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恐慌與陰謀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三年的時間,使得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展最早的廣東地區,受教育程度最高,民族資本實力較強,對於參政的意願很強。而加入到振國黨的所有先進階層都傾向於共和,這也是呂梁作出決定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在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比振國黨的影響更大、更深入人心,呂梁並不擔心自己的權利會受到制約,並不是呂梁貪戀權利,而是自己的使命要求自己使權利集中。

19o4年6月1日,憲法制定委員會將憲法草稿交給呂梁審閱,由十名基因人學者和五名普通人學者組成的委員會制定的憲法草案,最大限度的體現了呂梁的意志,很快就得到透過。另外,刑法、民法等法律也很快出臺,建國前的籌備進入最後階段。

新中國被命名為華夏共和國,簡稱華國,這是為了讓人們不再以為自己的國家就是世界的中心——中國,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名字。國旗為兩把刺刀交叉、之上是一個華字,底色為血紅色。國歌為振國軍進行曲。

華國定都武漢,按照計劃將在19o4年7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呂梁力排眾議,不舉行廣場慶祝、檢閱軍隊,在呂梁的腦海裡,閱兵沒有任何意義,國力的展示最需要的就是戰爭,而不是華而不實的閱兵。

“這樣一來,開國大典是不是顯得太簡單了?”這是蔡元培等人提出的異議,查漏補缺是呂梁賦予他們的使命,也是呂梁多次對他們強調的事情,這些普通人組成的高層也儘可能的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建議。

“呵呵,說是開國大典,咱們這個國家。從歷史以來就非常重視這些形式上的活動,而且有數不清的禮儀、儀式,沒有意義嘛!大國意識靠的是一次次的戰爭、大國地位也是靠戰爭。咱們不是戰爭狂人,但這是歷史的必然。那些展示。就像是給虛弱的身體披上華麗的外衣,除了給自己壯膽,沒有任何作用。壯膽,只有內在虛弱的人才需要,我,振國黨,所做的一切正是改變這種虛弱的內在,你們說。那些儀式又有什麼作用?”

呂梁的決定得到了貫徹,開國大典分為制定憲法、組建議會、組建******和對外講話。需要高層拋頭露面的只有對外講話一個環節,政府不組織集會,民間的集會慶祝活動將不受限制。而對外公告和講話也會透過報紙、電臺、張貼宣傳單、宣傳車等形式展開,沒有領導人站在高高的地方接受民眾瞻仰這一環節,呂梁不高高在上,也不需要民眾瞻仰!

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一件事,那就是降低對個人崇拜的熱度,不論是在民間還是軍隊,不論是剛剛懂事的少年還是頭花白的老人。對於呂梁的個人崇拜已經達到了必須警惕的高度。儘管官方沒有透過任何手段推動這一程序,反而還不斷的採取措施,但並沒有獲得多大的成效。

高度集權帶來個人崇拜。個人崇拜促進統治者權利的穩固,目前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但一個缺乏理智的社會是危險的,呂梁不是基因人,無法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甚至可以說他經常意氣用事。所以他經常提醒自己,他不是神,不是偉大的人。甚至不是一個聰明人,只是站在了鋼鐵基地這個高大堅實的肩膀之上而已。

但是。正如進行社會改革時面臨困難一樣,呂梁也無法控制一個人的情緒、想法。當建國的訊息傳出後,立刻在全社會引起了轟動。離預定的建國時間還有二十多天,南方各地自組織的遊行、集會、慶祝活動已經全方位鋪開,在城市,在工廠,在學校,在鄉鎮,每一個人都會站在公告前面露出自內心的笑容,然後和身邊激動的同伴緊緊相擁。各大城市上萬人的集會每天都有,這讓維持治安的治安團和警察們勞累不堪——建國帶來的喜悅不久便被勞累取代。

在農村,年輕人跑到鄉鎮裡參加遊行集會,年長者在自家最顯眼處供奉呂梁的長生牌位,並將豐收的糧食、肉食擺在前面,祝願大總理長命百歲。

製作煙花爆竹的企業在這段時間加班加點,產品不斷脫銷,尤其是那些賺了錢的工廠主、資本家,在這時出手闊綽,紛紛比拼財力,燃放的煙花徹夜不停。而且他們也是大多數遊行集會的組織者和財政支持者,這客觀上擴大了集會的規模。

外部的震動同樣不小,列強甚至將關注日俄戰爭的目光分給了這邊一點,各國報紙紛紛報道華國即將成立的訊息,連帶著介紹了這個新興國家崛起的過程,歷數華國經歷的幾次戰爭,重點報道了華國崛起使列強失去了在遠東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利益——儘管這個新興國家承諾與各國展開平等的貿易和交往,但平等對於列強們來說就是最不能承受的,他們一向的風格就是掠奪。

除了利益攸關的人,西方民間對於這個新興國家不感興趣,但長江以北不同。華國的成立似乎預示著滿清朝廷的覆滅,從北方各省日益活躍,甚至有些明目張膽的革命活動就可以看出,滿清氣數已盡,對於革命黨在北方的活動地方上並不敢強力壓制,生怕遭受秋後算賬。而且朝廷對南方的封鎖命令形同虛設,每天都有無數的民眾從渡口乘坐小火輪、小帆船前往南方,大部分是移民,小部分是販賣南方商品的生意人。從上海一直到湖北,長江上到處都是這種船隻,自從振國軍長江分艦隊成立之後,朝廷乾脆解除了對沿江地區的封鎖。

袁世凱代表的北洋利益集團被朝廷養肥,來自西方銀行團以國家利益為抵押的貸款大部分用在了新軍的組建,到19o4年6月,除了新軍第一鎮外,其餘五鎮都被袁世凱的親信控制,從19o3年7月開始組建的第十鎮和第十一鎮也接近尾聲,北洋集團此時擁有過1o萬人的新軍,雖然面對振****還是不夠看,但起碼擁有了與振國軍對抗的實力。

朝廷上層看得很清楚,慈禧太后這個老不死的甚至召見袁世凱時直言不諱只要能夠維持滿族在朝廷上的統治,甚至是名義上的就可以。因此,袁世凱得到了滿清內閣的大部分權利,從政權到軍權,袁世凱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權利,成了北方事實上的統治者。

袁世凱很清楚自己與呂梁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果生戰爭北洋軍必敗,所以,他並沒有對邊界地區實施封鎖,軍隊也沒有離邊界太近,儘可能的不要與振****產生摩擦。他的希望放在了洋人身上,在他看來,洋人不會允許一個如此強力的國家佔據長江中下游地區,列強在此地的利益太大,怎麼能甘願失去?所以他的精力都放在了遊說列強、特別是英國人身上。

袁世凱是個聰明人,將來帶給呂梁的麻煩更大,儘管現在看來沒有危害,但呂梁不會放低對他的警惕。但他沒想到,一個圍繞著他和振國黨高層的陰謀逐漸形成,而主使人恰恰不是袁世凱。

19o3年底,同盟會孫革等人商討對呂梁的刺殺行動,但每次都無法準確掌握呂梁的行蹤,後來行政中心轉移到武漢,失去了目標,繼續呆在香港已經沒有意義,孫革決定北上尋求新的盟友。黑龍會的井上騰三郎為其牽針引線,介紹了躲藏在上海英國租界底的徐潤。

徐潤在抵抗失敗後就躲回到租借地休養生息,積極組織反對振國黨的運動,但一直都沒有什麼進展。19o4年2月,孫革與徐潤在日本會面,二人一拍即合,孫革具有徐潤缺少的組織能力,而且同盟會雖然都是些蝦兵蟹將,但組織比較嚴密。徐潤具有刺殺呂梁的經驗,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而且手裡還有兩名培養多年的殺手。井上騰三郎積極參與此次計劃,並從總部調來十名上忍,確保完成此次刺殺任務。

為了確定呂梁的行蹤,一百多名間諜被派入南方,主要是武漢地區,力求一次性鎖定呂梁。殺手隊伍分為三波,一處在武漢,一處在上海,一處在廣州,不論呂梁出現在哪裡,殺手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

這次行動組織周密,有豐富刺殺經驗的日本黑龍會在幕後策劃,孫革和徐潤負責組織實施,力求一擊必殺!除了呂梁,井上騰三郎建議一起除掉在振國黨內部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吳月、呂一、張之洞、陶成章四人,以防呂梁死後這些人繼續維持振國黨在南方的統治。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