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1/2頁)

作品:《二嫁夫+番外

又道:“從軍火庫送來的五十門火銃全部分線投進戰場,昨日哈達爾率軍氣勢如虹,在城下烏泱盤旋,不要命的搭起人梯以命拼上城牆。將軍審時度勢,命兵火將士操控火銃射出第一枚藥彈。火光灼天,戰馬長嘶,周圍的勾答軍皆被炸飛,引以為傲的騎兵陣型被衝亂,頃刻間就打散城下包攏的人海。”

這是數百年來在諸多國戰場上第一次出現熱/兵/器,火/藥/彈的威力足以令全部人心驚膽震。

人們對未知事物一貫抱有畏懼心態,何況火門軍事武器,這一炮炸得勾答主將當場發懵。

重斐沒有心軟,隨著第二枚第三枚,連續十餘枚火/藥/彈的投射,哈達爾精心籌備的大軍勢力就這麼被炸破成齏粉,軍心潰散。

“勾答軍大亂,將軍率十八萬人馬出關擊殺,破了他們的陣型,傍晚前就朝安林雪山去了。”

安林雪山曾是勾答王庭與祁國西北邊關劃分出來的安全地界,雙方約定過不得踏足安林雪山,給彼此一個戰略點的平安緩衝區。

後勾答王庭首先毀了誓約,利用騎兵的優勢將安林雪山周圍地帶全部掃平合併,強行納入他們的地界範圍。

若祁軍撕開安林雪山,就破了勾答王庭的第一道關口。

白宣問:“大人,你認為安林雪山該不該打?”

許林秀目光閃爍,遙遙眺望遠方的連成一線的火光:“打。”

戰略緩衝區自古以來都是兵家首要的核心區域,在約定好的前提下,誰進犯誰就是戰爭挑起者。

祁軍能在勾答王庭毀約失去戰略區,且落勢的劣況下堅持數年,還把他們從西北驅逐,可以預料曾經的困境有多煎熬漫長。

白宣長嘆:“若解放安林雪山,今後祁國的安寧可至少延保三十年。”

當初將涑州及沽州境內的勾答軍全部驅逐且收復失地後,祁軍沒有趁勢追到安林雪山。

過去休養生息的兩年裡,重斐更未冒然帶兵壓過。

不是不想打,安林雪山地勢環境獨特,有天然屏障,易守難攻。

祁國的騎兵不比勾答軍,勾答軍在這片環境中是天生的戰士,且他們想進攻,就得卸除屏障,此舉並非朝夕內可以完成的工作。

白宣道:“大軍壓運了十門火銃至前線,火藥威力兇猛,可以頃刻間把屏障炸開。”

定西關最高城牆上可隱約遙矚安林雪山,許林秀似已望見山脈邊緣瀰漫的硝煙,戰火重重。

天亮了。

戰火攏於定西關上空,小雨綿綿,菸灰飄舞,視野仍顯灰暗,城腳下尚餘幾處火坑沒有熄滅。

有士兵陸續交替著出城清掃,搬運傷兵回城。

就在城門後方,軍醫為靠著牆坐在地上的傷員包紮上藥,一輛接一輛運送糧物的貨車停下,給暫時不便挪動的傷兵發放糧食和水。

白宣道:“大人不必擔心,此戰定會大捷。有大人和軍火庫相助,又是將軍親自統帥,勾答王庭已無勝算。”

兩日一夜無眠,許林秀眼睛乾澀。

平素虛弱的身子此刻充沛著無盡力量,他飲了一杯參茶,到城下慰問傷員。

正午過,邊關鼓聲再起,聲聲催進,大風揚,旌旗獵獵。

重登高樓,守城的一眾將士和許林秀皆望見遠方不斷閃爍著金黃色的煙火明光。擂鼓聲在響應傳回的訊號,頻率激昂,陣陣響動,為前線擊鼓助威。

將士們目光飽含騏驥和激動,在等待中焦灼,竭力剋制心緒。

微小的雨絲拂亂許林秀的鬢髮,落下幾綹。

沒有整冠梳理,許林秀把置在一側用綢布包裹的東西取出。

一面古樸漆黑的琵琶。

見此情形,白宣像是想起什麼,目光閃爍。

許林秀抱起琵琶席地而坐。

他目視安林雪山的方向,手指落於琴絃,錚——

當日他在紅塵閣與重斐相遇時彈過一曲十面埋伏,今日今時,應著聲聲戰鼓,琵琶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