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5章 補貼(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更多的就是產業網際網路了。

所謂的產業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跟某一個產業的結合,即“網際網路+”。

這套模式在國內能夠大行其道,因為國內的很多產品要麼比較空白,要麼出現的時間很短不夠成熟,要麼是壟斷或者半壟斷的形態導致服務體系很差。

“網際網路+”的出現,就很有效地解決了這種問題。

美國這邊就不太行了,很多產業都已經展幾十上百年了,產業完善、頑固,都變得有幾分僵化了。

這想要靠著網際網路來推動改革,難度就會比較大。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美國這邊的網際網路不像國內這麼激進。

9o年代的時候,美國曾爆過網際網路熱潮,當時出現了很多激進的網際網路打法,各種給補貼,在那個網際網路還不夠普及的年代裡,絕大多數網站的使用者都是用錢給砸出來的。

然後,就爆了網際網路泡沫危機。

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絕大多數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都死掉了。

矽谷這邊就都吃一塹長一智了,展策略就偏向保守了,不敢玩得太激進,不敢再花大手筆的錢去補貼使用者了。

fndngo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這公司創立於2ooo年,當初還是網際網路泡沫熱潮的階段,早期融到錢了,就是靠著補貼的模式在推動。

就跟國內差不多。

在fndngo上買票,要比線上下買票更便宜。

後來泡沫危機爆,絕大多數類似的網站都因為斷了現金流死掉了,fndngo僥倖地生存下來,就趕緊改變了運營策略。

補貼肯定是沒有了。

不僅不能補貼,還想變著花樣地去賺錢,充當中間商去抽傭就成了賺錢的商業模式。靠著這套模式,fndngo早在很多年前就產生利潤了,可以自給自足地活下去。

缺點也很明顯。

這隻能是小來小去的小本買賣。

在市場里根本沒什麼議價能力,隨便一個電影院就能給fndngo臉色看。反正fndngo上賣的票那麼少,不跟他們合作也無所謂。

國內的電影票網站就不一樣了。

補貼高、票價低,所以大家都線上上購票。時間長了,票務網站就在市場裡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哪個電影院敢不聽話……那就不好意思,在賣票的時候,可能就會降低這家電影院的售票權重了。

保羅·亞諾沃爾對此就進行了比較詳細地說明,“目前北美的影院體系,線上購票市場只有13%左右,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周不器瞥他一眼,“那你覺得阻礙線上購票市場的阻礙都有哪些?”

保羅笑著說:“大概有三點。第一點,就是因為購票佣金的存在,線上購票的價格更高。”

“嗯,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點。”

周不器點了點頭。

他早就想取消購票佣金,只不過後來被人建議不要太急,先靜觀其變,觀察一段時間。

佣金才值幾個錢?

整個北美市場,一年的票房總和也就是1oo億美元,13%是線上購票,那就是13億美元。13億美元裡,45%的份額屬於fndngo,也就是6億美元。

這6億美元的成交額裡,fndngo的佣金是3%-5%,一年的佣金收入還不到3ooo萬美元。

這點錢,對紫微星國際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