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0章 海外的銷售渠道(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道:“國內現在有幾家製造業巨頭,像海爾、格力這種,只要不出什麼經營性的問題,在海外市場的展只會越來越好。尤其是海爾,都在做海爾智家靠攏物聯網了,這可比國外的那些製造業公司領先太多了。”

雷俊緩緩地說:“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而國內是製造業的中心,擁有最龐大的製造業產業。按照這個思路,想要打造一個真正的萬物互聯的平臺,就一定要跟國內的製造業建立深度的合作關係。這才是你最主要的目的吧?紫微星要推出一個物聯網作業系統?建立物聯網平臺?”

周不器笑著說:“有這個思路,不過想全面地推進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本來想跟海爾合作來著,他們想自己做。”

“海爾?”雷俊搖搖頭,“他們不行,做不了大眾型的平臺。”

周不器道:“物聯網的概念雖然都提出二十多年了,可真正想實踐起來,這個過程會很漫長,肯定會比移動網際網路慢。移動網際網路展得這麼快,是因為手機行業的變革很快,智慧手機廠商就那麼十幾家,聯絡起來達成共識,問題就解決了。”

“嗯,谷歌聯盟。”

“是啊,谷歌為了推安卓系統,達成了一個谷歌聯盟,66續續有十幾家手機廠商加入。可這也就是十幾家公司而已,運作起來很簡單。可物聯網平臺就不一樣了,既然是萬物網際網路,那就是覆蓋到上萬種商品,幾萬家企業。”

“所以你要小米來起到一個示範作用。”

雷俊抓住了本質。

就像周不器的那本《平臺經濟》的書裡說的那樣,想做一個平臺,得是“自營+第三方”才行,而是要以自營為核心。

紫微星是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製造業公司,旗下沒有自營業務。

如果跟小米合作,就可以讓小米來充當自營的角色。

把小米給推廣起來,推到全世界。

到時候,平臺效應就可以顯現出來了。其他的那些第三方製造業廠商,就會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就會積極主動地加入到紫微星的這個物聯網平臺上來。

就像谷歌為了推廣安卓,斥巨資投資了愛斯達,讓愛斯達充當了自營的角色,而愛斯達又足夠地爭氣,產品一炮而紅,這才讓安卓系統有了全球性的號召力。

雷俊覺得這個思路可行,至少在理論和邏輯上有可取之處,沉吟道:“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國內的跟進度慢了。哪怕度不慢,跟歐美同時起步,那也不行。前些年國內相關的網際網路技術還不夠,讓我們開一個安卓這種級別的作業系統,完全沒可能。”

周不器道:“別說前幾年了,就算現在……就算再過些年也做不到,那種級別的作業系統規模太大。國內在作業系統層面還是缺乏世界級的科技專家。不過,物聯網平臺系統就簡單多了,甚至比雲端計算系統還要容易。”

“對,應用規模不同。”

雷俊本身就是技術大佬,這不需要解釋。

It技術的難度,很大一個因素就是規模。

規模越大,需要的技術就越複雜。

安卓系統面向的個人,規模驚人;雲端計算系統面向的企業,規模可能連安卓的5%都不到,這就容易多了。

國際上那些數得上號的科技公司都在做雲端計算,都在做自家的雲端計算系統。

相比之下,物聯網系統要更簡單。

至少短期來看是這樣。

別看是萬物互聯,“萬物”聽起來規模是挺大,其實根本不算什麼。安卓上有幾百萬上千萬的,這至少都是千萬級別的,使用者規模甚至是十億級、幾十億級。

在技術領域,現在最通行的規模應用方向就是“可拓展性”。

所謂的可拓展性,就是開一個系統、一款或者一個小程式的時候,先開出一個小產品,應用上一些簡單的技術和背後廉價的裝置支援。

只需要在架構上有可拓展性的屬性就行。

一旦產品火了,使用者規模越來越大,那就利用可拓展性,慢慢地給產品上強度,慢慢地用更強大的技術、更強大的硬體裝置去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