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最大的練兵場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堅守國土、戰鬥到最後一人!”這是軍部傳來的密電,松永正敏將密電交給參謀長,自己走出指揮部。指揮部設在密林之中,好處是隱蔽性強,便於躲避華軍空中偵察和轟炸,缺點是指揮不便,通訊狀況不佳、無線電波時有時無。不過接到這封密電後松永正敏也不需要進行詳細的指揮,只要將這封密電傳到下面的部隊中,那些軍官就知道該怎麼辦。

松永正敏的臨時指揮部就在這個包圍圈中,戰爭進行到這個截斷,他已經有殺身成仁的準備。目前的形勢非常惡劣,熊本集團軍群32個師團、43萬人被切割包圍成東西兩個部分,雖然這裡面只有12個師團屬於常備師團,火炮、彈藥、糧食等物資都不充足,但數量是日軍最大的優勢。

“給各師團電,傳達軍部命令,我要讓熊本縣成為華軍的墳墓!不過,華軍可以穿插包圍,我們同樣可以,命令第一坦克師從西南方向攻擊五木,第十九師團和第五十五師團保護左右兩翼。”

“司令是要將華軍裝甲部隊與其主力部隊截斷嗎?果然是英明神武的松永正敏司令官,一直將坦克部隊隱藏,在這關鍵時候動攻擊,定能將華軍攻勢打斷,說不定還能滅掉華軍那支裝甲部隊!”參謀長忍不住讚歎道,之前大部分將領主張將坦克部隊分散在步兵防守的陣地上,但沒有得到松永正敏的同意,作為一個與華軍交戰多次的老兵,他知道坦克集中使用才能揮最大的威力。

五木以西三十五公里處,有一個面積巨大的低矮山林,華軍懷疑這裡藏有日軍部隊,多次組織偵查都沒有收穫,轟炸機還進行了幾次偵查性轟炸,同樣沒有現敵人,最後只能放棄。實際上,松永正敏在這處山林建設了兩處巨大的工事,包括一個地下物資儲備倉庫,一個半地下式連環防禦工事。在這裡有兩個師團的常備6軍士兵,最精銳的第一坦克師同樣在這裡駐紮,而且松永正敏的指揮部也設在這裡。

命令傳達到各部隊後準備工作立刻開始,士兵們為坦克加註燃油、填裝彈藥、檢查動機和變箱等零件,軍官從上級那裡接受命令然後傳達到下級軍官和士兵。作為最精銳的坦克部隊,這些軍官和士兵享受了不少羨慕和嫉妒,在吹捧之下,天下無敵的驕傲隨之在這些人心中產生。他們認為即使華軍坦克部隊也不是自己的對手,他們將用o8式坦克和o5式坦克狠狠地教訓一番華夏人,用坦克的45毫米火炮和33毫米火炮將華夏人趕出九州島。

松永正敏看著叢林裡來來往往的日軍士兵坦克,頓時豪情萬丈,在人人皆兵的日本列島,華國人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114號車長李飛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自己的豹式坦克也能堅持很長時間,跟隨在後面的擲彈兵們同樣可以堅持很長時間。華軍士兵乃是東方文明傳承的正宗,論起忍耐功夫,華夏人不比日本人差多少。

“轟!”5oo米外豹式坦克的長身管火炮準確命中一處日軍機槍陣地,漫天的零件、沙土和人體殘肢飛舞。解決這處陣地後正面日軍陣地已經沒有重火力點,豹式坦克加前進,躍上陣地前的壕溝,龐大的身軀出現在日本人頭頂上。

一挺mg42機槍在擲彈兵熟練的操作下出有節奏的撕裂亞麻布的聲音,在一條彈鏈打光之前,日軍士兵很難起身還擊。四十多名擲彈兵彎著腰跟在豹式坦克後面小心的突擊,等抵達日軍陣地前十幾米處從坦克兩側攻入日軍戰壕。

一步槍子彈擊中了一名擲彈兵的肩膀,他慘叫一聲撲倒在地,手上的加蘭德步槍仍到一旁。身邊的戰友繼續衝鋒,如果不想和他一樣倒在地上就要快點進入敵軍戰壕。一名擲彈兵將傷亡拖到後面一個彈坑裡,大聲呼喊著“衛生員,衛生員!”戰地醫生什麼時候能過來要靠運氣,好在此時進攻剛剛開始,傷員不多,衛生員很快趕到這名傷兵面前,簡單檢查一番後起身要從揹包裡拿出急救工具,不想一顆子彈穿過這名衛生員的鋼盔,鑽出一個小眼——子彈不會因為你是衛生員就躲著走,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中根本沒有什麼人道主義,華軍瘋狂屠戮日軍士兵,幾乎沒有俘虜,日軍拼命抵抗,幾乎不會投降。兩個東方國家、而且都是處於民族上升期的東方國家,在戰爭中將東方文明揮的淋漓盡致。

問題是日軍如此拼命頗有些無奈的因素,他們火力不足,缺少火炮、坦克、飛機和射槍械,就連步兵戰術核心的機槍都大大不如華軍,處處被華軍壓制,只能用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麻痺士兵,用士兵的血肉之軀對抗華軍的坦克大炮。

而華軍呢,為什麼非要殲滅包圍圈裡的日軍?為什麼不圍而不攻、乾耗死他們?四十多萬大軍的糧食供應就能讓他們在幾個月內崩潰吧!按照呂梁在總參謀部裡的說法,日本列島將成為華軍的練兵場,他要用十萬乃至十五萬華軍的傷亡,換來兩百萬乃至更多華軍精銳士兵。而這些精銳士兵,將是華軍之後作戰的基礎。

日本列島之戰也將鍛鍊華國後勤保障能力,鍛鍊工業動員能力,使軍隊動員和組織變得成熟起來。總的來說,這場戰爭就是高考前最後一次模擬考試,將來會有更嚴峻的考驗等待著華夏人民。

華國政府有完善的退役士兵幫扶制度、傷殘士兵和家屬幫扶制度,豐厚的撫卹金、不錯的工作可以稍稍緩解那些傷殘士兵和家屬心中的悲痛,政府和軍方宣傳部門也將這部分作為戰時的重點內容,這是政府和軍方能做的。比起失去親人的傷痛,那些東西算不得什麼,這是華夏崛起必須承受的陣痛,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將一起承擔這些痛苦。

密集的衝鋒槍和散彈槍聲音意味著這處日軍陣地即將被攻破,意味著擲彈兵們又要進行一場殺戮,意味著沒有一個日軍俘虜和四名擲彈兵的傷亡。

登6九州島後第一名擲彈兵的死亡就讓同伴們學會了彎下腰作戰,第一場戰鬥結束,擲彈兵們就學會了躲避炮火和機槍掃射,當一個連十幾名擲彈兵死傷後,這個連計程車兵已經成為經驗豐富的精銳。

戰壕裡的日軍士兵往往會戰鬥到最後一人,他們盲目的、狂熱的附從上級的命令,根源是對天皇的信仰。他們不會因為戰士不利而逃出戰壕撤退,也不會舉手向華軍士兵投降,他們甚至期盼死亡的降臨,這樣的對手非常強大。

114號車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同軸機槍和航向機槍不斷掃射,大量精美的子彈變成憨厚的彈殼,彈頭在日軍陣地上揮灑,間或衝進日軍士兵的身軀,帶走一大塊血肉,有時候直接是半截屍體。大口徑機槍子彈威力驚人,在114號坦克攜帶的機槍彈藥耗盡之前,日軍士兵只能在機槍掃射下艱難作戰。

“啊!!!”一名日軍士兵沿著戰壕一側慢慢移動,躲避著機槍子彈,懷中抱著一個炸藥包,終於靠近了那輛可惡的坦克,就要跳出戰壕衝向幾米外的坦克履帶時,幾顆子彈從十幾米外飛來鑽進這名日軍士兵的身體。

華軍擲彈兵不但是精銳的步兵,更是步坦協同作戰的行家,保護坦克已經成為他們下意識的行為,如果沒有這些樸實、堅韌的擲彈兵,李飛的114號坦克絕不敢單槍匹馬就衝上日軍陣地。

經歷華國空中轟炸、火炮洗禮,然後由豹式突擊炮、豹式坦克定點攻擊的日軍陣地上很難找出一個反坦克炮陣地,也許會有幾門步兵炮倖免於難,卻對豹式坦克造不成多大的威脅。被擊傷的豹式坦克多是由反坦克地雷和炸藥包破壞的,缺少大口徑反坦克炮、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等優勢裝備,日軍的作戰無比艱難。

一般情況下,裝甲部隊的坦克在擲彈兵的配合下可以輕易衝上日軍陣地,擲彈兵攜帶的mg42和坦克機槍壓制日軍火力,擲彈兵進入戰壕清掃,坦克在表面陣地掩護,一個五十人防守的日軍陣地在十幾分鍾內就會被華軍突破,而華軍付出的代價不過幾人而已。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