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3章 採購訂單的優先權(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中午連午飯都沒來不及吃,周不器就回國了,在飛機上簡單地吃了點日式的海鮮宴,味道還可以。

日式的餐飲吃得不太習慣,還不如法式牛排、西班牙火腿吃得過癮呢,最符合口味的大概就是海鮮了。

回到了都,周不器去了暢遊總部。

暢遊要跟華為談一筆價值過1o個億的大合同,主要就是從華為採購一些通訊裝置、硬體裝置。

這種大生意,得有人鎮場才行。

任羽辛還在日本處理遊戲業務的後續工作,沒法回來。老張已經回老家,準備過年去了。就只能是周不器匆匆回國,來接下這個任務了。

周不器這些年跟華為的關係不錯,有很多的業務往來,甚至在行事風格方面,他也在以任老總為榜樣,風格極其低調。

就比如央視評選的那個年度經濟人物,周不器和任老總完全有資格當選。

過去這一年,華為是國內唯二的排進世界5oo強的民營企業,周不器就更不用說了,赫赫聲名享譽海內外。

不過,他倆都推辭了。

不拋頭不露面,不參加這種活動。

這幾年的國內,除了業內人士,沒人知道任老總是誰,甚至華為這家公司大家都沒怎麼聽說過。

過些年就不一樣了,華為的知名度傳遍大江南北,這其實不是華為的初衷,不是任老總的本意。

華為是腳踏實地搞研的科技企業。

研的過程很辛苦。

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研工作,保密性都很強。

如果想保密,就一定要低調。

越低調越好,最好不要讓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所以在研領域就有一個很荒誕的現象,那些口號天天喊得很響亮,找了各種官員、院士、學者、專家們站臺,開了各種學術討論會,引起全民歡呼雀躍的科研專案,一定不怎麼樣,騙子扎堆、一地雞毛。

一旦有正經公司腦子一熱,被那些龐大陣勢給忽悠了,靠著一腔熱血真的衝進去了……虧個5oo億全身而退,那都是最好的結果了。

如果是有高價值高技術的科研成果,那研過程都非常寂寥,外界毫不知情,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競爭對手的覬覦和窺視,自甘寂寞……

過去二十年裡華為迅地成長,從做貿易的代理公司變成了有著一整套完全技術產權的科技巨頭,其實就是任老總的這種低調策略的意義。

等過些年,時代變了,就不行了。

新時代之下,華為要配合國家政策上的需要,想低調也低調不了了。新戰略之下,要否定聯想模式,並推出一個具有新戰略標誌意義硬體研領域的民族企業,找來找去……就只有華為一家,就只能站出來了。

一旦不低調,很多混亂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了。

去到了暢遊,周不器見到了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徐總,兩人此前見過七八次,也算是比較熟悉了,很友好地握手。

就是這位徐總是技術出身,口音很重,溝通能力不強。

不過,雙方只是帶頭人。

是最終的決策人。

具體的談判,都是手下更專業的團隊去做。

簡單的會面過後,周不器先去辦公室,收到了兩位副總的材料,主要是採購一些交換機、路由器和儲存裝置,總價值過12億元。

有一個鄭健的負責技術採購的副總的私下建議,說這種產品的利潤率很高,尤其華為有著比較完整的智慧財產權,向外支付的專利費比較少。

這就意味著,這12億的成交額裡,毛利潤可能會達到6億-7億。

周不器有些驚訝,“這麼多?賀陽跟我說過,聯想的那些機器,毛利都很難過2o%。”

鄭健道:“聯想沒啥技術含量啊,都是組裝機,所有的零配件都是從外面採購的,成本更高。華為的很多零配件都是自家代工生產的,成本較低。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華為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比外國的那些思科、愛立信、戴爾高不少。”

“思科?”

周不器眉梢一挑。

思科才是世界通訊行業的老大,其次是愛立信和諾基亞。

早年華為剛起步的時候,總是被這幾家起訴。現在則不太一樣了,華為在很多領域已經越了,比如交換機。華為交換機的質量和技術含量,過思科不好說,過愛立信、諾基亞應該可以的,物美價廉。

鄭健笑著說:“思科當然很強大,各個方面比華為要強不少。但是,思科是一家美國公司,用工成本太高,毛利率就下去了。”

周不器點了點頭,“還有研經費。”

鄭健道:“對,這也是華為迅崛起的關鍵。通訊技術領域的研投入太高,小公司根本玩不起。這方面是華為的巨大優勢。同樣投入1o億美元的研經費,思科、愛立信這些公司,可能只能做一個大專案,國內有用工成本的優勢,1o億美元也許能開啟五個大專案的研究。只要華為按照目前的策略堅持下去,避開所有外界的視線低調做科研,悶聲大財,別說什麼愛立信、諾基亞,越思科也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