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仔細想想,

作品:《康王列傳

天官八部正神,他們祭祀的只有雷部、財部和太歲,其他的瘟部、痘部、水部、火部、鬥部,連廟都沒有——也不是都沒有,鬥姆元君的廟還是有的,但是不要說比起財神,就是比起雷部廟宇,那也是連個零頭都沒到。

而更加尷尬的是,道士們祭祀雷部,只祭祀頭部大佬,因為他們的祖師在雷部裡頭單起了一個部門叫天師符,所以都拜天師去了。

可雷部本身是帥府,下屬的那些部門和部將,他們也不知道有沒有星君在裡頭聽令當值。

現在想起來,應當是有的,因為欽秤砣記得,火部正神裡,有二十八宿中的星官常年當值。

每年拜太歲的時候,每個人也有流年星官照耀,這些星官根本就沒人祭祀——就說管婚姻的正印星官乃是天喜、龍德、紅鸞三位星君,但是人間求姻緣,卻都去拜月老這位只管拉條兒不管結婚的散仙。

所以人間婚外之床姻外之房私生之子如此之多,完全是自作自受。

這和炎黃神仙眾多雖然有關係,不過,主要原因還在於道門傾力推廣自己的仙官體系,古代皇朝大力推廣城隍地府的地官體系,而不是去推廣星神體系,這其中的主要矛盾,可能也就是康王所說了。

欽秤砣和決明子一樣,尷尬莫名,人家已經明確表示,交易就是交易,其他的也沒必要談,不是仇家,是因為上頭有老大壓著,不然天知道有什麼事兒。篳趣閣

“如此,便依門主所言,只是還希望門主提供一套目錄,不然收集典籍茫然無序,對比起來也麻煩。”

康王一拍椅子扶手,點頭應允:“此事應該。”

本應端茶送客,欽秤砣卻略顯急切的開口,把康王伸向茶杯的手喚住了:“門主,關於天罡地煞臨凡的事……不知貴門打算怎麼處理?”

康王頗為奇怪:“處理?為何要處理?都是忠臣良將,帶出去打天下就是了。異界那麼大地界,還愁沒仗打?

你也休提你們那套魔星下凡的狗屁說法,都是練武的,你不惹咱咱可懶得理你。

韶華易逝,大好青春,開疆拓土偌大事業擺在面前,沒時間和你們噎氣,有本事你們便也去異界開一座茅山,和咱們這幫魔星真刀實槍的對一下,咱還高看你們幾分。

整日介奔兒吧的就幹些口活兒,如街頭長舌,忒地討厭,惹得爺們兒惡火燒,不懟你們懟誰?你們三山歷來就是朝廷正統,懟了你們就是魔星,咱說的沒錯吧?

自傢什麼成分不曉得,屁話說的自己也信了,難怪千百年來都幹不過那幫禿頭。

大老爺向來老謀深算,伏脈千里,此時不管事多半還是被你們這幫不肖子孫氣的。”

康王向來不曉得什麼是委婉,從來都是有話直說,想起啥說哈,卻不管對方愛不愛聽,因此看見欽秤砣一臉苦笑,卻沒有嘴下留德的意思。

說來也怪,按道理講,欽秤砣不該如此賠小心,但是他就看著萬兵洞這幫人有些發怵,就似遇到了天敵,渾身不自在。

他之所以關注萬兵洞學員的煅身法,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想要找到些根苗——他估摸著這事兒十有七八是和碧遊宮有關。

果不其然,雖然康王說的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他還是聽出來了話裡這千年的怨氣,再結合決明子當初提起過的諸般事宜,他也有些判斷。

只是典籍到底重要,而且這份天敵感覺,分外讓人不舒服,肯定需要重視起來。

“門主言重了,斷無此事。貧道只是看門中典籍記載,每有星君大量下凡,人間必有大亂,而顯露崢嶸的,多半以熒惑、七殺、羅睺、破軍、廉貞、貪狼這六厄星最先,隨後以天罡地煞為將。

世人愚昧,顛因倒果,便以為亂世由此而起,故而稱為魔星,實在和我道門無關。

而如今由星宿聚集,傳出去天下震動,自然是要關注一二。”

康王虎目一瞪,獅鼻闔張:“誰傳去的?實不瞞你,百單八兄弟盡出咱門下,至今相安無事,如今這名聲誰傳出去的?

若無道人聒噪,世人只知咱門中出猛將,怎知乃是星宿臨凡?歷來亂世出將,哪一個不是你們這般僧道在背後嚼舌?什麼白虎降世,大鵬轉生,哪一句不是你們這些出家人的口涎?”

欽秤砣頓時遲疑了,這話是沒錯的,歷來這些星君臨凡的話,都是僧道批命傳出去的,甚至大部分亂世草頭王,也多半都是信了相士遊僧的話,以為自己有坐金鑾的命。

實際上,真正的天子命,紫微星下凡,還真沒有人去給他算過,所以若是到亂世,想要選擇主公時,就選那些沒有被相士遊僧批過卦的。

批過了的,說的越大的就越沒前途,都是些為王前驅的貨色。

不過這事兒已經幾百年沒人做過了,具體的有什麼手段,該注意什麼,只能從典籍中自己悟。

康王也知道這一點,甚至不是從杏兒仙的資料庫裡看見的,而是當年從師傅嘴裡聽說過,釋道儒三教,都有隱世入世兩派,交替下紅塵為教派續命揚名。

在釋為顯密兩宗,在道為正一全真兩派,在儒為官野兩路。

其中顯宗、正一、野賢只扶保漢家江山,密宗、全真、官員則是葷素不忌,尤其是密宗和全真,引領異族入中原是出了名的勤快。

好在後來百年國難時期,他們還惦念著國家一統的概念,也有些抗擊外辱的行為,出了很多人物,風評拉回來不少——可恨儒官一脈人數太多,多為奸狗,實在是壞了根基,之後才有秋後算賬的十年。

在這個世界,國難也有百年,不過後果卻沒有康王那個世界那麼嚴重,因為自從兩晉之後,雖然也出了李世民,但是這位卻沒幹過齊王元吉。

齊王在太祖李淵薨後繼位,然後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南平百蠻,北鎮瀚海,尚百工齊民業,定下了萬世之基,二百八十九年大唐,在他手裡硬是給添了九十年。

要不是後輩子孫實在昏聵,黃巢又晚生了百二十年,黃氏大齊未必立得起來——但是康王的歷史學到此處一腦袋懵逼。

喜歡康王列傳()康王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