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拖時間

作品:《官途無疆

張思潯正在走神之時,水長東還在講話:“河洛省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河洛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在這裡可以探尋到國家起源、人類起源和文明起源……”

羅志軍本來黑著臉,此時不禁浮出一絲苦笑,這個副省長水平是不是太低了?只會念稿子!這些省情介紹,自己聽了很多遍了!一點都不注意場合,此時是你介紹省情的時候嗎?難道不能直奔主題,說綠城東區的問題?

“說起人類起源,在河洛省有大量的遺存可以充分證明。比如說,在我們三河縣的一個山洞發現了距今8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當年,總書記親自批示: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考古發現,設立‘三河人’大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將其打造成為維護民族尊嚴、增強民族自信、增進民族認同的考古基地、文化高地。國新辦適時召開新聞釋出會,向全世界通報‘三河人’發現的過程及其對整個人類進化史的重大貢獻。”

水長東居然脫離了稿件,開始講起了人類起源的問題。

因為水長東當過高平市委書記,對於“三河人”相當瞭解,總書記關於“三河人”大遺址的批示內容,他記得是一字不差。

“後來,總書記又說,所有中國人都應該到‘三河人’大遺址國家文化公園來看一看。”

“羅部長,這個國家文化公園值得看一看。乾脆,擇日不如撞日,這兩天,羅部長帶著各位領導去三河縣去看一看,讓江寒全程陪同。三河人的發現,江寒是居功至偉,而且三河人的發現地,就是江寒同志的老家。”

水長東一直講著河洛的省情和歷史文化,就是在耽誤時間,就是不往正題上靠,他就想看看江寒下來有什麼招。

在河洛省廳級及以上幹部當中,對江寒比較瞭解的主要有四個:團省委書記張雅文、新原市委書記陳延平、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郭景明和他水長東。

江寒今天的表現讓水長東更加篤定,他對於下一步如何應對最少有了大致可行的方案,要不然他不會這麼搞,也不會如此的悠然怡然。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巡查組代表的不僅僅是羅志軍副部長個人,給省裡帶來的壓力太大了!

自己今天對羅志軍這樣的態度已經是冒了一定風險了,如果江寒再不丟擲他的底牌,再不來應招,水長東感到就進行不下去了,於是趁著介紹三河人大遺址國家文化公園的時候,點到了江寒的名字。

江寒立馬站起來欠了欠身子道:“歡迎各位領導到我的老家去!我們省有一個文化和旅遊口號叫做,心靈故鄉·老家河洛。三河縣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的發源地,這些年,不少領導和國家部委都去了,對於老家的事非常重視,所以,三河縣的發展非常快。”

“其實,三河縣呢只是老家河洛的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而已,很多縣都稱得上心靈故鄉。享譽海外的‘客家人’就是由中原人多次南遷形成的,他們的家譜裡都記載著祖根在河洛一帶。他們說著中原古音,習中原古俗,不忘根本,以‘根在河洛’為榮。”

水長東沒想到江寒借題發揮起來了,和他的目的一樣,也是在拖時間,這是在磨洋工啊,難道他就是想把羅志軍等人的耐性給磨掉?

果然,羅志軍的眉毛擰起來了,看了看左腕上的勞力士:“差不多了,該說說龍子湖復工了吧?”

江寒坐下來道:“羅部長和各位領導好不容易來了一趟老家,我總得把最精華的部分展示出來。總書記曾說過,走得再遠,也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總書記說過,必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促進我們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又來了,又來了!水長東想起第一次見到江寒時的情況,這小子買了一大摞理論書籍,這小子的理論功底就是厚實。

這個時候,他把總書記給搬出來了,羅志軍果然沒脾氣了。

這小子,就像是田裡的泥鰍,滑不丟丟的!

三個來,本來,外來,未來,說得挺好,蘊含的道理很深刻,但是這句話,我怎麼沒聽說過,總書記講過這話嗎?

看來,當了副省長之後是被動性地參加中心組理論學習,不像在市委書記的任上學習那麼主動了。

羅志軍臉色難看,不說話了,拿起杯子喝水。

今天的會議不同尋常,聽起來是扯淡加寡淡,但實際上暗流洶湧。

“在300箇中華大姓中,有171個起源於河洛或部分源頭在河洛省;前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直接起源於河洛,有98個姓氏的郡望地在河洛,這些姓氏涉及當代華人的90%,因此,可以說,河洛省是中華姓氏資源第一大省,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在中原,全球華人祖根在中原。因此,心靈故鄉·老家河洛完全站得住腳。”

張思潯捂住嘴想笑,江寒這麼講,讓巡查組的人不得不聽下去,要是不聽下去,就有點數典忘祖的嫌疑了。

“南懷瑾曾說過一句話:河洛郎,河洛郎,河洛人是全中國的娘。這句話儘管很俗,但它道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閩南人都稱自己為河洛郎。”

“我舉個例子吧,我們省有個羅山縣,羅山縣就是羅姓的發源地,也就是說,羅部長的老家就是羅山縣。”江寒直接說到了羅志軍。

羅志軍說道:“江寒,不對吧?我們羅氏,是顓頊帝之子祝融之後,壇姓,到了周朝之後,有子孫被封在宜城,就是現在的湖北宜城縣。”

江寒道:“宜城是羅姓聚集地,但還沒有追到根。真正的發源地在羅山。羅山曾經是羅國所在地。史書上說,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羅氏遷至湖北,面後從湖北南遷到湖南汩羅地區。”

“現在的羅姓,主要有三大來源。第一個,就是發源於羅山的這一支。”

大家都沒想到,江寒竟然對羅姓發源有這麼深的研究,連哪一年都記得這麼清楚。

不用說,在羅志軍來之前,江寒已經有針對性地做了工作。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