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上書者的悲哀

作品:《官途無疆

江寒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機場建設提出了看法:“資金、資源,要圍繞人來配置。就是說,要堅持以人為本,人往哪裡走,錢往哪裡配。”

“大家都知道,農村現在空心化很嚴重,很多出去打工的人再也不回去了,他們在城市裡有了家,他們的後代也回不去農村了。”

“可以預見的是,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因為這是全球所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

“因為城市就代表著集中、集約,意味著效率,人員必然向城市集中,這就是城鎮化的必然趨勢。”

“我們會看到其他國家也是如此,超大城市不斷出現,鄉鎮逐漸衰敗和荒蕪。農村人口的減少並不代表農業發展的落後,相反,他們用機器代替人工,大大提高了農業的效率。”

“因此,我們不能搞村村通。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基礎設施建設要搞,但不是全面鋪開,而是要突出重點,努力減少基礎設施的閒置率,提高基礎設施的使用率。”

江寒講到這裡,清花大學的教授感到揪住了江寒的“尾巴”:“江寒,現在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公平的問題,基礎設施必須堅持公平為先、效率第二。特別是農村,憑什麼不給農村建?”

又是政治正確!

江寒道:“國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如果真要對農民講公平,那麼,請改革城鄉二元結構,請消除在養老、醫療、教育、就業、保障等方面的三軌制!事實上,超過6億的農村人口缺乏基本的福利和保障。”

“一說搞基礎設施建設,就強調公平。但一涉及到農民的根本利益和直接利益,都閉嘴了!”

“搞基礎設施建設,有油水可撈,有利益可圖,一個村子一條河,建五座橋,隔了幾米,一個村子打四口井,這樣的事並不少見!”

“你提高農村人口在養老、醫療、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待遇,好處都歸農民了,所以沒多少人管!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權當沒聽見!”

“弗裡德曼曾經總結過四種花錢方式:第一種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第二種是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第三種是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第上是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既不講效果,也不講節約。”

孫治平道:“現在,我們的經濟已經十分困難了,就像是一個病人,都快死了,我們還在討論是灌中藥,還是喂西藥!不管浪費不浪費,把人救過來再說!”

“孫教授,我們現在的經濟遇到了問題,但還不至於如此悲觀!我們再困難,能難得過三年自然災害?”

“沿海大量的工廠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這是個問題,但也不是那麼嚴重。工廠倒閉了,企業主都得跳樓?他以前沒賺錢嗎?工業失業了,都要自殺,都要鬧事?工人大部分都是農村人口,沒有工作了,完全可以回老家,他還有地。”

“我們政策出臺要慎重,落實政策更要穩妥!蘿蔔快了不洗泥,必須要有長遠打算。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投資高科技產業!設立千億級別的多隻高科技產業發展基金,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江寒提出的把救市的重點放在擴大投資上,得到了大多數的贊同。但是下午江寒提出的把投資重點放在高科技產業上,卻引起了不同聲音,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江寒的措施太慢了,與上層領導的意圖不符。

秦懷禮承認江寒說的都有道理,但是他也擔心江寒提出的建議,不一定與上層合拍。

晚上吃飯的時候,秦懷禮還是吸收了江寒的一些觀點,比如說設立國家晶片發展基金。

江寒也很理解秦懷禮,畢竟大規模的投資刺激政策,重在刺激,追求的是短期效果,要求儘快穩住經濟、穩住大局。畢竟,除了江寒,其他所有人都不知道四萬億後來產生的負面影響。

“秦司長,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我決定給國務院領導寫信,闡明我的觀點。”江寒感到,自己在文川大地震中的表現,在上級領導當中也算是有一定名氣,給領導寫信,一定會得到重視。

“江寒,我勸你,你可千萬別衝動!”

秦懷禮說道:“知道不知道李昌平?李昌平是什麼下場?!”

李昌平是一個鄉黨委書記,2000年3月,他給國務院總理寫信,反映當地面臨的突出問題,比如,當前農民負擔太重、農業勞動力大批外流、農業生產凋敝以及“浮誇風”等問題,提出要“強化群眾監督,嚴治腐敗,確保政令暢通,取信於民”等建議。

李昌平說,“總理,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含著淚水給您寫信。我要對您說的是: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李昌平的信引起了中央重視,成立了中央調查組,調查組並沒有找縣領導,而是直接與李昌平接洽,走訪村民,發現情況比信中所反映的還嚴重,他們感到奇怪和憤怒:地方怎能把中央的政策當成兒戲?

可是,稍後來自地方各級的龐大調查組,卻讓李昌平陷入尷尬的境地。

9月份,李昌平被迫辭去鄉黨委書記的職務,遠走深圳,在藍田公司任總經理。

好景不長,2001年1月,李昌平再度辭職。原因是:李昌平任鄉黨委書記時所在縣市的有關領導發現他在藍田公司,便向藍田公司的老總打了“招呼”;只因藍田的基地在這個市,所以藍田公司扛不住壓力。

李昌平為了不讓老總為難,不給公司找麻煩,只好離開藍田,到一家時政雜誌社當了記者。不久後,又遭到種種打擊報復,不得不又辭職,漂泊江湖。

李昌平寫信的內容也得到了中央調查組的確認,領導還在調查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可最後的結局,寫信者因講了真話、揭了當地“短處”幾乎成了“流浪者”。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