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大結局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北非戰役是英軍主力6軍部隊與華軍的第一次對決,之前的戰鬥摻雜了太多的殖民地軍隊,華英雙方都認為那些戰鬥不能體現英軍的真實水準。而且此次戰役還有相當數量的美軍參戰,使用協約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擁有充足的後勤補給和優秀的6軍將領,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6軍的頂尖較量。

但耶路撒冷會戰的結局給了聯軍指揮官當頭一棒,作為箭頭的坦克部隊潰散後,其餘部隊在華軍裝甲部隊的穿插下陷入混亂,再加上華軍遮天蔽日的轟炸機,聯軍將領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防禦,甚至部隊之間的聯絡都時常中斷。

位於開羅的聯軍指揮部當機立斷,命令美軍第十五步兵師在西奈半島斷後,其餘部隊迅撤回蘇伊士運河防線,儲存有生力量,為接下來的戰鬥做好準備。但聯軍低估了戰場上的混亂形勢,也低估了美軍第十五步兵師服從命令的堅決程度,後撤的命令不僅沒有挽救聯軍主力,還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混亂。

耶路撒冷會戰在十天內結束,在這短短的十天中,過三十萬聯軍士兵被消滅或者進入華軍戰俘營,五百多輛坦克和裝甲車、一千多輛卡車、一千一百多門火炮被摧毀,讓聯軍元氣大傷的同時,使其短時間內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聯軍指揮官不得不在蘇伊士運河防線構築防禦工事、囤積物資和兵力,用堅強的防守換取後方運輸物資的時間。

此時的運河防線被協約國稱為生命線,失去這裡,廣袤的北非將任由華軍坦克馳騁,協約國將失去對北非的控制權,進而失去地中海、非洲,剩下的,也許只有和談或者投降。

聯軍士兵躲在蘇伊士運河防線後方膽戰心驚,沒想到華軍竟然沒有第一時間動攻勢,前線華軍將領接到來自總參的命令——暫停進攻、就地構築工事。這條奇怪的命令拯救了聯軍北非部隊,拯救了蘇伊士運河和埃及,同時讓雙方將領疑惑不解。

華軍內部對此也非常無奈,局勢再次生重大變化,華軍東北軍團和西北軍團即將進入戰場。在華軍攻略北非的時候,德軍在俄羅斯境內力,經過半年左右的準備,前線德軍脫離了冬季的困擾,並獲得了充足的物資。

進攻開始後,德軍沒有先攻打莫斯科,而是集中兵力攻略高加索地區。在這裡雙方囤積了三百多萬兵力,堪稱此次世界大戰中區域性戰場上兵力最密集的戰役,精銳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先攻陷克里木地區,將整個烏克蘭大平原收入囊中。之後利用裝甲部隊的機動優勢,迅向高加索地區穿插,俄軍主動收縮,將兵力退到高加索山區,躲避德軍坦克。俄軍將領的戰術得當,可惜基層軍官和士兵的執行令人失望,收縮演變成潰敗,上百萬部隊混雜在一起,後面不遠處就跟著德軍的坦克,天空中還有德軍飛機在驅趕。尤其是德軍裝甲部隊跟在後面一口一口的吃掉斷後部隊時,大規模的投降出現了,在十三天的戰鬥中,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輕而易舉的俘獲一百一十多萬俄軍士兵和軍官,致使高加索防線形同虛設,半個月後一個營的德軍裝甲部隊出現在巴庫產油區,標誌著俄國人失去了最重要的油田。

緊接著莫斯科戰役開始,尼古拉二世帶領皇室成員、貴族和高層狼狽逃往喀山,抵達後又怕不保險,進而逃往烏拉爾山區附近的烏法。留在莫斯科的是十萬近衛軍和上百萬剛剛組建的部隊,這些部隊擁有不錯的武器裝備、充足的彈藥,但皇室和高層逃亡的資訊在軍隊中流傳,導致軍心不穩,士兵已經沒有戰鬥到底的心思。

事實證明了尼古拉二世出逃的後果有多嚴重,德軍攻擊開始後,大量的俄軍士兵主動向德軍投降,甚至營連指揮官都參與進去。更高階別的將領忙於收攏財產、逃離莫斯科,更不會干涉手下的投降,此時就能看出,沙皇俄國畢竟不是斯皇俄國,石油財富沒有改變這個國家腐朽的本質,之前的戰鬥耗盡了俄國的元氣,此時人們想的是如何保命和儲存財富。

尼古拉二世向德國人派出求和特使,這條訊息被華國調查局得到後迅送往總統府,呂梁大驚失色,他下意識的以為德國人將一如二戰時期般陷入困境,沒想到老毛子這麼不給力!一個獨霸俄羅斯的德國是華國絕不希望看到的,左手漁翁之利失策,呂梁只好主動出擊,拿到手裡的才放心。

世界大戰如火如荼,華軍在太平洋、東南亞、南亞、中東和北非大打出手,風光無限,實際上華軍出手的部隊並不是其絕對主力。以百萬為單位的東北軍團和西北軍團才是華軍真正的殺手鐧,這裡有華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最龐大的火炮部隊、最龐大的機械化部隊和最龐大的空軍機群,另外在擲彈兵、步兵、傘兵中,精銳老兵的比例也是華軍中最高的。如此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奪取世界上最富饒的北方土地。

現在時機終於成熟,迫不及待的兩個軍團如下山餓虎一般,按照早已制定好的進軍計劃,鋼鐵洪流一路碾壓,戰術範十足的步兵和擲彈兵踏上異國土地,這裡曾經是華夏文明覆蓋的地方,曾經用安西、北海等命名,但長時間以來都被蠻族佔據。

古時候出兵邊疆要耗費舉國之力,現如今的戰鬥同樣消耗巨大,華國為了此戰準備了近十年的時間,達的鐵路連線內地和邊疆,在東北和新疆,也有達的工業基地提供作戰物資,這是前線士兵最堅強的後盾。

在遠東、西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中亞,俄軍的兵力薄弱到非常危險的程度,華俄兩國表面上的友好、德軍的逼近造成了這種窘境。在遠東的各大要塞中,甚至缺少士兵操作那些火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華軍強大的火力攻擊下,看似堅固的要塞被迅攻佔。而華軍付出的,是貴重的大口徑炮彈、凝固汽油燃燒彈等特種彈藥,儘管如此,遠東也是華軍進攻最緩慢的地區,直到三個月後這裡的俄軍才被肅清。相同的事情生在伊爾庫茨克、託木茨克、新西伯利亞等要塞群,俄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憑藉少量的守軍,就抵擋了幾倍於己的華軍進攻。但要塞不是萬能的,尤其是華國掌握了大部分要塞圖紙的時候。

而在同時,西北軍團已經佔領整個中亞地區,這裡的麻煩主要來自於糟糕的交通條件和自然環境。中亞地形複雜,高原、沙漠、草原、戈壁應有盡有,人口密度低的讓人羨慕,龐大的華軍裝甲叢集需要苛刻的後勤運輸,針對這個問題,華軍西北軍團擁有一支騎兵軍,其在中亞的揮不亞於那些裝甲部隊。

中亞民族和那些烏克蘭人、波蘭人一樣,也飽受斯拉夫人的欺凌和壓榨,華軍提出的優惠條件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數十萬草原牧民成為華軍的支持者,這也是華軍進軍迅的原因之一。

露出獠牙的華國讓尼古拉二世大驚失色,在華德兩國的逼迫下,尼古拉二世在烏拉爾山區惶惶不可終日。德國人和華國人同時向他提出條件,最終尼古拉二世妥協,為了繼續保持皇室的地位和自己的權利,他宣佈停止抵抗。三國之間的和談在1912年的1o月份開始,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三國就簽訂了和平協議,俄國人最終只保留有西到基洛夫、喀山、奧倫堡,東到車里雅賓斯克、葉卡捷琳堡,北到北冰洋的狹小區域。中亞和整個西伯利亞、遠東都成為華國國土,德國人更是吃撐,從莫斯科到高加索,整個東歐大平原都成為威廉二世的領地,當然他會照顧同盟各國的利益,但大頭肯定屬於德國人。

從世界國土面積第一變成一個地區性小國,沒有俄國人會甘願,但面對國際局勢和國內局勢,俄國人不得不嚥下苦果。這是必須承擔的戰爭責任,盟友英美自顧不暇,國內戰場上一敗再敗,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打下去,和談好歹還能保留一部分國土,總比全部被人瓜分好。

退出戰爭的俄國讓英美不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觸,也許下一個就輪到自己,當蘇伊士運河再次爆戰鬥,華國在夏威夷和澳大利亞蠢蠢欲動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下一個目標就是美國。

期待已久的戰爭終於降臨,之前惶恐不安的心終於可以放下,此時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血戰到底。當華軍在西海岸動登6戰役的時候,美國國內只有一個聲音,戰鬥,戰鬥!這是一個歷史非常短的國家,民族混雜,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國家會有如此強大的向心力。與其說是山姆大叔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熱情,倒不如說美國人的牛仔氣質作,他們從被歐洲人趕出來,到北美和印第安土著廝殺開始,就在骨子裡形成剛硬的性格。

當北非戰役進入尾聲的時候,華軍也已經在北美站穩腳跟,兩個西岸的戰鬥造成了五十多萬美軍士兵的死傷,這個傷亡數字讓美國人心驚。看似強大的牛仔氣質也被這種戰鬥驚嚇,商業民族性格很快取代了牛仔氣質,美國人試探著向華國求和。

對於呂梁來說,一個可以制衡德國的美國是必須的存在,目前華國已經在北非、敘利亞等地與德軍對峙,可以看到,不遠的將來,就是華國和德國爭霸的世界,一個緊靠華國的美國可以成為最好的盟友,甚至美國可以敵視華國,只要他不倒向德國就好。

在這種大原則下,按照和談條約,美國被分解為東部美國和西部美國兩個部分,被華國重點扶持的墨西哥獲得了大量西部領土,成為北美華國另一個盟友。

英國人是最悲催的戰敗國,華美兩國簽署和平條約後,固執而傲慢的英國人拒絕投降。對於這種裝-逼-犯呂梁一項懷著最大的惡意,駐紮在西部美國的華軍立刻向加拿大動6地攻勢,華軍大西洋艦隊組建後登6南非,並於德國公海艦隊聯合動對英國本土的攻勢,大勢之下,英國本土艦隊被殲滅,失去了最後一張牌,為避免本土民眾死傷,英國人無奈宣佈投降。世界大戰到此為止,時間定格在1916年的8月。

一百年後的公元2o16年,紀念呂梁逝世三十週年的電影《鋼鐵基地》在世界各大影院上映,影片最大的亮點是呂梁起家的依靠,讓世人震驚的是,呂梁成功不是因為上天的幫助,而是一個鋼鐵基地,一個可以採集海底資源、生產機械、製造基因人的鋼鐵基地!影片沒有交代基地的來歷,但卻是解讀呂梁諸多版本中最靠譜的一個。

(本書完)。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