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國土部門是你家開的?

作品:《官途無疆

“發源於羅山這一支的羅姓,是最為正宗的羅姓。”

“羅姓的第二大來源是:春秋時賴氏族人被楚靈王所害,改為羅氏。”

“羅姓的第三大來源是:少數民族漢化而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把鮮卑族複姓的多羅、叱羅氏改為漢字單姓羅;唐代的西突厥可汗斛瑟羅歸附長安,留居中國,改為羅姓;清代的愛新覺羅氏,有的也改為姓羅。”

“羅部長肯定是正宗的羅姓,第一支,祖根地肯定是在羅山縣。所以羅部長來了河洛省,就等於是到了老家。對於老家的事情,當然得在講原則的情況下,能關照就多關照嘛。”

羅志軍很生氣,江寒這麼講就是在含沙射影!意思是之前我們對於綠城東區的通報整改,就是對老家不關照!哪兒有這麼上綱上線的?

就算是江寒說得正確,羅姓發源在河洛省的羅山縣又能如何呢?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

親不過三代,情不過五伏。更不要說上千年之前!

要是都這樣的話,國家部委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都向河洛省傾斜,這麼一來,河洛省豈不是成了中國第一省?

當然,江寒竟然研究了羅姓發源,這讓羅志軍的心裡好受一些,畢竟也體現了江寒對自己的尊重和重視。

“江寒,作為黨員,作為領導幹部,我們要把黨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歷史畢竟就是歷史,就讓歷史過去。我們來到河洛省,來到了老家,並不是跟老家作對,與大家為難。保護我們寶貴的土地資源,這才是真正的愛老家、護老家!”

江寒道:“羅部長,保護寶貴的土地資源沒有錯。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底是什麼土地!高標準良田,我們當然不會動。但是龍子湖高校園區的地,它就不算良田!讓我們的龍子湖高校園區停工,我認為,沒有充分尊重我們地方黨委政府的陳述、解釋和意見。”

“不是良田?這麼多村莊在這裡耕種,你說不是良田?就算不是良田,農村都在種莊稼,算得上糧田吧?你們把它當成建設用地,這不是胡來是什麼?”羅志軍道。

“羅部長,在你們判定違規的畝當中,有4000畝地是軍用機場,軍用機場的地要想重新種莊稼,最少得十年搞地力修復。其他的地方都是什麼地?是鹽鹼地!”

“這一片過去屬於圃田鄉。上古時期,中原地區洪水氾濫成災,由於中牟和綠城之間地勢低窪,便蓄積成一個很大的湖泊。大禹在勘察地形時,把這片水域命名為圃田澤。”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圃田澤水面收縮和渠水河道淤積嚴重,致使水流不暢,魏惠王又重新疏通加寬了河道,並向西延伸引黃河水入渠.又在五池口開挖了一條五池溝,這樣就把圃田澤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滯洪區。”

“到了南北朝時,圃田澤淤積嚴重,水位下降,湖中間隴起許多大大小小的沙岡,把圃田澤分成了二十四個小湖泊。”

“到清朝初期,圃田澤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沼澤了。其實從渠水接通黃河的那時起,它就註定了它被淤沒的命運。”

“作為滯洪區,這裡的莊稼長勢都不行。但是種大蒜,種蔬菜還可以。所以,中牟靠大蒜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我們才把城市新區選到了東邊,特別是龍子湖高校園區的土地,不適合種糧,我們省才把這個地方規劃調整為建設用地。但是,我們把規劃和調整方案報上去了,幾年時間過去了,上邊沒有任何批覆,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就這麼拖著,吊著!”

江寒說的就是羅志軍所在的國土部門,這實在是太常見了。

你報上去了,處長、司長就給你批覆了?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要報上去多少?誰能記得住?

你們不去部裡走動走動、協調協調,誰把你們報上去的東西當回事?你以為國土部是你家開的?

只有找到有關人員,人家才把你上報的事項往前排。

不去人、不找人,人家憑什麼研究,什麼把你的事項列入議事日程?

當然了,這些理由只能私下說,公開場合特別是有鳳凰衛視的記者在場,這話怎麼也不能說出口。

“這些年,黃河水量減小了,沙量也少了,很多小湖都幹了,過去的沼澤地,慢慢就變成良田。先不說軍用機場,其他的地都是農民的地,都是口糧田!你們在口糧田上建高校園區!上,對不起國家對你們的期待和囑託,下,對不起老百姓!”

羅志軍也上綱上線了!

江寒道:“羅部長,我們建龍子湖高校園區,並沒有對不起老百姓!”

“沒有對不起老百姓?”羅志軍指了指張明遠:“據記者們瞭解,你們綠城東區上該事件不斷髮生!老百姓都認為政府是在巧取豪奪!低價買地,高價賣地,農民失地!政府賺得流油,百姓啥也沒有!”

“這是一面之辭,也是片面報道!”江寒毫不客氣地指責張明遠:“有選擇性地、帶著有色眼鏡的報道,純粹是在誤導!”

“我承認,過去是有群眾反映,低價買地,高價賣地。但是在龍子湖高校園區,我們是8萬元從農民手裡買地,花了30多萬元整好之後,零地價供給有入駐意願的高校!根本不是高價賣地,而是賠錢供地!”

“上訪的農戶,主要是龍子湖高校園區之外的,賣給房地產開發商的地塊,翻了幾十倍,農民心裡極不平衡。這個問題,下一步我們將逐步解決。”

“但是,龍子湖高校園區所佔地塊不是這樣的。農戶上訪極少,他們對高校園區建設十分支援,因為是建高校,他們的子孫後代也能因此受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個道理,連農民們都懂。”

江寒的下一句沒有說出來,意思是,農民們都懂,巡查組的領導幹部不懂嗎?

“江書記,你說得不對吧?據我們的特約通訊員反映,今天上午,龍子湖那一片的農村,有500多農民聽說羅部長和巡查組的各位領導要來,準備聚集上訪。也正是因為羅部長要來,這次上訪活動被你們給壓住了。”張明遠說道。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