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鹽神夙沙氏(第2/2頁)

作品:《我在秋斬刑場當縫屍人那些年

林壽操控著師爺問道。

“不行,一定要捐的。”

林忠說的一本正經,林壽看著他那木訥認真的表情一樂,這人挺有意思的。

兩人聊了幾句,天色也不早了,各自回房睡覺去了。

林壽回了屋裡下線前,看見臺案上擺著碗鹽,鹽上有香,這是當地鹽商供奉的神。

鹽神,夙沙氏。

鹽神給了揚州當地鹽商財富和繁榮。

鹽,是民生之本,人吃鹽才能有力氣,如果人長期吃不到足夠的鹽,就會產生各種不良症狀,沒有力氣去幹活。

而與廣泛需求對應的,產鹽的鹽場卻有限,還大都在沿海,在內地緊俏,內地有“鬥米換斤鹽,斤鹽吃一年”的說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鹽成了朝廷徵稅最方便的手段。

古代交通極其不便利,如從京城到閩廣趕牛車拉貨需要走幾個月的交通條件下,朝廷想要向每個百姓徵稅是非常困難的,要是你躲在西南山區裡開荒種地,那朝廷更是根本就找不到人。

所以徵稅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生活必需品上加稅,什麼是生活必需品,如糧食,每個人都要吃的,但糧食屬性特殊,可調性差,你真敢在糧食上加重稅,那天下是要出大事的,何況吃的東西種類繁多,水稻,紅薯,草根樹皮,也能加稅嗎,不好控制,相比之下,鹽就容易控制多了。

鹽,是必不可缺的大宗商品,就是住在最深山裡的部落,就是每天四處遊走販賣的小販,也會定期出來買鹽。

如果朝廷可以直接控制鹽產地,控制鹽的價格,實際上就等於非常簡便的向全天下的人收了稅款。而且還每年都不會生拖欠和漏繳的現象。

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飾,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

不止大景的財政稅收依靠鹽務,前朝大前朝甚至古朝,都離不開鹽務,甚至有的古朝鹽務稅收,佔據全國的一半。

可以說,有些古代文明足以延續下來,鬻海之利當據功,足以見得,鹽務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

甚至異邦目前殖民擴張在一些熱帶地區建立殖民地,如何幾百幾千人就能管住殖民地百萬的原住民?也是靠鹽業專營。

如此鹽務,催生出了揚州的富商。

鹽給了他們財富,給了他們好日子,所以揚州鹽商都供奉鹽神,自詡鹽神子民,香火不斷,每年還有慶典祭神,基本鹽商旗下的產業,如林壽他們住的這地方,都能看見擺著一碗鹽,鹽上有香,供奉鹽神。

當然,鹽務一方面給這些少數人帶來了財富,給朝廷帶來了稅收,但另一方面,或許更多的該看到,鹽商貪婪之下,朝廷被稅收綁架之下,鹽價高居不下,苦了天下多少普通的老百姓。

農民糶終歲之糧,不足食鹽之價。

……

喜歡我在秋斬刑場當縫屍人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秋斬刑場當縫屍人那些年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