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冥王星(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麥道夫模式?”

“麥道夫,嗯……是華爾街的老前輩,曾經一手參與覆滅了老牌金融家族亨利兄弟,也一手帶領納斯達克成為了跟紐交所分庭抗禮的世界級交易中心。退休後就開始專心做私募。你剛入行,沒聽說過也不奇怪。因為他的基金保密性極強,外人根本不知道。”

周不器問:“他是什麼模式?”

裡克·埃夫隆道:“跟你的方式差不多,只對特定人群開放,社會精英、名流政要、王室家族等等。想買入他的基金,光有錢根本不行,必須得有足夠影響力的中間人居中介紹。據說他募集到的額度已經過5oo億美元了。”

“5oo億美元?”

周不器睜大眼睛,頗為驚訝。眼下全球還沒有大放水,美債也沒有大濫,貨幣還沒有過分貶值。

世界第一流的私募黑巖、黑石、kkr,規模也就是2oo億-3oo億美元而已。這已經是公開的最大規模的私募了。

沒想到,公開的都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大佬根本不在公眾面前露面。

周不器有點小激動。

因為他也想藏在幕後,悶聲大財。

裡克·埃夫隆見他很感興趣,就笑著說:“你忙完這一陣,我可以介紹你跟他認識,是一位睿智的老前輩。他的客戶……就有點像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很多人都把能夠把錢交給他運作視作一種身份的象徵。”

周不器道:“收益率呢?怎麼樣?”

“他是麥道夫!”裡克·埃夫隆頓了一下,似乎怕打擊到這個年輕人,“他的承諾,比你的條款更值得信任。很抱歉,我只能實話實說。”

周不器坦然接受,笑道:“應該的,我是新人嘛。”

裡克·埃夫隆道:“他的私募沒有虧本補償條款,可他承諾了他的投資不會虧損,就一定不會虧損;他的基金沒有保底收益條款,可他承諾了每年會有8%左右的收益,就一定能夠達標。”

“做到了?”

“當然。”

“多少年?”

“比巴菲特的持續時間還長,已經4o多年了。”裡克·埃夫隆想了一下,“我記得最低的那一年,年化收益是7.3%。嗯,就是泡沫危機的時候,經濟危機嘛。不過最高的年份也就是12%的年化收益。重在穩定,低風險。”

“真厲害!”

周不器就很驚訝。

泡沫危機的時候,也能有7.3%的年化收益?

這可夠厲害了!

即便是巴菲特,遇到了這種黑天鵝的年份,當年也會虧損。當年的泡沫危機,今年的次貸危機,都虧了。

這個麥道夫很猛啊!

裡克·埃夫隆很有信心地說:“相比之下,還是你的條款更好,如果存在高收益、低風險的專案,就一定會引搶購熱潮。比如你做的這件事。我相信即便是麥道夫的客戶,聽說了你的專案之後,可能也會撤出來投給你。”

周不器笑道:“這就麻煩你了。”

“應該的。”裡克·埃夫隆擺了擺手,高盛不僅是託管方,還是基金的分銷方,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認購費,他們當然要幫著周不器賣貨,“對了,你是要投高科技吧?”

周不器笑笑,“對。”

裡克·埃夫隆道:“這個方向很好,高科技行業未來一些年裡會有巨大的展。這是你的長處,跟比爾·蓋茨一樣。”

周不器眉梢一挑,“比爾·蓋茨?”

“你沒跟他討論過資產管理?”

“沒有。”

“那我建議你有空真的應該跟他多溝通。這幾年他的財富增長度比巴菲特還快,可見他的投資回報率比巴菲特還高。”

周不器點了點頭,“是啊,每個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巴菲特不懂科技,他就不敢在科技企業身上下注。比爾·蓋茨是做這個的,他知道哪些科技公司有潛力。”

裡克·埃夫隆嘆了口氣,“是啊,這是華爾街投資家們最大的問題。科技行業風險太大了,除非對這一行特別瞭解,才敢去買入一些科技公司的股票。經濟、金融、財會出身的投資家們,根本做不了這個。比爾·蓋茨只專注於打理他的個人財富,他如果做私募,肯定是全世界最大的私募基金。”

周不器對這個方向很瞭解。

不僅是矽谷了,國內也差不多。

投資人都不懂科技行業,科技行業的投資怎麼辦?辦法就是投資圈去科技圈挖人,把一些科技圈的牛人挖走去做投資,因為他們瞭解科技行業,所以敢於對科技行業出手。

典型的代表,就是矽谷出身、有著paypa1“黑幫教父”之稱的彼得·蒂爾;國內的則是攜程創始人,後來創辦了紅杉中國的沈南朋。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最頂尖的科技大佬往往都不會下場混投資圈,他們在本行業都有著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只有在這行過得不怎麼如意的人,才會跳槽去投資圈。彼得·蒂爾是被paypa1掃地出門了,沈南朋也是被攜程掃地出門。他倆算是很優秀的。絕大部分從科技圈跳槽去投資圈的人,其實對科技圈也沒那麼瞭解,都是科技圈的失敗者。

周不器算是個特例,他在科技圈很成功。成功,就意味著對這個行業有著深入的理解。個人履歷擺在那呢,他去投科技公司,大家都信。

換成別的一個什麼投資家搞一個私募,想要投資高科技……最多就是忽悠一些普通老百姓的錢包,權勢階層才不搭理呢。只有到了周不器這個層次,才夠資格掏空他們的錢包。

接下來,裡克·埃夫隆和他的助手,又簡單地說了一下私募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