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斬首之屋(第2/5頁)

作品:《凜冬之棺

葉舞點點頭:“是的。”

“說說經過吧。”

葉舞就像早就做好準備似的,講起了前一晚的情況:“因為之前陸寒冰對小晴動手動腳的事被我知道了,他便要我懲罰他。當然,這事是他主動告訴我的,所謂懲罰也是他自己提出的,這都是他自己設計好的劇本,為的就是沉浸在這種‘被懲罰’的戲碼中。

“於是,昨天夜裡,我命令他脫掉衣服,用手銬和腳鐐禁錮住他的手腳,再給他戴上眼罩和口塞,把他一個人關在吊屋裡。他很喜歡這種被囚禁的感覺,以前我們也在吊屋裡玩過幾次。為了讓房間更有封閉感,他還把原來的窗戶也封了。”

“你把他關進去的時候,是幾點?”

“大概晚上八點。”

“這之後呢?”

“之後我就不管他咯。”葉舞蹺起二郎腿,“我用掛鎖把吊屋的門鎖上後就離開了。以前也都是這樣,讓他獨自在裡面過夜,身體動彈不得,充分享受被囚禁和被放置不管的快感。一般我會在第二天中午再過去給他送飯。”

“房間裡的空調是你開的?”

“嗯,天太冷了,赤裸著身子,真的著涼生病就不好了。”葉舞嘆了口氣,“畢竟,這只是一場遊戲,很多受虐者更注重精神上的‘被支配感’,而非對身體造成真正的傷害。”

“那今天中午你去送飯了?說下經過吧。”

“我過去的時候是下午一點半,那時我看到吊屋掉了下來,感到有點意外。接著,我就走過去開啟了門鎖,發現屋裡都是水,陸寒冰已經身首異處死在裡面了。”

“等等。”梁良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你去開門的時候,鎖是完好的嗎?沒有被震壞之類的?”

“完好的,那種掛鎖很牢固,是在網上特別訂製的情趣鎖。”葉舞點點頭。

“鑰匙呢?除了你還有誰有?”

“只有一把,一直在我身上。”

這一瞬間,梁良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來。

<h3>4</h3>

梁良再次回到木屋裡,仔細檢查了角角落落。除了屋門,房間裡沒有任何一個能讓成年人出入的缺口。地板上的鋼化玻璃完好無損,即使受到了下落時的衝擊,也沒有產生一絲裂縫。

屋子側壁有兩個用來引入電線和水管的小孔,此外在靠近地面的位置還有一個小缺口,或許是屋子墜落時震開的。但無論兩個小孔還是那個缺口,大小連一隻手都無法透過。

梁良抬頭瞧了一眼天花板,在靠近牆角的地方有一個十厘米見方的通風天窗,上面安了一塊玻璃,可以用遙控器開啟和閉合。此刻,通風窗是開啟的狀態。但無論如何,兇手也難以透過通風天窗殺人,它的大小連一顆頭顱都無法透過。

梁良又檢視了木門,門板幾乎沒有破損。在門的邊緣和旁邊的門框上各固定著一個金屬釦環。只要關上門,從外面用掛鎖穿過兩個釦環,就能把門鎖住。

梁良舉起一個證物袋,裡面裝著從葉舞那裡拿過來的掛鎖和鑰匙。掛鎖是愛心形狀,看上去十分精緻。鑰匙的形狀也很特殊,匙柄是彎月形,匙杆呈波浪狀。這種鎖和鑰匙看上去都很難複製。梁良試驗了一下鎖和鑰匙的功能,都沒有異常。

按照葉舞的證詞,從陸寒冰進入吊屋一直到發現他的屍體,這期間門鎖始終沒被開啟過。那麼,這個扯斷陸寒冰頭顱的兇手,又是如何進入密閉的吊屋行兇的呢?這之後,他又如何逃離?

又是一起難以用物理定律解釋的密室殺人……

正當梁良苦苦思索之際,一位鑑定人員提著兩個證物袋跑了過來:“梁隊,你看。”

其中一個證物袋裡裝著一截黑乎乎的東西,彷彿還能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

“又是一截燒焦的臍帶。”

“哪裡發現的?!”梁良十分激動。

“掛在天花板的通風窗上。”

通風窗……那個十厘米見方的通風窗,那個只有嬰兒能夠透過的通風窗。

梁良回想起剛才踏入小屋時,的確聞到一股淡淡的焦臭味,但被水裡的血腥味蓋過了。

鑑定人員又舉起另一個袋子:“這是我們在陸寒冰房間裡發現的釘子,和前兩次命案中出現的一樣,是嬰棺釘。”

嬰兒爬進通風窗,撕扯掉陸寒冰的頭……

此時此刻,勘查陸哲南死亡現場時的那種崩塌感又回到了梁良身上。望著眼前結起薄冰的胎湖,梁良撥通了安縝的電話。

<h3>5</h3>

翌日,迫於上級的壓力,警方暫時扣押了葉舞。按照她的說法,有條件殺死陸寒冰的,似乎只有擁有掛鎖鑰匙的她。但關於這一點,梁良持保留意見。同時,因嫌疑被排除,警方釋放了陸禮。然而,痛失兒子的陸禮找了律師起訴警方辦事不力。

第三起命案再次給了陸家沉痛的一擊,身為一家之長的吳苗因接連失去兩個孫子而崩潰,在家中暈倒後被送進了醫院。

這天中午,梁良又去了趟安縝的醫院。來到病房時,楊森和鍾可正坐在床邊跟安縝聊天,三人似乎正在討論《暗街》動畫化的事。

“沒打擾你們吧?”

見梁良走進來,楊森和鍾可同時站起身。

“梁警官,案子怎麼樣了?”楊森關切地問道。

“我就是想找安老師聊下案子。”

安縝仍然趴在床上,但偶爾可以站起來走兩步了,看來醫生的膏藥還是有點作用。在楊森的攙扶下,安縝從床上坐了起來。

“鍾可,你先回去吧。”他說道。

“好吧,那你保重。”鍾可向安縝揮揮手,便離開了。

“又是一起密室殺人案嗎?”安縝迫不及待地問。

“是啊,還是密室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