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我要,我還要!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步槍引不起德國人的興趣,華國軍隊使用的步槍明顯是仿自英國恩菲爾德步槍和德國毛瑟m1898式(ge98)步槍。事實上漢斯看到一支華國士兵操作毛瑟步槍還以為是1888式委員會步槍(漢陽兵工廠改造後的“漢陽造”)。

漢斯在徵得華國軍方同意後來到一挺輕機槍面前,身前計程車兵起身讓位,漢斯呈臥姿、簡單學習一下這種機槍的操作技巧,然後接過一個彈匣、拉動槍栓後扣動扳機,金屬聲音響起,漢斯覺得自己的力量足以控制這挺機槍的後坐力。先是點射,然後是長點射、三連射,各種射擊方式一一驗證。

“報告中將,這種機槍重量比馬克沁輕很多,可以輕易在陣地上轉移。射擊度和火力持續性、射程都比馬克沁機槍差一些,但是,作為重機槍的補充火力,這種機槍還是能在戰場上揮巨大作用的。”打完三個彈匣後,漢斯站起來對在一旁觀看的小毛奇彙報道。

實際射擊效果和漢斯的彙報改變了小毛奇對這種武器的看法,的確,這種武器最大的優點就是重量輕,可以隨著士兵進行機動,在進攻中能揮奇效。不錯,這種武器是我們德國人需要的,一定要獲得實物進行仿製。

其實華國士兵訓練場上展示的裝備在日俄戰場、九州戰場上都有體現,在日俄雙方進行旅順攻防戰時,手榴彈這種單兵武器揮了巨大的作用,俄國人吃了手榴彈不小的虧。

“h24型木柄手榴彈,彈重o.61千克,戰鬥部重o.17千克,全長365毫米。直徑7o毫米,***裝藥,5秒引爆。從爆炸頭內部的引爆器垂出一條拉繩進入中空的握把。末端以一顆小陶瓷球為尾,並以一個可鉉除的底蓋固定。使用手榴彈時。先旋下底部蓋子使球與拉繩調出,拉動拉繩會使一支鐵桿穿過引爆器,並點燃引信使其燃燒。”華國士兵仔細的為參觀團介紹手裡的兵器,之後漢斯拿過一支,按照對方介紹,擲出一顆手榴彈。

十幾米外的大坑中聲浪傳出,爆炸威力讓小毛奇等人滿意,這也是一件單兵利器。小毛奇甚至已經想出了利用手榴彈的多種作戰方式,要,這個也要!

當小毛奇帶著漢斯和斯托斯趴在華國士兵身上研究每一件裝備,甚至軍服、軍靴、鋼盔、水壺等單兵裝備時,古斯塔夫已經跑到炮兵訓練場上,克虜伯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火炮生產商,生產的火炮一直領先世界,現在看來,必須要從華國這裡吸取營養了。

從小口徑的步兵炮,到大口徑的榴彈炮。古斯塔夫在這裡流連忘返,在獲得克虜伯的控制權後,古斯塔夫詳細學習了火炮知識。雖談不上精通,但起碼的知識還是瞭解的。而且自己身邊就有克虜伯公司的工程師,從工程師驚訝的表情和不住的嘟囔可以看出,華國火炮確實領先克虜伯火炮。

半個多小時後,那名工程師抬起頭來,激動得對古斯塔夫說道“先生,我們公司必須全部擁有華國的火炮技術,從火炮鋼材、整體結構、火炮觀測到炮彈裝藥等等方面,華國火炮全面越克虜伯。不誇張的說,越我們起碼十年!”

已經沒工夫考慮華國哪來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古斯塔夫只是一個勁的點頭,是的。不管怎麼樣,克虜伯必須擁有這些技術,起碼可以和華國分享這個領先水平。這對於克虜伯公司的展,對於德國6軍的作戰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軍營的參觀只持續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帶著巨大的收穫,考察團沒有休息,按照制定好的考察路線,前往考察第一站。

廣東是華國的重工業源地,也是目前的重工業中心,在廣東至惠州一線,考察團似乎看到了德國魯爾工業區。高聳林立的巨大煙筒、機械裝置、工廠建築,這裡與魯爾區不同的是,交通方式除了鐵路外,大部分靠公路運輸,而魯爾區則是一片鐵路與運河交叉的景象。

透過綿延上百公里的工業區,考察團就能大致猜測到華國具有什麼樣的工業能力,華國面積廣大,聽說在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武漢工業區還有類似的景象,可以想象為什麼華國接待人員可以自豪的說他們的鋼鐵產量將在幾年內越英國、甚至德國了。

迅擴大的工業水平讓人羨慕,華國的面積、人口、資源使其具有成為級大國的基礎,當考察團進入惠州第一汽車製造廠時,他們終於平等的看待這個國家,也許心中還隱藏著些許敬佩。

惠州第一汽車製造廠成立於19o1年,截至目前年產各種汽車五十萬輛,在上海、武漢、杭州、成都、南昌還有類似的汽車廠正在建造,其中上海汽車、武漢汽車都已經投產運營。

這裡是卡爾本茨的天堂,他流連於汽車廠各個車間、設計所、試驗場,從小小的螺絲釘,到汽車動機,從製造汽車用鋼板,到輪胎使用的橡膠,從汽車的載重量,到汽車耗油量,每一個細節都要追問汽車廠的工程師、工人或駕駛員。

在這方面汽車公司有所保留,不像手榴彈、迫擊炮或者輕機槍,那是可以輕易仿製的,不用刻意隱藏。但汽車不同,這種工具在民用和軍用上都揮巨大的作用,其意義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武裝德國,並不代表著不留後手,卡爾本茨得到的資訊大多流於表面,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讓他有吃不飽的感覺。

卡爾本茨想留在汽車廠繼續參觀,但華國方面不準,也只能遺憾的跟隨考察團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在卡爾本茨看來,汽車是生產裝甲戰車的基礎,不能將其研究透徹,就會在戰車的研究上裹足不前。可惜考察團其他成員心急如焚,他們不會在這裡耗費太多時間,考察路線中有戰車製造工廠,在那裡再仔細觀摩不遲。

休息一夜,第二天考察團乘坐豪華客車前往湛江造船廠,在這裡,他們將參觀華國海軍一艘裝甲巡洋艦、一艘自強輪的建造過程,並藉此參考華國的造船能力。

與卡爾本茨一樣,懷著巨大興趣的提皮爾次沒能盡興,在簽訂協議之前,華國方面只允許考察團在三百多米外,遠遠地觀看那艘裝甲巡洋艦的建造。儘管如此,提皮爾次仍感觸良多,從華國那艘在建的軍艦看,整體結構已經完工,裝甲敷設完畢,甚至主炮也已安裝,相信不久後就會下水。奇怪的是這艘萬噸鉅艦的佈局並沒有採用“泰山艦”那樣的結構,其主炮也不像是主力艦的樣子,難道華國用此來迷惑考察團?沒理由啊!

其實華國根本沒有將南海級輕巡當做主力艦,華國艦隊的主力艦隻有戰列艦一種,華國沒有廣闊的、遍佈全球的殖民地需要護衛,在艦隊對決中,輕巡的作用主要是掩護戰列艦,防止敵方小型戰艦靠近,並依靠度進行機動,佔據海戰有利位置。當然,海軍除了“泰山號”和在建的“華山號”級戰列艦外,不準備繼續生產這一種戰艦,下一級主力艦的噸位小得多。在華國,除了鋼鐵基地,還沒有哪家造船廠可以製造“五嶽級”這種龐然大物,而且資源也不允許。而在鋼鐵基地中,如果再增加一艘五嶽級的製造,會擠佔大量鋼鐵基地的資源,並大大影響國民經濟的展,影響整體工業程序,得不償失。

提皮爾次的遺憾持續了不長時間,因為德國不需要這種巡洋艦,即使需要,也會要求加裝更大口徑的主炮,並將整體佈局按照五嶽級進行。

在造船廠另一個船塢,一艘自強輪正在緊鑼密鼓的建造,雖然華國已經擁有了五百多艘運輸船,但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從長江沿岸一直到廣西沿海,不斷出現的工廠對於物流的需求非常巨大,而且鐵路建設週期長,短期來看,海運仍是華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另外,隨著不久後國家統一、對外擴張,再加上與德國的合作,對運輸船的需求沒有止境。

提皮爾茨同樣對自強輪不感興趣,德國暫時還用不上大量的運輸船,而且國內造船廠可以滿足商業對運輸船的需求,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加強德國的海軍!

一名來自德國造船廠的工程師代表卻現了一件有趣的事,這艘運輸船在船塢建造之前,有很多已經完工的部件分別堆放,造船廠的工人似乎只需要將其組裝起來便可。造船廠外有鐵路,而且火車運輸的頻率不低,這說明船隻是由零件組成,而零件則是在其他地方製造,最後彙集到造船廠進行組裝,這樣的生產方式倒是新鮮。未完待續。

ps今日兩更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