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武將選拔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遣散朝臣,朱元璋正欲詢問孫子期望何獎賞,卻被殿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

\"陛下,北方邊境出現異常,這是燕王的緊急文書。\"

一名身穿鎧甲的衛士匆忙跪下,從腰間取出一封卷軸。通常,除非獲特許,否則穿戴盔甲不得進入帝王處理政務之地。此人如此焦急,未換衣便闖入,顯見事態緊急。

朱元璋立刻意識到邊境危機,他從容起身,目光漸露鋒芒,一股威嚴之氣瀰漫,宛如沙場點兵的將領。

\"呈上來!\"

衛士連忙將卷軸遞給一旁的宦官,宦官瞥見官印,不顧儀態疾步上前。朱元璋接過展開,臉色瞬間陰沉。

\"哼,好個大元殘黨!\"

朱高熾見狀,也湊近檢視。卷軸上寫道,大元殘黨勾結北方各部落,頻繁侵犯邊境,北平局勢日趨緊張。

如今,歷經數十年清剿,大元主要部落已幾近滅亡,殘存勢力朱元璋並未趕盡殺絕,而是驅逐至更北之地。大都失陷後,其餘部落失去庇護,如同喪家之犬逃往邊疆,但他們對大元昔日榮光仍心懷嚮往。一些強大部落整合北方力量,成立了半合法的北元,休養生息後,開始覬覦南方。

實則,這些年朱元璋從未放鬆對北元的壓制,只因其勢力分散,不足為懼,故重心放在國內事務。如今北元竟主動南侵,意圖侵犯大明疆域,朱元璋自然堅決反對。京城中,一些開國將領安樂多年,正苦無用武之地,北元此舉恰好為他們提供了在天子面前展現實力的機會。

\"陛下,將軍們已在城門處待命,靜候您的命令。\"

匍匐在地的衛士微微仰,低聲述說。

戰士們久經沙場,往往能更精準地洞察戰鬥的契機。朱元璋聽見,隨即放下文書,緩步坐上龍椅。

“擊戰鼓,響號角,燃烽煙,蕩平北元!”

朱元璋深沉的話語在奉天殿內迴盪,不久,以皇宮為中心,一陣有規律的鼓聲漸次擴散,那是朱元璋軍旅時期定製的戰鼓,特色在於獨特音韻和輕盈重量,一旦敲響,猶如燎原之火,蔓延擴散,最終匯聚成震撼人心的鋼鐵軍魂。

“咚!咚!咚!”

鼓聲迅響徹全城,一股肅穆的殺氣自士兵的鐵甲中瀰漫。

朱高熾聽到鼓聲,熱血亦隨之沸騰,想來當年朱元璋便是如此,一呼百應,終成大明基業。

隆隆聲在天地間迴盪,百姓紛紛停步,望向皇城,天子龍吟,預示戰事將至。

朱元璋走下殿堂,從兵器架取下那把伴隨他多年的長劍,莊重地佩在腰間,劍尖的銳利彷彿要刺破蒼穹,令在場者皆感寒意。

“熾兒,隨我來,今日讓你見識大明的力量!”

朱高熾聞言,疾步跟隨,秦始皇曾告誡他,武力雖非終極手段,卻是必要的威懾,若能得到武將的擁戴,掌控兵權,未來登頂之路將更為穩固。

不久,他隨朱元璋登上高臺,俯瞰之下,只見一片鐵甲如林,神情肅穆,屹立廣場,威勢撼動天地。

“這就是大明的軍威,果真不同凡響。”

見朱元璋手持長劍,氣吞山河,朱高熾心中更是激情燃燒。

激動之餘,更多的是好奇,好奇台下將有哪些名垂青史的人物。

朱高熾的目光掠過將領們,立刻認出徐達、藍玉站在前列,他們是朱元璋的老將,也是驅逐大元殘部的倚仗,有他們在,大明邊疆固若金湯。

然而,藍玉已是太子派的堅定追隨者,太子病逝,他心中的皇孫人選必是朱允炆。歷史上,朱允炆也是藉助他的助力,登上了皇位。

徐達則不然,他對朝廷事務並不熱衷,他常說,只要是有利於大明的事,他都會全力支援。如此看來,他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朱高熾審視將領時,一些將領也正注視著他。藍玉見他站在朱元璋身邊,雖不驚訝,但面色愈凝重,不知在思量何事。

有一位,僅是短暫地與朱高熾目光交匯,便垂下頭去,這讓朱高熾心中生出一絲好奇。

目光轉向文臣手中的卷宗,朱高熾認出了此人的身份,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也是在場所有人中唯一的讀書人。

然而,他似乎也是擁護太子一派的,在歷史上,朱允炆登基後推行大規模削藩,朱棣被迫反叛,而李文忠的兒子被任命為討伐朱棣的統帥。

一提到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朱高熾眼神一亮,這年輕人雖出身名門,但軍事才能與他父親相比,相差甚遠。

他帶領朝廷大軍攻打只有八百親兵的朱棣,卻連連敗退,損失數十萬兵馬,最後建文帝忍無可忍,剝奪了他的將軍職位。

多種因素交織,他在靖難之役中倖存下來,朱棣登基後,居然還表彰了李景隆的功績,若他父親得知,怕是要從墓中跳出來了。

目光越過李文忠,朱高熾繼續審視著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