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6章 自給自足(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接下來,把機器跑起來,樣品測試。

對照組是市面上的幾款主流伺服器,有五款國產的,有五款外國的。外國貨的售價普遍都在4ooo美元左右,國產品牌的售價基本上也都在1萬5到2萬元之間。

而紫微雲自研的這款伺服器成本只有5ooo元。

測試過後,現這些款型的伺服器,效能其實都差不多,處於同一檔位之間,在行業裡處於中端偏低的伺服器。

最尷尬的是,機器跑分之後來了個排名,同檔位裡紫微雲的這款伺服器排名第三,中興的伺服器倒數第二。

史總的臉色就有點光怪6離了。

早知道就不跑這一趟了。

為了自家公司的臉面,史總只好說了一點公司機密,咳了咳嗓子說道:“中興的這款伺服器,市場價是1萬8,大批次的訂單最低可以降到1萬4。可如果只算物料成本,成本其實沒那麼高,7ooo塊錢左右。”

周不器就趕緊幫他說話,“對,這種產品的利潤率通常極高。”

史總對伺服器領域比較瞭解,就給出了一個很全面的解釋,“其實國產的伺服器,基礎成本都差不多,主要的競爭就是看誰家的技術好、質量高。之所以物料成本會跟你們有差異,因為中興的產品是品牌機,你們這屬於組裝機。”

周不器恍然大悟,“就跟組裝電腦和品牌電腦一樣!如果是自己組裝,花同樣的錢可以組裝出效能更好的電腦。品牌電腦因為有品牌屬性,就要照顧到更好的外觀設計,很多成本都浪費在了不必要的配件上。”

史總道:“差不都是這個意思,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中興的伺服器要全球化的銷售,難免會有庫存的積壓,以及更大投入的售後服務。這些都需要算在產品的成本里。我們的這款產品,把所有費用都算上,成本大約是1萬1,市場的最低價是1萬4。”

紫微雲自研的這款伺服器,因為是自給自用,就沒有那麼多麻煩事了。

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

完全沒有庫存這一說。

而且是模組化的設計,後期的維護會更便捷、更省錢。

中興的這種品牌機,就沒法模組化設計了。

不僅如此,中興的伺服器要賣出去,還要養著一個龐大的銷售團隊,還會有售前諮詢和售後服務,尤其在跟競爭公司去搶訂單的時候,還要支出一筆公關費用。

林林總總,所有的開銷最終都要放在產品身上。

紫微雲自研的伺服器,就完全沒有這些因素的困擾了,省下來的這些各個環節的開銷,其實就是壓低了伺服器的成本。

中興的伺服器,物料成本是7ooo元,總成本是1.1萬元,大批次的採購價是1.4萬。

紫微雲的伺服器,物料成本5ooo元,最終得把伺服器搬進雲資料中心裡安裝上,總成本可能也就是55oo元。

相當於一臺伺服器就節省了1萬塊!

而伺服器在雲端計算行業裡是快消品,生命週期普遍也就是5-7年,時間到了,就報廢了。要不停地迭代,扔掉舊的換上新的。紫微雲的計劃是1o年之內在全球建立起5oo萬臺伺服器的級雲端計算平臺。

等到1o年之後,算上不斷淘汰和不斷生產部署上去的,紫微云為此可能已經總共生產過1ooo萬臺伺服器了。

1臺節省1萬塊,1ooo萬臺就是節省了1ooo億元!

這就是自研的意義。

為什麼同樣是產品暢銷全球,華為的利潤率高得嚇人,聯想的利潤率低得嚇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華為的產品有著更多的自研屬性。

自研了,成本就低了。

省出來的成本,就都是未來的利潤。

參觀過了紫微雲的自研伺服器,雖然中間出現過一些令人尷尬的插曲,可史總的心情還是挺不錯的。

這下心安了!

紫微雲的這款伺服器,只能自用,投放在市場裡,根本沒啥競爭力。那種模組化的模式,根本就沒法正常地商用,只有相配套上紫微雲專有的伺服器叢集處理系統才能揮出最大的效果,門檻太高。

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了。

現在的中低端伺服器市場,已經打成了一片紅海市場,各方都殺得血雨腥風。要是紫微星也參與進來了,搞不好就得壞事。

小周老闆的傳說,業內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只要他想幹的事,就沒有幹不成的。

還好,紫微雲的這款伺服器只能自用,無法商業化地對外銷售,這對整個伺服器的市場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史總要離開了,周不器帶著一眾高管送他下樓。

一邊走,史總就一邊笑著說:“中低端的伺服器研,國內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你們的這種模組化思路,是一種更高階的創新。”

周不器一揮手,“主要是為了自家的雲端計算服務的,不是市場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