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親王之心與抉擇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哈哈,名字倒不錯,但這事關乎大明的官僚制度,不可輕下定論。爺爺有幾個關鍵問題要問你,如果派jiannet去監管官員,那它又該聽誰的命令呢?”

朱元璋笑著問道。

“這個,這個我還沒仔細想過。如果直接聽命於親王,這個機構的快響應特性就難以實現。可以讓它們受地方監察員管轄,但兩者應是平行的,這……”

聽到皇爺爺的疑問,朱高熾立刻皺起眉頭,思緒紛亂。

“你看,就像我說的,有些事情不能過於理想化。如果讓jiannet受地方控制,他們仍會被貪腐官員慢慢侵蝕,那你建立這個機構的初衷就破滅了,對吧?”

“再說,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哪裡那麼容易找到?即使聚集起來,他們也很難服從重要管制。況且jiannet的職能與督察院有重疊,一旦並存,衝突在所難免。熾兒,你還太年輕了。”

朱元璋邊說邊輕拍大腿,豐富的閱歷使他洞察一切。

原本完整的計劃在皇爺爺的剖析下顯得一文不值,朱高熾的臉色微紅,他也明白,大明有自己的社會架構,要把自己的設想融入其中,還需不斷改進和努力。

然而,這仍然是個不錯的主意,只是不太切合實際。

對朱高熾來說,jiannet是他最初的概念,代表著一個社會展的方向。接下來,他只需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改變大明社會。

“不過,熾兒,你的想法並非全無價值。比如用法律強化對地方的約束,我認為非常可行。”

看到孫子沮喪的表情,朱元璋連忙安慰道。

“大理寺裡有個特別的機構,他們不同於錦衣衛,專為執行大明律法而訓練。我打算把這個機構深入到地方,一旦有官員違法,他們就會出面,依法給予懲罰,這樣或許能對地方貪腐起到一些抑制作用。” “唉,爺爺我前半生,殺人太多了!”

說到這兒,老者感慨起來。

“雖然殺人是最直接的手段,但用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熾兒,作為親王,必須懂得抉擇。面對貪腐二字,絕不能有一絲寬容,你明白嗎?”

“孫兒理解!”

朱高熾微微頷,祖父的建議確實有其道理,但法規畢竟只是約束,官場的腐敗並不會因一兩條法令而改變。

“等到孫兒即位,必定將天下黎民放在位,親身示範,讓全天下的官員以孫兒為楷模。”

“嗯,很好!”

朱元璋點頭,滿心欣慰地說。

“如果連帝王者都不能樹立好榜樣,更別提天下的官員了。對了,剛才咱進書房時,見你眉頭緊鎖,難道有什麼煩心事?”

“祖父,奏摺上說,北方長城需要修繕,但缺乏民工,孫兒正在為此事徵調民工和調配資金而煩惱呢。”

朱高熾翻過奏摺,露出後面關於長城修繕的內容。

“哦?熾兒,你怎麼想的,長城是否應該修繕?”

“孫兒以為,長城是否值得修繕,關鍵在於它能給中原帶來多大的益處。徵調民工送往北方會消耗大量資源,一座長城是否值得這樣的付出。”

“在爺爺來之前,我已經做了一些考慮。”

朱高熾說著,取來一張乾淨的紙,筆尖蘸滿墨水,開始書寫。

“假設這條線是長城,修繕後,外可抵禦蒙古人的侵襲,內可安定民心,但投入的金銀卻難以估算。”

“說得對,但長城關乎國家穩定,不能不修。”

朱元璋也拿起筆,在金銀數字上添了個加號。

“國家穩定方能展,江山社稷更是要,百姓們都在看著咱,熾兒,我大概理解你的憂慮了。作為君主,不僅要懂得選擇,更要懂得取捨,關鍵時刻要有決心。”

這三個詞擲地有聲,老爺子的聲音漸趨莊重。“熾兒,你好好想想,如果不修長城,邊境就難以安寧,百姓也無法安心耕種。”

“徵調民工短期內確實會耗費國庫,但從長遠看,好處是巨大的。我們要學會從長遠角度考慮。”

“孫兒明白了!”

朱高熾緩緩點頭,祖父說得對,修復長城本身就是個典型的取捨問題,他之前把它看得過於複雜了。

而且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既要保護人民,又要保持邊境穩定,根本不可能。

“熾兒,咱大明一向重視去邊境修建防禦的民工,我明白你的擔憂。如果想減輕這些家庭的負擔,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

“比如,免除這些家庭的賦稅,每月給予一定的補償。大明並不缺人力,再用國家大義來激勵,也許百姓們會自願報名的。”

朱元璋深知百姓的分量,漢人骨子裡就熱愛國家,他們會理解這一切都是為了北方的穩定。

“皇爺爺,我有個想法。”

朱高熾似乎受到啟。

“請說吧!”

對於民夫的補償確實不可或缺,但我們不能視之為施捨。民夫們為大明辛勤勞作,理論上,大明應當支付他們工資。如果我們告知民夫這是他們的勞動報酬,必然能激他們的工作熱情,如此一來,還能加工程的完成!”

“祖父您確實年邁了,許多事情已不及我想得深遠,我同意這個提議。”

朱元璋摩挲著下巴,滿臉喜悅。

原本民夫為國效力是職責所在,本應無償,但如果能用些許工資激勵他們,提前完成長城修復,他作為皇帝,自然樂見其成。

“好了,早朝即將開始,我們該好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