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9章 軟實力稱王(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還在闡述他的觀點,道:“國內的製造產業已經很強大了,我們幾乎可以生產所有日常所需的商品。大公司且不說,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他們的生產能力已經足夠強,如果把商品的價效比算上,那絕對是世界第一。這些企業明明可以生產出最受歡迎的商品,卻總是賣不出去,總是要面臨著頻頻倒閉的風險。”

雷俊笑道:“這話像是馬老闆說的,不管是淘寶,還是阿里的b2b業務,包括小額借貸業務,都是圍繞著這一系列問題在做。”

周不器笑哈哈地說:“可能是吧,受了他一些影響。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個忽悠大王。”

雷俊道:“不過,馬老闆做的只是國內市場。”

周不器點了點頭,“淘寶的確為很多中小企業找到了一條生存之路,可國內實體生意的凋敝,也是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想要徹底解決好這個問題,還是要想辦法開拓海外市場。”

國內的生產能力太強了,製造出來了太多的商品,造成了市場中嚴重的供應過剩。

過剩了怎麼辦?

當局出臺的政策是“去產能”。

就是把一部分過剩的產能給放棄,這樣市場中的供求關係就平衡了。可這就意味著很多工廠的業務要關閉,很多工廠要裁員、要倒閉。

在“開源”和“節流”之間做選擇,當然是“開源”的方案最好!

怎麼開源?

就是去開拓海外市場。

國家的去產能政策,更主要的是對國企的政策指導,比如很多鋼鐵企業,過去幾年出現了經濟危機,為了拉動經濟,都在開足了馬力在生產。

現在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了,後遺症就出來了。

就要把相關的過剩商品給處理掉。

想把這些國有大企業做出來的東西賣到國外去,周不器自問還沒那個能力,他的生意版圖也不覆蓋那些重工業。

可為一些民企生產出來的生活類的消費級商品做海外推廣,完全有這種可能!

周不器道:“你知道京淘吧?”

雷俊肅然起敬地說:“當然知道,你的團隊在日本做起來的一個電商平臺,從國內採購了不少商品,成交額好像比阿里的b2b海外業務還多。”

周不器道:“過去這一年,京淘從國內的商品採購額過了18o億元,你覺得這個資料怎麼樣?”

“很震撼!”

雷俊真是由衷地敬佩。

他早年在金山當總經理的時候,就重點開過日本市場,他知道外商在日本做生意有多難,沒想到真讓周大老闆給做起來了。

周不器搖搖頭,“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剋制的資料。陳東……就是京淘的ceo,他給我的資料分析,是去年很有可能從國內採購價值過4oo億元的商品。可實際上的成交額只有18o億元,少了一多半。”

“哦?”雷俊就很好奇,“什麼原因?產品質量嗎?”

周不器道:“對,產品質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產品的設計,以及品牌。京淘不可能砸自己的招牌,不可能去賣一些假冒偽劣。而且,要儘可能地賣一些讓日本消費者喜歡的產品。”

雷俊微微皺眉,“這可難了,選品很難,更難的是商品對消費者的喜愛度。國內的中小製造業公司,本來就實力偏弱,基本上就只會生產,對產品的上下游完全不懂。面向海外市場了,就更不懂了。很多外商給那些製造業工廠的訂單,都是把模型定好,然後手把手地教一段時間,有的甚至還要派技術員過來幫忙改進工藝流程。”

這話就道出了市場換技術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內的很多代工廠,都是拿到了國外公司的訂單,並按照他們的要求生產商品。可是,自身工藝不成熟、生產技術不夠,怎麼辦?

外商為了減少商品成本,就需要對合作夥伴進行培養了,會派出技術人員過來指導。

就比如山寨手機廠商,這些廠商的創辦人都是從代工廠裡出來的,都是接諾基亞、飛利浦、三星、摩托羅拉等外國手機的生產訂單,然後學會了製造手機,然後就出來創業了。

建國初期的時候,國內重工業產業的展,靠的是支援而來的蘇聯專家的手把手指導;過去這二十年裡,國內的製造產業迅地成長,靠的是外國資本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