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與你們有何相干?(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幾個司長還有副社長正在疑惑,江寒道:

“顧局長曾說過,判斷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不須看官方的口號,不必翻陳年的舊賬,從老百姓的神態和行為入手即可。這裡有三條標準。”

“一是提到家鄉文化是否自豪?”

“二是傳承家鄉文化是否自覺?”

“三是對待家鄉文化能否自省?”

啊,幾個司長和副社長又互相看了看,顧局長什麼時候講過這個話?

顧中海不禁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他連座籤都沒有,顯然是一般工作人員。

他應該是省、市、縣文物部門的,否則他不可能知道自己曾講過這段話。這段話是他在故宮博物院當副院長的時候講過。

他是從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位置上調到了國家文物局當局長。

故宮博物院是副部級單位,顧中海已經是副部,當國家文物局局長不算提升,算重用。

他當博物院副院長時的講話,國家文物局的幹部們很少有人知道。

“剛才我說過了,我們黃溝村和平溝村自發組織起來保護‘三河人’遺址,充分體現了自豪、自覺!”

“河洛省是中國現代考古的發源地,國家文物局庫房裡的文物、國家博物館裡珍藏著的鎮館之寶,有百分之七十來自河洛省!還有,呂社長,您的《中國文物報》也有河洛省的貢獻!”

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專家們一片啞然。

江寒說的是全是實情!

《中國文物報》的前身,是河洛省文物局於1985年8月創辦的《文物報》,1987年10月1日,改由國家文物委員會主辦,更名為《中國文物報》。

“河洛省人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是最強的!依託‘三河人’大遺址開發旅遊、造福一方,不僅不會對遺址保護產生影響,反而會還更加促進保護。沒有錢,談不上保護。依託大遺址發展旅遊賺到錢,再投入到保護之中。”

“一旦‘三河人’大遺址遭到破壞,旅遊就失去了根本、失去了依託、失去了核心吸引物,黃溝、平溝、野坡群眾的生活將大受影響。”

“這個道理,老百姓清楚得很!”

“山頂洞人遺址並不是沒有做旅遊,而是他們一直沒有做起來,因為它的環境、氣候以及周邊配套不適合大規模遊客前往。”

“‘三河人’大遺址做旅遊,各方面條件具備,只要我們把最核心的部分保護好,一切都沒有問題。”

“還有,剛才劉司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必須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有機構就必須有人,到時候必須組織一支隊伍來進行管理和保護。”

“我們現在有兩個村的村民在,有自發組織的巡邏隊,這難道不比專門招聘的人強嗎?”

江寒說完,喝了一口水。

“你是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胡說八道?!”呂勁松剛才懟了一通張雅文,眼看著勝利在望了,誰知道冒出這麼一個人攪了局!

中科院高明星總算是抓到了說話的機會,站起來說道:

“呂社長,這位是‘三河人’的發現者江寒,你說他有沒有資格在這裡說話?”

呂勁松一愣,不是高明星發現了“三河人”嗎?怎麼他說是眼前這個小年輕?

“準確地說,第一個發現‘三河人’頭蓋骨的是黃溝村的孫大治,是江寒初步認定了頭蓋骨的價值,最後送給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