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利益契合點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呂梁猜測,如果不是沒有摸準華國海軍的虛實,英法等過早就找上門來了,就像霍亨洛厄說的那樣,華國正像懷抱財富的小孩,在充滿強盜的大街上招搖過市,華國的處境比表面上危險得多。所以,呂梁才迫切的需要武裝德國,讓德國迅強大起來,以分擔華國受到的壓力。

不能小瞧任何一個政客啊,從大眾角度看,正是這些政客領導著國家,呂梁幾年不遇的耍心眼被人家一眼看破。

不過,這不影響雙方之間的合作,華國不是因為兩國之間的感情才找上的德國,德國也不是因為對華國保有好感才派出的考察團。呂梁和德國人能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正是因為雙方有共同的利益。

“宰相閣下的描述讓我深感佩服,對於我國是否擁有讓諸位放心的科技實力、工業實力這一點暫且不談,大家會在之後的考察中進行驗證。現在我要說的是,華國與德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利益契合點,華國需要在遠東崛起,重現華夏民族在東方的榮光。德國需要尋求陽光下的生存空間,實現德意志民族的崛起。華國在遠東面臨日本帝國、沙皇俄國、英法殖民勢力,多方圍剿,崛起艱難。德國的處境不比華國好多少,6地上東面有俄國虎視眈眈,西面有希望報仇雪恨的法國,海上還有英國強大艦隊的堵截,全是世界強國。”

“所以,我們雙方面臨的局面相似,國民的抱負相似,雙方又遠隔亞歐大6,德國在遠東也沒有多少勢力,我們不存在利益上的巨大沖突。當然。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問題,德國曾多次入侵華夏,並在租界青島、擁有鉅額賠償。這些都可以在談判中解決。相比我們遠大的目標,那些都不是問題。”

“本人作為華國總統。最希望看到的,是貴國能保持一顆平和的心,與華國開展對等的交流、合作,這是實現雙方利益的前提,如若不然,個人的偏好將會對合作造成巨大的阻礙,這不是兩國人民希望看到的,也不是貴國威廉陛下希望看到的。”

霍亨洛厄摸摸大鬍子。看到考察團平靜下來,心想自己與華國總統的對話終於讓那些自大的人認識到了不足,也算展示了自己的價值。至於這位總統閣下,直入主題,描述簡單明瞭,讓人信服,卻不像是政客,而像個軍人。

“總統閣下所言甚是,我們願意與貴方對等交流合作,也希望在考察期間獲得較好的居住條件。正如總統閣下所說。我皇威廉陛下非常迫切的希望與貴方展開合作,雙方具有相同的利益,卻沒有多少矛盾衝突。我們位居亞歐大6兩側。卻面臨相同的敵人——英法列強。我方考察團此次考察的目的主要集中於貴國的汽車、武器裝備、裝甲部隊、空軍和海軍戰艦,另外貴國的工業能力也是我方的考察重點,也許會在貴國簽訂不少的訂單。”整個會客室裡只有呂梁和霍亨洛厄的聲音迴盪,其他人則認真傾聽,終於進入正題,這是大家最關心的。

“這一方面我方會盡可能的滿足貴方的要求,還請宰相閣下列出考察意向明細,我方會根據這個明細制定詳細的考察地點、線路,並實施最嚴格的保密措施。”會談到此已經差不多了。從略有分歧,到找到利益共同點、達成合作意向。雙方並沒有耗費多少口水,時不我待。不論是德國還是呂梁,都有一顆焦急的心。

德國考察團將早已制定好的考察意向傳給華國接待小組,然後考察團建議參觀這處軍營,呂梁同意,並讓軍方陪同。剩下的事不需要呂梁全程陪同,在考察結束後的簽約談判再參與。

小毛奇和古斯塔夫已經急不可耐,考察軍營的建議就是他們提出的,事實上也只有小毛奇和四名6軍考察團成員、古斯塔夫和三名軍工界成員有興趣,考察團其餘人配合華國接待小組制定考察計劃和路線。

德國6軍少尉漢斯與他的上司小毛奇一個德行,從漢堡登船開始就喋喋不休,向同伴傾訴加入考察團的怨言。

加入小毛奇帶領的參觀軍營小組後,漢斯一面走,一面對身邊的同伴——6軍中尉斯托斯說道“華國人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竟然讓我等偉大的德意志6軍參觀,難道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是華國人的大辮子,還是卑躬屈膝的身軀?”

“小聲點,漢斯少尉,德意志帝國需要用盡所有辦法實現國家崛起,單單華國那些裝甲戰車就值得我們跑一趟,更別說那艘級戰列艦了!”斯托斯中尉低聲對漢斯說道,斯托斯的前面還要加上一個“馮”字,他出身子貴族家族,其祖父馮、斯托施是曾率領德意志帝國第一支海軍的6軍將領(傳統6地國家的德國,兩名6軍將領率領海軍,直到1889年!),可以輕易接觸高層資訊,這不是平民軍官漢斯能知道的。

不過漢斯和斯托斯是軍校同學,關係不錯,雖然斯托斯晉升更快,但兩人的關係沒有疏遠。斯托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說道“難道來時華國安排的那種大車(豪華客車)、護衛士兵乘坐的汽車都沒有引起你的警惕嗎?”

參觀團乘上吉普車,漢斯在後面嘀咕著“不過是些小玩意,能有多大作用?”

軍營西側訓練場,參觀團下了吉普車,隨著華國軍方的接待員緩緩前進。

漢斯少尉的面容逐漸嚴肅起來,不說裝備,單看這些士兵就是精銳。他們身體健壯,訓練量過德國普通士兵,每一個命令都能得到徹底的執行,說明他們服從性很好——斯托斯中尉說過東方人都具有優良的服從性、就像那些俄國牲口一樣。在軍隊中,服從命令就是戰鬥力的保證,服從代表著紀律,紀律就是所有德國人最注意的事。

即使訓練量很大,華國士兵的臉上也沒有多少抱怨,反而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這就不單單是服從效能解釋的了。漢斯看到訓練中一名士兵受傷,不遠處兩名背後貼著紅十字標誌的醫療兵迅抬著擔架向前,簡單檢查醫治後抬離訓練場,其餘士兵繼續訓練,沒有受到絲毫干擾。

這樣的軍人值得漢斯尊重,因為從整體上看,三千多名士兵在巨大的訓練場上訓練,而且動作嫻熟,顯然不是臨時組織表演的。

剛才是體能訓練場,眾人仔細看過後走到了搏擊訓練場,在此時的戰爭中,近身搏鬥仍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戰鬥技能。衝鋒計程車兵進入敵軍陣地後,透過步槍上的刺刀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刺殺技能佔優的一方將佔據有利地位,在德軍中刺殺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但讓漢斯不解的是,華國軍人不但訓練刺殺,還訓練多種搏擊技能,大部分是漢斯不認識的。只見華國軍人兩兩一對、張牙舞爪,出手似乎有種套路,而且出手度和力量也不錯。

德國人不明白那是幹什麼,也不是很感興趣,很快離開。其實華夏武術協會已經組建一年多時間,前身是廣東武術協會,這種華夏傳統搏擊技能並沒有引起國外的注意,即使每年一屆的華夏武術大會都在華國引起巨大轟動。

不論是民間還是軍隊,武術都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民間用其強身健體、強壯心靈,軍隊用其增強搏擊技能。軍方認為,只有敢於面對面搏鬥的戰士,敢於刺刀見血的戰士,才是真正的勇士,才不會在任何情況下輕易崩潰。甚至軍方還會邀請霍元甲、嚴詠春、梁贊、黃飛鴻等武術大師定期前往軍隊駐地進行教學,這些武術大師的弟子有很多加入軍隊,成為軍隊骨幹。

射擊訓練場,這是漢斯最期待的地方,終於可以近距離接觸華國軍隊的實戰,從九州德國戰地觀察團口中說出來,和自己親眼見識,絕對有巨大的不同。

事實上,漢斯、斯托斯、小毛奇,甚至古斯塔夫帶領的軍工人士都被華軍軍隊的裝備所吸引。這裡沒有裝甲戰車,但其他的單兵裝備、火炮裝備同樣吸引人。軍方注意的是裝備的戰鬥力,古斯塔夫等人注意的則是這些裝備的結構、材料、設計,並思考德國軍工企業能否生產出同樣、甚至更好的裝備?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