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明氏的秘密

作品:《穿成商戶女擺爛,竟然還要逃難!

杜蘭月唏噓不已,在大義面前,有人願意以身赴死,其情可嘉。

明氏繼續道,“後來我們輾轉帶著孫少爺流亡在外,可到處都是官府的海捕文書,根本就逃不出去!”

想到當年大街小巷的小娃兒,都要被檢查一番,家家戶戶都傳來嬰兒的哭聲,或許還有小兒身死,明氏日日夜夜都活在忐忑當中。

“好在,戰兒的阿爹找到了我們,並且帶我們從地道逃出了城。”

後來她才知道,哪裡有地道?那是她男人和幾個兄弟一點點兒挖出來的!

“荊州王的勢力龐大,掘地三尺也不可能放過孫少爺!這可是杜家的唯一嫡傳的血脈!最後我們得有志之士相助,終於逃出生天!”

見杜蘭月不解,明氏便接著道,“杜家三代忠良,駐守邊關,當年的老侯爺一人赴匈奴王庭談判,愣是憑著錚錚鐵骨為朝廷和天下百姓爭得了幾十年的太平!杜家的血脈怎麼能斷?夫人是護國公嫡次女,在閨中之時便聲名遠播,他們能如此待她?他們怎麼敢!”

明氏的哽咽轉為嗚咽,崔氏的母親,對她來說如神只般存在。

“那我那表兄呢?他可還安好?”杜蘭月問,按照明氏所說,大舅舅的兒子若是還活著,如今應該也是而立之年了。

崔氏拍了拍明氏的手以做安慰,對著杜蘭月道,“你表兄如今好好地活著,這也是阿孃來找你的目的。此次我便要跟著你明姨去往南地尋他,這麼多年了,我們杜家最後的血脈也該團聚了。”

想到明氏的話,崔氏心裡有了期待,她尋了那麼多年,以為家人都亡了,當年師父沒有告知她杜家蒙難的細節,就是為了讓她心中少些仇恨,如此才能好好活著。

可仇恨和思念,豈是那麼容易就能被抹煞的?

這些年,她一直在尋找,資助著父親的老部下,如今他們的子女也大都被她安置在杜家各地的商行中,一來可以好好過活,二來就是幫她尋人。

沒想到,自己想要找的人卻近在眼前!

這還多虧了閨女,若不是明氏藉著家居館將她引過來,她們又怎麼相遇?

後來,杜蘭月才知道,明氏的一手蘇繡可不是普通人能學會的,那是當初外祖母身邊的嬤嬤,也就是明氏阿孃的絕活兒!

蘇繡本就不同於普通的刺繡,而明氏所用的乃是蘇繡之雙面繡,幼年崔氏的衣物,莫不是出自這位嬤嬤之手,是以這雙面繡之中,藏著只有崔氏跟嬤嬤的後人才知道的針法。

剛一看到這種針法,崔氏便愣住了!

仔細分辨一番,確定就是自個兒嬤嬤的繡法,心下的激動自是不必說。面兒上卻還端著一派冷然,急忙找了夥計阿城瞭解情況,這才讓她慢慢摸到了地方。

過了這麼多年,明氏的頭上間或有白,但面容卻越有當年嬤嬤的神韻了,幾乎只一眼,崔氏就認定,明氏是自己要找的人。

明氏看到眼前的小姐,恍惚間如同見到夫人立在眼前。只可惜當初她也只是個小姑娘,因為阿孃的緣故,頗受夫人喜愛,於她而言,杜府是家!夫人就是自己的親人!杜家的小姐崔氏,也是自己要肝腦塗地效忠的主子!

此刻,杜蘭月這個局外人心裡也翻江倒海,原來…如此!

怪不得當年崔氏一定要南下?若是換了她,找到自己多年未見以為早已冤死的親人,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擋不住她的腳步。

只是如此這般,定然會遇到危險。

上輩子,明氏肯定也跟著一起去了,而阿孃和阿爹再回到北地,卻只能用落魄來形容。那麼這裡面肯定是生了什麼事兒!明氏可能在路上便遇難了?

這樣,杜蘭月更不放心讓爹孃成行了。

只這是崔氏心裡最後的願望,也是她一直努力活著的信念,杜蘭月很難也沒有理由去阻止。

如同前世,崔氏怎可能不擔心將女兒一個人放在和縣?只是事急從權,或許她沒想到此一去,和縣便生了叛亂,從此南北相隔數年。

“阿孃,你們打算何時動身?”

既然擋不住,不如就放手讓他們走,只不過走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崔氏默了默,道,“過個六七日,咱家的商隊正好要南下,我便隨著過去。”見閨女臉色凝重,便扯了個笑安慰,“你這孩子不要這般憂心,我只不過想去看看我侄兒,你的表兄。這麼多年,杜家已經如塵埃般被淹沒,不管當初如如日中天,到最後只成了欲加之罪。師傅說的對,阿孃讓我提前先走,就是不想讓我捲入紛爭,讓我替他們好好活。只要阿孃看到他好好的,便回來,你說好不好?”

如今的崔氏,已經憂傷地過了半生,十歲之前,她猶如天上的明月一般,讓人高不可攀,後十年她顛沛流離,承受著不能承受之痛遊走於世間。到後來她成了人婦,跟丈夫走南闖北、積攢家業、體恤舊部,她依然做的很好了

至於重振崔家?

她自問沒有那個本事。也不願那些行將就木、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故人,為了杜家的虛名重新提刀上陣。

明氏低垂的雙手握了起來,眼中的眸光閃了閃,嘴唇怯懦地想要說什麼,接觸到杜蘭月掃過來的一眼,猛然感受到一陣冷意,到嘴邊的話便生生嚥了回去。

杜蘭月挽了阿孃的胳膊,如幼時撒嬌般地壓入崔氏的胸前,悶聲道,“阿孃,你可要好好的。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否則我可不能放心。”

如今她有些後悔了,當時不應該只想著抱大腿,規避風險而匆忙嫁給何二郎,如今爹孃遇上事兒了,她這閨女竟然幫不上忙,只能在家日日憂心。

崔氏眼眸含淚,窩心的很,都說閨女是孃的小棉襖,以前她還有所懷疑,別人口中的棉襖怎麼在她這兒漏了風?沒想到,縫縫補補後,竟然比別家的還要暖。

“你這孩子,我和你阿爹,還有你明姨都一起過去,這一路不說人數眾多,還有護送的鏢局,能有什麼危險?你且在家好好等著二郎歸家,若是看不到你,他可該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