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毛奇的裝甲哲學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到3月25日,奧軍已經深入俄國的波蘭。於是勃魯西洛夫攻擊奧地利的右翼,迫使其退入加利西亞,儘管他的部隊在數量上被敵軍過。俄軍緊緊跟蹤追擊,到達這個省的工商業中心倫貝格(利沃夫),於4月3日入城。勃魯西洛夫然後分兵,遣其左翼迅封鎖喀爾巴阡山山口,以防奧軍退入,並遣其中央部隊和右翼直趨普熱米什爾。與此同時,魯斯基將軍的軍隊有效地楔入了正要逃走的奧地利第三集團軍和其國內基地之間。

在倫貝格以西加利西亞主要鐵路樞紐站臘瓦-魯斯卡亞,德米特里耶夫將軍的軍隊對奧軍竭力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急調已經遭到連續猛擊的第二集團軍從塞爾維亞前來支援,但這支單薄的不可依靠的部隊到達太遲了。俄軍的聯合起來的側翼猛襲,把奧軍趕回喀爾巴阡山一線,留下十五萬多奧軍在普熱米什爾,這座城市在被包圍六個月之後陷落了。當俄軍入城時,大部分居民都站立不起來。飢餓已把他們化為活骷髏。與此同時,勃魯西洛夫切斷了他的經過布科維納省的一條長而寬的地帶,攻佔了省會切爾諾夫策,然後向匈牙利進。

伊凡諾夫在加利西亞的勝利,把西里西亞暴露在俄國的入侵前面。因為西里西亞平原直接通向德國心臟,興登堡覺得他必須行動,而且必須迅行動。4月28日,一支專門組成的、由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領導的德國第九集團軍,乘火車去增援奧軍。新組建的第九集團軍由在東線表現出色的馬肯森將軍帶領,德軍抵達後成功遏制住了奧匈軍隊的頹勢,阻擋了勃魯西洛夫的軍隊向匈牙利復地進軍。雙方的陣線再次恢復到戰爭開始時的局面,在東線第一次大規模戰鬥基本結束,在都沒有取得大的進展的情況下,雙方厲兵秣馬,更多計程車兵被動員起來,準備更大規模的戰鬥。

東線的戰鬥並沒有影響到德軍西線的進展,而這裡仍舊是歐戰的主要戰場。廝殺變得更加激烈,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名士兵死傷,火炮轟鳴、坦克滾滾、戰機交錯,人類的創造力讓這片人口密集、文明昌盛的土地變成廢墟,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原樣。

不利的訊息一個接一個傳到聯軍指揮部內,霞飛將軍和手下的將軍參謀們不斷調整部署,士兵們疲於奔命,仍舊無法挽回不利的局勢。

在比利時,英法聯軍完全失去了制空權,在獲得更先進的戰鬥機之前,聯軍飛行員面對德軍的福克戰鬥機無能無力。而且德國人獲得了數量更多的華國原產戰鬥機,根據情報部門估計至少有四百架,包括戰爭開始之前購買的部分,戰爭開始後摻雜在華國商船裡偷運進來的一部分。聯軍前線指揮官已經向英法兩國高層嚴正要求檢查華國商船,乃至於禁止華國商船進入同盟國的港口——當然不會斷絕前往協約國的華國商船。不過這需要時間由外交官協商扯皮,在此之前德國的戰鬥機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要過聯軍。

最讓人氣憤的是當協約國向華國提出購買戰鬥機和坦克時,遭到了華國政府的拒絕,理由是華國也處於和美國、日本的戰鬥中,沒有更多的產能向協約國出口。這堅定了協約國斷絕華國前往德國商船的決心。

戰爭勝負不能寄託於別人身上,英國和法國都明白這一點,他們從總部位於紐約的軍事研究委員會獲得了不少先進技術,並用於航空動機和坦克動機上。軍事技術在戰爭的催化下迅成長,協約國正在試驗更先進的飛機和坦克,不過先進武器的服役時間還需要一個過程,歐洲大6上的局勢卻很難等到先進武器的服役。

攻佔色當後小毛奇獲得了數量不菲的油料和彈藥等物資,總參謀部傳來的繼續進攻的命令讓小毛奇信心大增,他向施利芬元帥保證,自己的裝甲部隊可以在三天內推進一百公里,徹底打亂聯軍部署,截斷比利時境內英法聯軍的退路,當然前提是後勤運輸能夠跟上。

事實上限制小毛奇裝甲部隊的唯一條件就是後勤運輸了,第一裝甲軍六百多輛坦克和第二裝甲軍五百多輛坦克需要的油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後勤部門需要透過卡車、託畜,經過崎嶇的阿登森林,將寶貴的油料送到小毛奇手上。運輸效率的地下將限制裝甲部隊的推進度,總參謀部甚至安排了飛艇運輸油料,但意義不大。

站在一輛刷著2o5數字的坦克前,車長隆美爾敲擊著車體裝甲,樂呵呵的嘴巴一直合不攏,不過邊上沒有人笑話他,因為包括2o4號車長戴維斯在內的大部分坦克兵都在欣賞著這些龐大的坦克。

在德國共有二百多輛華國產to1式坦克,之前的作戰中小毛奇將其分散在各支部隊裡,效果並不明顯,也加重了後勤補給的難度。於是攻佔色當後小毛奇根據收集的意見,將所有的to1坦克彙集起來,組成四個重型坦克殲擊營。比起德國和其他國家的坦克,to1坦克算得上是重型坦克了,不然也不會讓隆美爾、戴維斯等人如此興奮,75毫米坦克炮、厚重的傾斜裝甲、強大的動機馬力,簡直就是完美的坦克——為什麼我們德國不能生產這種坦克?原因很簡單,動機技術需要突破、工藝需要積累,即使有華國的製造圖紙,也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生產2號坦克、3號坦克的原因。

四個重型坦克殲擊營獲得了最充沛的物資,他們往坦克里加注法國燃油,吃著法國麵包,抽著法國香菸,看著路邊的法國女人,粗魯的說著髒話,大笑著在坦克的轟鳴中前進。後面是乘坐法國卡車的裝甲擲彈兵,然後,天空中出現了前來問候的法國飛機。

“馬克,離開公路,到那片小樹林裡去!兄弟們,恐怕你們要下去了!”隆美爾迅下達命令,然後讓搭乘便車的擲彈兵們下去。

不遠處幾門防空機槍正在緊張的安裝,隆美爾懷疑等到他們安裝完畢,自己的坦克已經在轟炸後燃燒起來了。聯軍丟掉了比利時境內的制空權,卻高興的現色當方向的德軍沒有空軍的掩護,於是大量聯軍飛機轉場前來欺負缺少飛機掩護的德軍裝甲部隊。

與華軍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不同,小毛奇手裡的裝甲部隊缺乏可機動的防空武器,防空機槍和火炮大多拆散成零件伴隨坦克前進,等進入前線後再組裝起來。這樣的作戰效率可想而知,不過德國人正在研製新型自行防空武器,裝甲部隊也在逐漸成熟之中。

聯軍的飛機遲滯了裝甲部隊的推進度,也給部隊和後勤運輸線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聯軍飛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和轟炸能力有限,只是遲滯,卻不能阻止裝甲部隊的前進。在技術水平較低的時候,空軍能夠揮的作用較低,也難怪各國軍方對飛機的重視程度不高——除非他們擁有可以和華軍單翼金屬飛機相媲美的先進飛機,不然還得主要依靠步兵的力量。

德國的工兵創造了一個工程上的奇蹟,他們用簡易的裝備把成噸的裝置從卡車還有拖車上卸下,再用最快的度組裝起來。一個工程營的部隊僅僅用了38分鐘就在寬闊的河對岸連線了鋼索固定好了駁船。他們瘋狂的施工,在寒冷的河水裡汗流浹背,最終及時完成了浮橋的架設。

另一方面,後勤部隊瘋狂的壓榨著他們的運輸能力,他們在卡車外面用鐵絲綁上從腳踏車前端卸下來的菜籃子,一次多運輸幾十桶汽油。甚至連通訊兵都被要求多在摩托車上攜帶兩桶汽油,來減輕後勤補給壓力。在後方的坦克車後面,都堆放著幾桶用來備用的汽油桶,以保證整個部隊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即便是脫離了補給,也能再向前推進上百公里。

而那些默默無聞不停趕路的擲彈兵也絲毫沒有懈怠,他們挎著沉重的彈藥,揹著步槍和鋼盔,挽著袖子在冰天雪地裡蹣跚前行,經常連夜趕路,每天挺進幾十公里僅僅只是為了掩護德國裝甲部隊那脆弱的側翼還有後方。

這些部隊為德國裝甲部隊那輝煌的戰績默默的付出著,他們並不被人重視,也不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是他們確實為德國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是德國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軍,幾分鐘之前,我們的前鋒偵查部隊與法國人交上火了,我們突破了他們的防線,有幾千名俘虜。”參謀輕輕笑了笑,表示同意小毛奇的看法,然後他遞給小毛奇一份情報,指著上面的文字說道“法國人無心戀戰,正在大規模撤退。”

“不要紮營了!”小毛奇隨著汽車的搖晃擺了擺手,指了指膝蓋上鋪著的地圖,對自己的參謀還有軍官說道“我們儘快趕到這裡,一會停車休息的時候,你到後面的指揮車上去,給前面的裝甲部隊電報,讓他們不要停下來,繼續進攻!我就在他們後面!”

“聯絡第1裝甲師的三師二團,問他們在搞什麼?他們半小時之前就應該攻佔這個村落,卻到現在依舊沒有行動!”他對坐在越野汽車前排的一名軍官說道“如果他們遇到了抵抗,請他們說明對方的兵力和裝備,我好給他們支援。”

“我明白了。”那軍官點頭。

“把無線電給我。”他對第三排的通訊兵招了招手“頻道調到第1裝甲軍三師的師部。”

那名士兵立刻把耳機和話筒遞給了小毛奇,他抓過來把一個耳機貼在耳朵上,然後抓著通話器開始呼叫“我是1,我是1,a請回話,請回話。”

“這裡是a指揮部,我們正在向前進攻。”耳機裡傳來了黨衛軍第1裝甲軍三師師長的聲音。

“我命令你保持進攻!我一個半小時之後趕到你的指揮部!下午我到你那裡的時候你的部隊必須在科雷亞村休整,不管前面有多少法國部隊,你都必須趕到那裡。”

“遵命!我會保持繼續開進!但是您必須幫我聯絡好油料補給。”那邊的三師師長笑著說道“我的人不可能推著坦克前進。”

“參謀長,聯絡我們的補給分隊,給三師把油料送過去!”小毛奇大聲的對他身邊的參謀長說道,看見參謀長點了點頭,他又繼續對通話器說道“油料的事情沒有問題,你的部隊繼續保持進攻!”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