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作品:《帝姬千千歲+番外

青麓湊過去仔細看了一會,嘖嘖稱奇:“好奇特的技藝,改天教我吧?”

臨淵一怔,抬頭端詳了一會兒青麓的臉,極難啟齒而又極其誠懇地道:“青麓,我覺得你用不上……”

青麓:“……”你這是說我長得本來就很普通麼……

“青麓。”馬車已經徐徐走了近半個時辰,在馬車轍慢慢碾過青石磚的聲音中,臨淵開口道。

青麓趴在臨淵腿上,低聲回答道:“恩?”

“雖說是我給你鍛了刀,但是答應我一件事,”臨淵聲音平緩,並無波瀾,“無論如何,不要輕易殺人。”

臨淵說的,不是不要殺人,而是不要輕易殺人。臨淵從來便是這樣的人,不會強求她做什麼,然而他這樣的願望,只怕她卻不能實現。

青麓沒有回答,只是費力地仰起頭來,仔細想看清臨淵這一刻的表情,然而馬車內昏暗,無論如何也看不分明。

北周四大家之一的楊家,深究起來,靠的乃是右丞相楊伯庸。楊伯庸為人周正,素來以簡樸耿直、敢於直言勸諫享譽北朝。一直以來,楊伯庸為官之氣與質樸風格都深得民心,無可挑剔。

楊家接待“祁鳳山主人”的是楊伯庸的獨子楊承業。雖說楊伯庸貴為正一品的右丞相,然而楊承業卻僅僅是一個正六品上的太學博士,究其原因,倒不是武帝不體恤老臣之後,而是當年武帝奪位之後不久正打算封賞功臣之時,楊伯庸親自上書,稱自己的兒子楊承業為人治學迂腐死板,不堪大用。

這一舉曾在朝堂內外引起巨大的譁然,雖說也有指責楊伯庸沽名釣譽的,然而絕大多數人都將此視為清廉公正之舉。武帝因此深受觸動,將楊伯庸的長孫楊思恆接入宮中,作為太子陪讀。當時秦姜皇后尚在,雖說不曾立太子,然而能伴在大皇子姬凡身邊,也是莫大的殊榮。更何況與皇子們關係親密,也就註定了皇子們登基之後,會將他視為左膀右臂。

而這位“不堪大用”的楊承業,有一妻一妾,正妻許紹之在生長子楊思恆的時候難產而死。隨後不久,他的妾史夫人,史家庶出的女兒史蕙箏,又為他生了二兒子楊思久。然而楊承業迂腐,即便正妻已死,也堅持以為,庶出的女兒不可以為妻,因此不肯扶正史夫人。傳聞楊伯庸為此曾經大發雷霆,然而最終也沒能讓楊承業改變心意。

青麓請求通報之後,侍衛回稟說楊伯庸上朝去了,只有楊承業最近因為長子重病,不曾上朝,正在楊思恆房外照顧。

青麓回頭看看,街上人已經漸漸多了起來,再等下去,怕是就要到早市的時間了,那時候街上人多眼雜,只恐怕會被人認出來,便對侍衛說道:“貴府大少爺已經病重,若不及時施救只怕將難以救回。事急從權,請直接帶我們去見楊承業楊大人,我們自會向大人解釋。”

楊承業此時正在為楊思恆病榻簾外的香爐裡添上草藥。自從藥王谷做出幾分幾份燻蒸的草藥,而且效果出奇得好之後,不少名醫都盡相研製燻蒸藥劑,因而北周一時間不少藥都是燻蒸的。

臨淵遠遠地便聞見那濃重的燻藥氣味皺眉,極輕聲地對青麓道:“燻蒸藥劑,除了問荊婆婆特意點名的那幾種,大多效果不好。然而北朝流行於此,因此御醫開的藥只怕也多是燻蒸的。倘若是並非妖氣所致而是真的生病,你不妨將燻蒸的草藥改為煎煮讓他口服,試一試療效。”

青麓微微點頭,道:“我怎麼才能知道那香爐裡用了些什麼藥?”

臨淵思忖一陣道:“我也沒有學過醫,聞不出來。需要近看藥材的形狀。”說著已經走到了不遠處,臨淵便稍稍上前一步,想檢視一眼香爐之內。

誰知楊承業一下子站到臨淵生前,怒目圓睜:“什麼人!怎麼這麼沒有規矩!怎麼敢擅自進到內府來!”

青麓趕緊道:“我便是剛才通報過的祁鳳山主人青麓,大人遲遲不出來,便想著事急從權,可以直接來病人病榻處問診。”

楊承業臉孔一板,怒道:“這成何體統!客人就該到前面等著!居然直接到內府來,真是世風日下!世風日下啊!你們兩個還愣著做什麼!趕緊去前廳!”

青麓和臨淵頓時都覺得震驚,迂腐的人倒也見過,迂腐頑固到這個份上,還是讓人覺得大開眼界。

楊承業果然如同傳聞一般迂腐死板,自從見到青麓乃是女子,又擅自去了內府之後,就一直眉頭緊鎖,很是不悅,待他發覺青麓與臨淵兩人孤男寡女同遊居然沒有其他隨行的時候,眼珠都快瞪出來,只差沒點著青麓的鼻子罵“傷風敗俗”了。

既然他如此厭惡青麓和臨淵,自然不願意讓他們倆來為兒子診病。然而青麓祁鳳山主人名聲在外,他不能拒絕,便只能把氣撒在作為侍衛的臨淵頭上,最後也就只肯讓青麓一人前往內間為楊思恆診病。臨淵閒來無事,與看院子的老人攀談,聽那老人絮絮叨叨地講著老爺楊伯庸如何偉大之至。

臨淵微笑著聽著,心裡暗自評估著楊伯庸這個人。楊承業為人迂腐頑固,確實如他所說一般,不堪大用,然而楊伯庸素有諫臣之名,只是不知楊伯庸是否如同傳說中一般大公無私?

若是他並非大公無私……臨淵聽那老人停了下來,咳嗽數聲,便和善地笑著為看院子的老人端上一杯茶,拍拍他的背幫他順了口氣。

若是楊伯庸並非如傳說中那般大公無私,那麼他為何要親手毀了自己兒子的前程?臨淵的笑容裡有了些鋒利的東西。因為楊伯庸他辛苦維護著諫臣的名號,心中清楚,要勸諫,要真的做到所謂的“正直”,靠的並非是正直,反倒是更為深刻的算計,步步為營,算計帝王的何時聽勸而不至於憤怒地誅其九族,算計群臣的心思,如何說話不至於樹敵太多。

因此,他深知自己的兒子性情太過古板,必定不能週轉於朝堂之上,並且極有可能會得罪許多人,並遲早會為人所害,恐怕會連累整個楊家。與其如此,不如讓他偏安一隅,不僅安全,而且能為自己博一個好名聲以穩住楊家的地位,同時將更為聰慧的長孫送入宮去親近皇子們,好為未來的仕途鋪平道路。

真真是一步好棋,看似自毀前程,然而不動聲色之間便已然佔盡先機。臨淵心中冷笑數聲,盤算左右,若是果真能治好楊思恆,賣給這樣一個老謀深算之人一個天大的人情,青麓便在接下來這一盤棋中,抓到了舉足輕重的一枚籌碼。

北周四大家族,李、楊、謝、史,謝氏雖遷出都城,然而兵權在握,京中也不至於沒有勢力,等到除夕之前,謝家必定也會進京賀歲;楊氏楊伯庸老謀深算,心機深沉。若是能得到這兩家的幫助,這場紛爭,無論青麓打算如何,起碼便有了三成把握在手。

三成啊,要真的雙方撕破臉皮,拼死一搏,這個勝算好像還是不夠穩妥。臨淵心念急轉,嘴角慢慢地放下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