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該說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我早就代替了原來那個烏喇那拉氏,所以性格討了喜,又沒有一開始的負分印象需要填平,這歷史就完全不做算是歷史了?

而這初見了歷史被我努力錯開的成效,我還真不知道該憂還是該喜。

要說憂鬱,當了貴妃,歷史改了就不那麼準確瞭解了,而且大多人還盯著這位子,但憂鬱卻是自個兒那找的自虐?我本就是側福晉,而且地位身世就夠資格,被封為貴妃該是理所當然的,就是不知道歷史上那位就怎麼性格怪癖,才混得那麼差的。

而被人惦記的,我到覺得該是同為貴妃的高氏,她本就是寶親王府的侍妾格格,由弘曆上書請封,欽奉諭旨超拔其為側福晉。包衣出生,一開始就被封了貴妃,卻還享有乾隆親自抬旗的特例,而且還是全家都抬了旗,這份聖眷可不謂不厚重,那該惹出多少人的眼紅了。

所以相比之下,我這位子坐得心安理得。

要說喜,也高興不起來,而乾隆的獨斷和強硬的性格在我這裡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他居然擅自翻出了旗冊,和我家的族譜,讓我阿瑪那尓布將我從小到大用過的名字給改了。

而這理由卻僅僅是他很喜歡“嫻”這個字,要封我為嫻貴妃,所以想來想去就改了我名字,將烏喇那拉芷嫻變成了烏喇那拉芷嫙,還頗為有些得意的說兩字讀音差別不大,這樣就完美了。

這聽得我就只有苦笑,都算什麼事兒啊這,皇帝都開口了,那尓布敢不從命麼?而且一個名字換來一個貴妃的妃位,傻子才不幹呢!

不過我怎麼就覺得,當了皇帝才沒幾個月,這乾隆就開始有腦抽的跡象了呢?改名字這事兒就他能夠想得出來,難道說頭上沒有雍正壓著,他就徹底釋放了?而且這才是他的本質?也難怪二十多年後碰見一個還珠格格,一個紫薇格格就抽得沒底了……

雖然心裡很是無語,卻傳說中的天大地大,也沒有面前這皇帝大,所以,我忍了。

而貴妃就貴妃吧,即使沒有做過,別人坐得我難道就坐不得了?再說了更加光鮮的擋箭牌就還在前面呢,天塌下來就還有高氏去撐著,這還怕誰來著?

而且更多讓我不解的事情接二連三的傳來,也就沒有心思去想那麼多了,畢竟事已成定局,我也無力反抗,不過,也是跟著乾隆腦抽了,才會去反抗這百利無害的好事兒。

倒是我不明白高氏是不是已然沒有歷史上那麼受寵了,因為她沒有如歷史那般獨居在九洲清晏西側,景色絕佳的茹古涵今韶景軒,去與皇帝寢宮九州清晏西路的“樂安和”隔岸相對了,而是搬進了乾隆年間貴妃居住的地方鹹福宮。

而我這御花園之間的儲秀宮,也是乾隆最喜歡的地方之一,歷史上也是乾隆年間貴妃所居住的地方,這麼說起倒也沒有被怠慢了去。

於是,我大膽的猜測由於我的出現,乾隆已經不會討厭這個烏喇那拉氏了,那麼以後的事情還好辦得多了,至少那些個壞事兒,別往我身上扣就行。

就比如去年封為儀嬪的黃氏又莫名其妙的薨了,就我聽容嬤嬤形容倒是有點暴斃的樣子,但是也都一語揭過。之後行了追封之禮,卻還同時有在雍正十三年死去的富察氏格格,成為了哲妃。

這事兒怎麼看都透著一點詭異,因為儀嬪犯了什麼忌諱我不知道,但是富察氏我卻明白一些,雖然名義上是大阿哥的生母追封了,卻是人都不在了,再高的位子也只是一個好聽點的名字而已。

不過,不清楚也不用一定要明白,反正和我沒關係,我便可以安然而過。說起,這個世界的人命不是那麼能當回事兒,尤其是沒有太高身份的,就是賤命一條。

好在前世在醫院每天都看慣了生死,也不會覺得今兒個不見一人,明兒個死去一人會心裡堵得慌,果然還是心裡承受度的差異,真應了那句逝去的人走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的話,就更別說一些不相干的人了。

說是淡漠,或者冷漠,那都是這麼回事兒!

而雍正皇帝治國嚴謹,雖然有些莫大的功勞,也留下了很多的隱患弊端,便最終導致這乾隆一上位,就忙得不可開交。

整頓吏治,議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起復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這是當務之急,也是必須,加上西部少數民族叛亂,鬧得邊境不可開交,更是讓人焦頭爛額。

不過,也不得不說,雍正皇帝的慧眼獨具,挑中了弘曆這個兒子,最後也安然毫無波瀾的上了位。因為就十三年才參與了軍國要務的弘曆,明顯很有手段和魄力,雖然忙亂了一些,卻也能將剛上手的大事兒處理得井井有條。

因為邊境的吃緊,在乾隆二年,他就釋放了雍正朝末因貽誤軍機而判死罪的嶽鍾琪、傅爾丹,賜予允禟、允禩公爵等,瞬時緩和了統治的內部緊張,平息了國內朝堂尖銳的矛盾,這份兒敏銳和果斷也是能夠昭顯乾隆有那個能力做一位明君。

因此,近三年下來,清朝也進入了一個比較良性的迴圈中,國力也有蒸蒸日上的跡象。

而當一切都進入了正軌,乾隆也終於能夠輕鬆一些了,可以說最近幾年他忙得很少有時間在後宮打轉,經過富察氏皇后的治理,各宮倒也表面上平靜和諧,畢竟歷史上的賢后之明,不是平白得來的。

富察氏皇后出身於一個累世高官的家族,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統教育,嫻於禮法,深明大義,並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再加之天生的端莊文靜,可以說就是一位標準的名門淑女、大家閨秀。而且以雍正皇帝的眼光犀利,經由他看上的人,自然有不俗的才能。

從嫡福晉開始,富察氏皇后辦事就極具條理,如今主持後宮不偏不妒,對待太監宮女寬和仁慈,還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視為己出。

而一個和諧的宮闈環境,可以讓乾隆毫無內顧之憂,專心地去處理國家政務。就這一點來說,皇后的功勞不可謂不大,再加上她對皇太后的萬般孝敬,就沒有一個男人能夠抵抗得了這般的賢惠內助,尤其還是很孝順的乾隆。

也所以,這三年下來,乾隆不用費心後宮之事,心情舒暢之下,又怎能不對富察氏皇后多幾分敬重?

不過,乾隆一閒下來,到後宮的時間就漸漸多了,但是事情也在他眼皮子底下出了來。而且還是能夠令乾隆暴跳如雷的大事兒,因為他最重視的兒子,皇二子永璉感染了風寒,一病就不起。

乾隆一直立志從自己的下一代開始,皇帝均要為嫡出,偏偏富察氏皇后如今只有這麼一個嫡子,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

那如果按照歷史,他就已經在乾隆元年遵照雍正帝首創的秘密立儲方法,將永璉密定為了皇太子,並同樣把諭旨用一個精緻的匣子鎖起來,放到了乾清官“正大光明”的匾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