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5章 強繫結(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雲端計算看起來挺高大上,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不知道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根本沒那麼複雜,很多時候都是“行業黑話”導致。

就像很多土匪的黑話,“扯呼”、“金槓子”、“併肩子”等等,乍一聽挺厲害,其實都是最簡單的意思。

是行業內部為了區別外人而形成的一種機制。

自己人能聽懂,外人聽不懂。

計算機行業也差不多,有許許多多的類似的專用名詞。如果一個人能張口就來把這些內部的詞語說得極其嫻熟,就變成了一種篩選,對行業來說,他們就是“自己人”。

所以各行各業都會基於這樣的習慣而出現一些職業騙子。

他們精通各種術語,說得天花亂墜。編寫自己的假簡歷,面試的時候也是各種雲裡霧裡的大詞往上頂,然後就把很多hr、副總裁甚至大老闆給忽悠住了。

然後就入職了。

就像hr問“天王蓋地虎”,你答“寶塔鎮河妖”。

回答正確,一見如故。

前世王建博士在阿里搞阿里雲,一度就被廣泛地認為是這種行業騙子。王建博士當然不是騙子,可另一個姓高的音樂人對馬老闆一番雲山霧罩,然後就成為了阿里大文娛的頂層高管,真是給阿里坑慘了。

周不器入行這麼久,對計算機行業裡的這些詞語,已經算是有了一個基本的理解。

什麼是雲原生資料庫?

就是這款產品一降生的時候,就是以雲資料庫的面貌出現,而不是像甲骨文資料庫那樣,開始是本地資料庫,後來雲時代來了,才朝著雲端轉型。

什麼是雲資料庫?

就是應用在雲端計算平臺上的資料庫。

什麼是資料庫?

這就是一個最典型的行業術語,普通人一聽還真不太好理解。說白了,就是身邊最常見的賬本。

一個巨大的倉庫裡堆滿了貨物,要怎麼管理?

如果直接對貨物進行管理,那就太複雜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賬。

在進貨的時候,把每一個產品都登記在冊,價格、數量、品相、保質期,以及在倉庫裡的位置都標記清楚。

這樣一來,管理就方便了。

當需要出貨時,只需要找出賬本,根據賬本上記錄的資訊,對應好價格和數量,然後根據記錄的地址,直接去存放地點拉貨就行了。

出貨之後,再錄入新的資訊。

從實物管理,變為資訊管理,就可以大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就比如奈飛。

奈飛作為流媒體影片平臺,有太多的影視內容了,量太大了,自家的伺服器里根本存不下,怎麼辦?

要麼花高價去買新的伺服器,這太貴了。

要麼是使用紫微雲,去雲端計算平臺上租用伺服器,把巨量的內容儲存在雲端,更方便還更便宜。

假如奈飛儲存了1oootb的內容,這麼龐大的資料量,需要怎麼管理?

同樣的道理,要把實物指向資訊,去做資訊管理。

一部3gb的電影,登記在冊的資訊,可能只有1kb的大小。

也就是說,只需要對這1kb的資訊做好處理和管理,就相當於管理好了3gb的內容,就會大大地減少管理成本。

而進行這種資訊管理的“賬本”,就叫資料庫。

雲端計算平臺上的“賬本”,就叫雲資料庫。

專門為雲端計算平臺開的“賬本”,就叫雲原生資料庫。

由此可見,雲資料庫會是紫微雲平臺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產品,任何公司想要把資料內容儲存在紫微雲的平臺上,都需要透過雲資料庫來對這些資料進行管理。

這是剛需。

不僅意味著賺大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

在這個層面,庫裡安可比國內雲端計算團隊的那些頭頭腦腦們有著更清晰的視角,說道:“經濟學上有一種概念,叫囚徒困境……”

“嗯,中國的網際網路在這條路上走得比矽谷更堅定!”

周不器當然知道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