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讓人頭大的羌寨(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像這樣的羌寨,還有多少?”江寒問道。

“我們鄉還有四個。還有兩個寨子,不通車,只能通摩托、三輪。”李傑明說道。

“江書記,自古以來,羌族都生活在深山裡,最為貧困。全縣最貧困、交通最不便的是龍溪鄉的夕格村,這也是全縣最大的羌寨,有500多口人。”袁文啟說道。

江寒有些疑惑,最貧困、交通最不便,按理說,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或者是搬到更好的地方,怎麼反而成了最大的羌寨?

“因為處於深山,羌族文化傳統保留很好。而且,這裡有很寶貴的中藥材,憑著這些與山外交易,他們感到很不錯。”

袁文啟說他去過一趟,那裡的風景絕美。

夏林一聽就產生了極大興趣,想到夕格村看一看。

袁文啟馬上聯絡龍溪鄉,龍溪鄉黨委書記和鄉長都要過來陪,江寒只讓鄉黨委書記陪,鄉長負責全鄉的防震演練。

龍溪鄉黨委書記王斌就是羌族人,開著車在路口等著,接上夏林、江寒等人後就到前面帶路。

到山下的開小賣鋪的人家那裡停下了,開始向山上步行。

夕格村位於龍溪鄉3000米以上的深山裡,僅有一條在懸崖峭壁間踩出來的崎嶇碎石子山路與外界相通。

這段山路距離最近的通車村莊有10公里,一般人要攀爬兩三個小時。

格村很少有外人進村,夕格村人也只是在需要買大米、鹽巴等日用品時,才牽馬下一趟山。

夏林不到五十,加上經常鍛鍊,體力很好,其他人就更不必說了,兩個小時就走到了地方。

王斌說,夕格村在他們羌語中的意思是“雲朵上的羌寨”。

這個名字一聽就很有詩情畫意,而一路走一路看,的確稱得上是世外桃源:高山上草甸鮮花盛開,牛馬點綴其間;龍潭壩前五座山峰聳立,村民稱之為“五龍歸位”,兩條溪澗若龍吐水,由林叢淙淙而過,這是高處雪山融化的冰泉水,也是村民日常飲用的水。

這個寨子是由五六個居民聚集點組成,古樸的羌碉牆挨著牆,頂連著頂,房屋錯落有致,阡陌縱深。

王斌每年都會到寨子裡來一趟,主要是帶著藥材商上門收購村民們的藥材。

這裡冬蟲夏草、貝母等天然上等藥材,而且藥效特別好,所以很多人都來收。

因為寨子的人比較淳樸,一些藥材商花言巧語,或者帶一些價值不高、花裡胡哨的禮物,村民們一感動,就把上等藥材低價賣出。

所以,鄉里治安聯防隊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監控交易價格,嚴防私人藥材商低價購入。

後來,鄉里就組織正規的藥材商,對各種藥材定了一個最低價格,以保護山民特別是羌族群眾的利益。

當然,鄉里既然來一趟,還有一項任務就是組織鄉衛生院給羌族群眾檢查身體。

因此,鄉幹部與羌族群眾的關係處理得十分融洽。

進入村寨之後,發現這裡有不少青年人,都熱情地過來打招呼。

所有人穿的都是羌族特有的自制的服裝,有的鞋子都露著腳趾,看得出來,他們過得很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