮內的諸多富貴東西養著,也還是明顯可見富察氏的憔悴,想來這一胎是讓她大傷元氣了吧!

如此我倒是有些理解歷史上富察氏的生死了,每天就計算著別人,又要防著別人的算計,十六歲便開始生孩子,卻是生一個死一個,唯一活著的孩子又是一個格格,現下這皇子也是好不容易才保住。且為了賢惠博得好名聲,時時刻刻都注重言行舉止,禮儀周全,也難怪才三十多歲,就純粹是心力交瘁而死。

看來這“孝賢”的皇后活兒,也不是那麼輕鬆的,而且她的偽裝也開始有了裂縫。就好像她懷孕了也不放下手中的權利一般,表面是賢惠,在這困難時期也要為皇上分著憂,可在我看來,暗地裡就是把自己往死裡累。

要說富察氏的產期臨近,乾隆也跟我商量過,準備晉封我為皇貴妃,以暫理六宮之事。不過我只說到,皇貴妃的名分特殊,現在就皇后生產晉封便很不適宜,這事兒也就揭過了。

至於暫理六宮之事,我雖然不怎麼想要,卻沒有理由反駁,如今貴妃位上就我一個,這皇后有了事兒,自然就落在我頭上了。但是不久後我依舊能這般清閒,因為即使乾隆的提議也經過了太后的同意,便也不知道富察氏使了什麼手段,有了什麼說法,讓兩人最後都贊同了原本交權給我變成讓我協助的方案。

當然這“協助”一般就沒我什麼事兒,所以我還能在儲秀宮過著我自個兒的安穩日子,不用操心別的,便是清閒。而和著皇后生產期間,我還得盡力隱藏行蹤,除了有要哺育永璟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外,一直都有魏貴人在長春宮幫手,太后和乾隆便也就沒有開口讓我幫襯一些去。

自然我就是能省則省了,既是要避免一些複雜事兒,也是不待見皇后要做的那些個事,統理六宮說得是好聽,但是那也絕對是腦力加體力活兒,如今看著富察氏的模樣,我還真對這皇后之位期待不起來。

而同年七月,嘉妃又順利生下皇九子永璇,本身又有皇四子這麼個兒子,倒是和純妃一樣,有兩個兒子護身,在這後宮裡的地位就已然不容忽視。

就是我還想過,當初皇后懷孕是不是聽聞過嘉妃跟著有了喜,所以心情有些大起大落便動了胎氣,以至於後來讓自己的孩子有些早產。

雖然這並沒有跡象可尋,可在我看來,皇后的淡然賢惠之相就不再那麼完美了,很多的事兒都能夠讓她動了真氣。也因此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八阿哥永琮因感染了天花而夭折,便成了富察氏的催命之事。

見傷心鬱郁的富察氏幾欲臥床不起,乾隆在十三年二月奉太后東巡時,讓皇后隨駕出行,以期散心寬慰一些她的喪子之痛。而促成這件事,卻是還有著我的一些功勞在。

本來乾隆一直說是要讓我隨駕而行,就當是看看這大清的萬里江山了。但是這麼多年下來,卻是因著這樣那樣的事兒,每次到最後都不得不作罷,而這次的東巡,乾隆居然又是提起。

但是有了高氏的前車之鑑,我是絕對不放心皇后的,尤其她還是剛剛喪子的母親。

是想四格格才不過五歲,永璟更是剛過三歲,是不宜跟著出行的,然而單獨留他們在宮,那更是危險。誰也不能保證這個狀態下的富察氏會不會直接幹出什麼來,到時候皇帝太后不在,我也不在,就是不管什麼手段那都能做成意外了。

於是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那不是直白的給乾隆添堵,而是提起了喪子的富察氏,說到出門散散心可能會對她心裡有幫助之類的云云,總之,是費盡了口舌,才讓乾隆按照歷史那般帶著富察氏皇后出巡了去。

要知道,歷史上的富察氏就是死在了東巡的途中,要是乾隆不帶她去了,那指不定她還能拖多久呢!這預想中的輕鬆日子可就更加遙遙無期。

雖然我沒有機會去考證富察氏究竟是怎麼死的,但是這樣在宮裡我過得舒心,即是因為孩子少了一個虎視眈眈的厲害敵人,又是我本就知道乾隆的心性。

想能夠做到“多情容易留情難”的男人,這出宮就是機會,其實我很是懷疑,失去了兩個兒子的富察氏保持不了淡然的心態,所以路途中便被乾隆的那些個多情風流事兒給噎氣死了。

而當三月中旬,富察氏皇后駕崩的訊息傳回了宮廷,我還喝著茶哄著永璟入睡,神情漠然得連動作都沒有停頓一下。

其實,明知道皇后會這般死,我卻還是親手推動了一把,或許可以說是我害死了富察氏,卻不會讓我感到內疚和罪惡。因為這本就是她的宿命,我只是讓歷史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了下去。

再有,兒女的安穩自然是我最大的事兒,要是我去了這次的東巡,皇后自然得留下,這不僅幫她改了命,還保不住自己的孩子。那即便我是觀世音活佛轉世,也不會在明明預料到結果的情況下,做出那般的傻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