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戰事迫在眉睫,容不得上層猶豫,很快內閣就做出了從地中海艦隊抽調三艘戰列艦補充遠征艦隊的決定。英國的戰列艦集中在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巡洋艦因為戰略的需要遍佈全球各地,臨時抽調很耗時間,因此沒有補充遠征艦隊巡洋艦的損失。

每一艘戰列艦的存在都有政治上的作用,作為僅次於大西洋艦隊的地中海艦隊,在遏制俄國的擴張、維護英國在非洲的利益、保衛蘇伊士運河、平衡巴爾幹局勢等方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地中海艦隊抽調戰列艦,內閣考慮的是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強國都屬於反華盟軍,為了分割華國的利益,不會在這個時候下絆子。而俄國更是因為遠東戰爭損失慘重,其海軍沒有五年時間別想恢復,國內經濟蕭條、革命活動此起彼伏,尼古拉二世在焦頭爛額的情況下不可能在土耳其、巴爾幹等地找麻煩。

國際環境的便利給了英國更多的信心,更深處,英國人未嘗沒有透過此次戰爭炫耀武力、表明日不落帝國不可戰勝、維持其然地位的打算。布林戰爭和緬甸戰爭讓英國人顏面大失,在德國等新興列強蠢蠢欲動的情況下,透過對華戰爭展示肌肉,其意義不亞於從華國獲得的技術和地盤等利益。

所以英國即使在仰光損失慘重,也得硬著頭皮繼續下去。倫敦的電報很快傳到納塔爾上將手中,看完之後納塔爾終於放下心來,命令艦隊起航,返回孟買與印度艦隊匯合,等待從地中海增援過來的三艘戰列艦。

最讓納塔爾放心的並不是國內的增援,在電報中。三艘來自地中海艦隊的戰列艦將彌補遠征艦隊三艘戰列艦的損失,保持戰列艦分隊的完整。而與印度艦隊匯合後從這裡調集四艘裝甲巡洋艦,並且是19oo年之後建造的戰艦。補充到第一巡洋艦分隊和第二巡洋艦分隊。之後遠征艦隊將於停泊在新加坡的英國遠東艦隊匯合,從那裡再次補充兩艘百夫長級戰列艦和三艘巡洋艦。如此一來。遠征艦隊的戰艦數量不降反升,戰鬥力再次增強,英國人的海上實力可見一斑。

一般列強在損失六艘主力艦後估計會全軍覆沒,而英國人卻在短時間內就補充了戰艦的損失,這還不算停泊在造船廠船臺上的新船,如果算上英國恐怖的造船能力,即使遠征艦隊的英國軍艦全部沉沒,英國人也自信在兩至三年內恢復實力。而且憑藉數量優勢再次稱霸海洋。這個時候的英國海軍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其他國家求之不得的戰列艦下餃子一般的入役,高手寂寞說的就是他們。

讓納塔爾上將放心的,是這封電報命令自己繼續擔任遠征艦隊的司令、主持對華海戰,這說明自己還沒有徹底失去信任,也說明國內的費舍爾等人沒有失去掌控局勢的能力,海軍大臣貝拉斯也沒有因為此事重新獲得海軍話語權。更讓人高興的是,自己可以透過對華海戰的勝利獲得豐厚的功勳、彌補在仰光的過失,之後不但不會因為此時受罰,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值得喝一杯!

當然,遠征艦隊水兵和軍官們劫掠黃金、導致艦隊防禦鬆懈的事,就算現在掩蓋。事後也會被現。這一點是納塔爾的責任無法推卸,恐怕事後會成為政敵攻擊的主要火力點。

調查局仰光站站長馬奎覺得自己的工作不要太輕鬆,去年從國內調過來擔任仰光站站長的他,離開天津那個花花世界後還不適應,雖然在調查局內部都知道在國外任職提升的度更快、空間更大,但馬奎還是不想出國——在上海他還有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呢,到國外任職又不能帶著去,一年見不上兩面,誰知道她會不會找隔壁老王排遣寂寞?

不過事業上馬奎確實是高升了。仰光站是調查局的重點站,這裡是緬甸自由軍與華國聯絡的中繼點。也是華國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從雲南、竟緬甸過來的華國外派人員。從仰光登船前往西方。這裡也是獲取西方情報的重要情報交換所,英國人對於印度和緬甸無比重視,資訊往來的頻繁讓馬奎可以輕易獲得想要的情報。

比如這次,仰光站情報室就截聽了英國人從倫敦來的密碼電報,密碼在調查局強大的破譯水平下不是問題,更讓人心情愉悅的是調查局配備的裝備。破譯後的情報表明,英國人將增援遠征艦隊,來自地中海艦隊、印度艦隊、遠東艦隊的艦船會使遠征艦隊更加強大。

將這個情報回國內後馬奎就著手處理善後事宜,海蛇小隊看上去呆呆傻傻,讓人覺得都是四肢達、頭腦簡單的壯漢,沒想到能想出如此精妙的計策,而且運氣好的不得了,也是英國人作死,為了黃金連戰艦的防衛都不顧,這才讓海蛇們一舉摧毀遠征艦隊九艘戰艦,痛快!

海蛇們痛快,軍方痛快、政府高層痛快,呂梁大總統痛快,甚至國民們都痛快,唯一覺得有些不痛快的大概就是馬奎了,他的任務還沒有結束,調查局仰光站要幫助海蛇們逃離仰光,逃離緬甸,回到國內。因為這個時候英國人正在瘋一般的尋找襲擊者。

送別納塔爾後,基欽納上將站在碼頭上看著搭載納塔爾上將的小艇遠去,再看看遠處已經沉沒、但還有些地方冒著濃煙的戰艦殘骸,就覺得氣不打一處來。

納塔爾得到國內的電報後甚至難以掩飾內心的喜悅,基欽納看得出來,他納塔爾從萬丈深淵到獲得新生,值得高興。國內要不是因為對話海戰的重要性,說不定馬上讓納塔爾回國受審!可惡,自己屁顛屁顛的離開,將爛攤子交給自己處理,最討厭擦屁股的事了!

再討厭也得進行下去,從昨天晚上開始,基欽納就組織了襲擊調查小組,並很快找到了疑點——愛德華七世號沉沒以前,船上有一百多名船員被救起,其中一名水兵主動彙報,說在爆炸之前的幾分鐘,他正在幫忙調運楓樹酒吧老闆吉米商船上的“物資”,看到商船一側十幾米處有一艘當地人的小漁船,但是那艘漁船上並沒有人。而正是那艘漁船的位置生了爆炸,基欽納派人潛入水底,現爆炸的位置與那名水兵的描述相吻合。

一個小時後正在接受救治的另一名重傷水兵醒了過來,並描述了相似的情形。也就是說,是混在運送“物資”的小船裡的漁船,運載著大量炸藥靠近戰艦,然後透過某種方式引爆炸藥,從而導致戰艦的沉沒。

基欽納上將從軍這麼多年,也沒有聽說有哪種方式可以遠距離引爆炸藥,除非是自殺式的引爆(遠端引爆的歌利亞炸彈在四十年代才出現)。而且軍用*******炸藥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獲得的,緬甸自由軍有可能擁有,他們在多次襲擊英軍運輸隊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炸藥,一次性拿出上千公斤雖然有些勉強,但也不是不可能。

在岸邊等待,找準時機後乘坐十幾艘小船靠近戰艦,然後引爆炸藥。基欽納上將在腦海中將襲擊過程走了一遍,如果是自殺式襲擊,那麼襲擊者全部在爆炸中死亡,幕後真正的主謀就是緬甸自由軍。是這樣的話就好辦了,至少可以向倫敦交差,自己的任務一直就是打擊緬甸自由軍,接下來繼續就好。

還有一種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那就是華軍派人執行的此次襲擊,他們有各種神鬼莫測的裝備,有動機、有能力,而且還可以藉助自由軍的幫助。

也就是說現在最大的懷疑物件有兩個,自由軍和華軍,果然都是********、恐怖國家!無論如何,襲擊者都是從6地上開始的,全城戒嚴、封鎖仰光通往各地的道路是必須的舉措,就算沒有用也算是做給倫敦看的姿態。

從早上五點開始,捋順了資訊的基欽納就下令全城戒嚴、尋找可疑人員的蹤跡。駐紮在仰光的英軍第三皇家步兵旅、駐印軍第十五步兵師和全城一千名警察都加入搜捕行列,城外一百公里範圍內的6路、水路都被封鎖。

從襲擊結束到現在三個小時時間,海蛇小隊在調查局的配合下剛剛離開仰光,向北行進了還不到十五公里。聽到動靜後就立刻躲在了路邊,不久後就看到一隊隊的騎兵和步兵快透過,這說明英國人的反應很快,想要大搖大擺的從6路離開可能性不大。

海蛇們無法偽裝成緬甸當地人,他們平均身高過一米八,面相精悍、身體強壯,與當地人格格不入。而且每人還攜帶一定量的武器彈藥——這些東西是絕對不能捨棄的,天色大亮後一定會被人注意,所以要更改逃離線路了。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