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9章 跳轉的意義(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內容為王的時代。

可這也是有條件的。

那就是內容的稀缺性。

比如奈飛。

奈飛中的內容都是有版權的,很多內容都是獨家版權,使用者想要看相關的內容,就只能去註冊、付費,成為奈飛的會員。

這樣的模式其實有一個弊端。

就是渠道利用不足,前期的推廣困難。

優點是一旦推廣開了,形成了自有的品牌,就可以擺脫渠道,真正的做到自立為王。哪怕奈飛的流量很低,可靠著穩定的會員費收入,就可以把這個模式玩轉下去,脫離網際網路流量巨頭的掣肘。

《華爾街日報》的模式,才是真正的內容為王的模式。

哪怕網際網路的幾大流量產品都不推薦《華爾街日報》的內容,也不影響他們的生存。甚至流量巨頭們不去推廣《華爾街日報》的內容,都會是流量巨頭們的損失,這內容為王的格局就定下來了。

Vice則完全不一樣。

他們採取了一種投機取巧的策略。

Vice把內容放在了Facebook平臺上,然後使用者們透過Facebook這個渠道,就可以看到很多Vice上的內容了。

這樣一來,Vice的知名度就可以迅的開啟,並且在Facebook端成為Vice的粉絲。

在Vice的統計裡,這些都屬於Vice的使用者。

這裡就存在一些內行忽悠外行的小誤會了。

Facebook端成為Vice的粉絲,真的是Vice的使用者嗎?

乍一看,好像是。

實際上,他們都是Facebook的使用者,這些渠道端的使用者,都只是Facebook“借”給Vice的使用者而已。

只要Facebook哪天有了業務調整,或者不給Vice流量了,Vice的粉絲就會越來越少的看到Vice的內容。

如果採用奈飛的模式,應該怎麼做?

也靠著Facebook去引流。

但是,Vice不對Facebook進行內容的投放,或者只是“試點性”、“試讀性”的內容投放,使用者如果想看更多Vice的精彩內容,請跳轉到Vice的網站上,註冊成為Vice的使用者。

這才能真正的完成使用者的轉化。

才能讓Vice真正的形成屬於自己的使用者群,建立起屬於自身的內容品牌。

在周不器的提點下,奈飛在做流媒體的時候,也很需要網際網路流量巨頭的渠道支援,在Facebook、推特、he1o、youtube、ucgram、美國線上等大平臺上都開通了賬號。

不過,並沒有提供完整的內容。

要麼是預告片。

要麼是《紙牌屋》的第一集。

要麼是剪輯片。

總之,跟渠道方的合作,不是向渠道提供內容,而是要向渠道提供有能夠為自身品牌宣傳的內容,從而吸引渠道方數以億計的龐大使用者們,能夠進行網站的跳轉。

想看更多完整版的內容,一定要跳到奈飛上成為奈飛的會員使用者才行。

這樣的策略,在推廣起來會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