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黃巢他認識,

作品:《康王列傳

愛菊花的那個麼,“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輩子只做三首詩,兩首流傳千古的狠人。

大齊他也知道,黃巢建的,年號金統麼,隨後殺了黃巢的那個唐末節度使朱溫造了反,開啟了五代十國——他來的時候,那邊是這樣式兒的。

但是為啥到了這邊兒,這位老黃同志,均田地,共賦稅,興教育,尚百工,開海疆,十五年一統唐域萬邦來朝,一副英明神武千古一帝的樣兒。

這哥們兒乾的其實和李元吉差不多,不過他是真狠,“天街踏盡公卿骨”,這些公卿全是抵抗國土國有,人人納稅的——據說那時候識字就能當官兒。

於是大齊五百年國祚,後來也是宗親藉著外族馬踏中原,弒昏王改國章,另立國嗣,卻仍尊大齊為祖。

如此下來,在康王心中,歷史在齊王李元吉身後變得面目全非,齊太祖又在這跑了偏的車軲轆上狠踹了一腳,康王的歷史認知就此粉碎。

不過這些歷史程序裡,有些東西還是不變的,人性永恆,就是那麼貪婪無度,混沌無序。

但是因為亂世比較少,武將的發展真的是很悽慘,齊末之所以被異族踏進中原,也不外是五百年養胎,眾正盈朝,全是儒將。篳趣閣

說就天下無敵,實際連殺個人都不會,還鬧出過自刎殉國結果刎在肩膀頭的笑話……

李元吉黃巢這種雄才大略,不類人授,再加上國人歷來都有統治者神秘化的習慣,經緯讖言就更加受歡迎了,即使現在,國府也不敢小看了這類語言的威力。

就像昨晚,欽秤砣一時迷糊,沒注意脫口而出的星宿臨凡,當場就被人解讀為茅山要搞萬兵洞的事——畢竟民間故事裡,星宿下凡都是為了擾亂世間,掀起戰亂,不弄死是不會迴歸天庭的。

問題是,現在這世道,要說戰亂,肯定是有,全國那麼多界門,沒有一個是和平的,就是最大的那個,也是鏖戰了多少年,打下來的短暫平穩期。

可是要說沒有戰亂,其實也沒毛病,在地球上除了少數地區因為國情就那樣,其實都還挺平靜的——在人家國民眼裡,他們那兒才叫平靜,國府這樣的叫管制。

就像楊園市,雖然有過意外,但也是十幾年才有一回,這還是說隨機界門出現得頻率這幾年是更高了。

楊園市是好的,青城山時不常的就鬧鬼,搞得整個巴蜀平原家家戶戶都要貼符。

海灣裡更是,經常會出現奇怪的魚,還有水生種族襲擊漁民搶奪船隻,搞得海產品一天賽一天的貴,男足都吃不起海參了。

嘴上雖然是那麼說,但是康王並不介意欽秤砣留在萬兵洞,反正吃飯給錢的。

再說把道人壓在這,時間一長外面的流言不攻自破——只不過那些退課的再想回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他們要的是崇節尚義的好漢,就算不能此生許國,可也不能是首鼠兩端的豎子。

暫時放下欽秤砣,康王開始檢視這一波弟子,看了之後他也是咂舌,難怪那道人迷糊,他看了也有些奇怪。

敖保這個人,他見過的,或者說,原身在他沒穿越的時候就見過。

他是康王最早學習長拳那家武館的採購部司機,兩人雖說不熟,可是肯定照過面。

而且攀談起來,他和劉德勝有些親屬關係,算是表舅,本人也是聽說了劉德勝兄妹託庇於萬兵洞,才過來的。

他覺得劉德勝心思太重,那時候身上又有很多麻煩,武館敢收留他並且願意提供保護,想來是有個仁義館主,又聽說學費不貴,就想著把自家小子也弄來學學,總比在學校裡瞎練強。

本想著試試,看看待遇和課程合不合適,誰成想竟然煥發了人生第二春……

也別說,敖保這驢臉,明晃晃的大額頭,搖頭晃腦的樣子還真有些江湖野道的風采。

除了敖保,也還有關係戶。

房建伯、房建仲、房建叔兄弟三人,乃是宋合的部屬,不過這三位本事不濟,沒能跟著宋合到萬兵城去。

和敖保一樣,二十郎當歲的三兄弟,全都是普通人,都是小商販,仗著兄弟齊心,說不上欺行霸市,但早市一條街也沒人敢惹,小日子過得也不錯。

當初宋合名聲大噪,他們是存著拜山頭好吃飯的心思去的,時間沒多久,日常裡對宋合的所作所為是欽佩非常。

誰想到宋合這大哥一諾千金,說報國,捲了鋪蓋就走了,他們倒是想跟隨,可是都是普通人,街頭打個架倒也還行,上軍陣就純屬扯淡。

肯定是不甘心的,哥三一商量,就跑到宋合的師門來投靠。人有了追求,日常修行就勤勉,這不沒過多久,就嶄露頭角了。

一旁——因為只是外門,人多就沒動節堂,以後很能外門就不開節堂了——看熱鬧的欽秤砣瞪大了眼睛,指頭掐了又掐,都快掐出血來了,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時也運也,祖師誠不欺我。”

袁曼曼看他極不順眼,看他又在這唉聲嘆氣的就一翻白眼:“你又要咋滴?”

聲音不小,只不過康王有些奇怪,作為一個前臺,袁曼曼的普通話很不錯的,最近怎麼改了腔調了?

欽秤砣連連擺手:“只是感慨,這三位來歷不凡,乃是天劍星、天罪星、天敗星降世,得水建功,也是前途無量。”

袁曼曼疑惑的看著他:“你啥意思啊?怎麼我們收一個你說神仙下凡,收兩個你說下凡神仙,你擱這兒挑撥誰倆呢?”

康王哼了一聲,欽秤砣連忙閉嘴,去看後來的那些人,可是怎麼看也不像是有出息的樣子。

事實偏就來打臉。

這才招納外門弟子,是最多的一次,也是武館兩年來厚積薄發的一次,這些學員很多都是一開始就因為各種原因在武館裡學習了,趙凱就是其中之一。

趙凱是個矮子,身高一米五掛零,他是聽了項開誠的故事,才到這裡來學習的,當初也是五短身材不能習武,現在本事著實不錯。

喜歡康王列傳()康王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