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玉券(第1/2頁)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朱高熾握著玉佩,在御案的墨汁中輕輕一蘸,接著慢慢抽出,從袖中取出一方絲巾,輕柔地印上了玉佩的圖案。

“皇祖父,您看。”

朱高熾一邊遞上絲巾,一邊開始解說。

“設立驛站賬房收取信函費,只會使驛站機構過於龐大,對高層官員查核賬目造成困擾。因此,我途中忽然想到,應將收費與運輸分離開來。”

實則,這是孔明先生的智慧,防止貪腐的最佳策略,便是讓資金流動透明化,而這需要簡化交易過程。

朱元璋接過絲巾,心中一動,深知孫子此舉旨在防止貪腐,臉上的笑意愈深濃。

“各位或許對此有所困惑,容我詳細說明,這玉佩印記的作用。”

“此印記源自皇祖父的玉佩,其權威毋庸置疑。所以我設想,讓此類印記成為驛站的通用憑證,百姓只需購得此印記貼於信封,即可交予驛卒。”

“我將其稱為‘玉券’。”

朱高熾指著朱元璋手中的絲巾,隨口命名。

朱元璋先是一愣,旋即開懷大笑,孫子的思維果然獨特,這樣的創意唯有他能提出。

“防偽之事,就交由工部負責。既然作為貨幣,我相信工部有能力製作出防偽效果。”

“陛下請放心。”

工部尚書聞言,自信一笑,向朱元璋保證。

見孫子已將一切安排妥當,朱元璋感到一陣輕鬆,倚在龍椅上,嘴角上揚,笑容燦爛得幾乎看不見牙齒。

身為皇帝,自然期望國家強盛,贏得民心,流芳百世。這用玉券作為朝廷信物的策略,實際上在無形中增強了朱元璋的威望。一旦以他玉佩為模樣的玉券流傳開來,大明乃至藩屬國的百姓都將瞭解他的舉措,這與後世某些國家將傑出人物印在貨幣上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子殿下,這玉券的價格該如何設定呢?”

工部尚書接著問。

“既然是供百姓使用,價格不宜過高,兩文錢即可。不過,各位切莫以為定價過低,我大明每日書信往來二十萬,即是四十萬文,不妨算一算,一年能帶來多少收入。”

聞言,戶部尚書不禁倒吸一口冷氣,作為財政專家,他略加計算便知這筆交易的效益何其可觀。

四十萬枚銅錢換算成白銀,便是四萬兩之巨,幾乎等同於一省一月的賦稅總額。

\"然而,玉票應有等級之分,依據傳遞度設定,大致可分為三個等級,此事由你們戶部來定奪。如能一日內送達,收取二十兩也合情合理。\"

\"皇祖,此項服務旨在滿足權貴階層,他們不吝金錢,我們可將價位設定在他們的承受邊緣,如此利潤才能最大化。\"

見戶部尚書沉思計算,朱高熾緩步回到朱元璋身邊。

\"好孩子,你把大明朝的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了啊!\"

朱元璋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