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備建國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長,來自旅順的電報,日本於19o4年2月8日夜偷襲旅順,重創俄國三艘鐵甲艦。”呂梁拿到情報哭笑不得,戰爭經過與原本歷史沒有絲毫不同,俄國人在日軍偷襲的時候正在舉辦晚宴,慶祝艦隊司令施塔克將軍夫人的命名日,爆炸聲和炮聲驚動了整個港口,令人不解的是,下面報告說是實彈射擊,上層繼續晚宴,直到第二天凌晨現港口附近被擊中艦船的殘骸才真相大白,俄國人的麻痺可見一斑。

日本人崛起的太是時候,在遠東的兩個大國中國和俄國都處於深度腐爛的狀態,沒有其他的競爭者。英國人和美國人利用日本牽制俄國擴張的腳步,因此大力支援,日本人也爭氣,小小的島國,沒有多少資源,竟然能掙扎著崛起,並最終與德國一起動了世界大戰,不得不令人佩服。

佩服是一回事,該怎麼幹還得怎麼幹,呂梁佩服的是日本人堅韌的民族性格和奮向上的精神,還有那些戰略戰術大師,能夠找準機會實現崛起。呂梁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但他並不是一個種族至上主義者,在他看來,吸收其他民族優秀的一面,不斷的學習,這沒有什麼丟人的。

隨著時間的推進,情報不斷的傳來,俄國在戰爭爆後加向遠東增兵,調整部署,加強防禦。與此同時,俄太平洋分艦隊新任司令馬卡洛夫採取一系列措施,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佈雷,改善旅順港口的防禦,加緊修復被打壞的艦艇,並經常派艦出海活動,加強戰備訓練。他還命令海參崴的艦隊在日本海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以分散壓力。

在兩國爭奪制海權的同時,日軍開始登6。19o4年3月21日,日本6軍第一軍由黑木為禎大將指揮在朝鮮南浦登6北進。地面戰爭隨之爆。第一軍直到抵達鴨綠江左岸都沒有遇到抵抗。在鴨綠江地區,俄軍東滿支隊擁有近兩萬人、62門火炮。雙方於5月1日在九連城展開激戰,東滿支隊指揮扎蘇里奇將軍下令撤退,俄軍遭受第一場失利,日軍前出鳳凰城地區,準備向遼陽地區進軍。

日本6軍第二軍在奧保鞏大將的指揮下在遼東半島登6,企圖從北面攻佔旅順,在金州地區與俄軍展開激戰。奧保鞏和黑木為禎等日本將領一掃與振****作戰時的晦氣,重新從俄國人身上取得自信。第二軍相繼佔領金州和大連,為旅順戰役打好基礎。

19o4年6月2o日,日軍建立滿洲軍總司令部,以奧保鞏大將為總司令(原本歷史上是大山岩,但已經在廣東喪命),統一指揮各部日軍。日本在各方面都進展順利,海軍也佔據主動,取得了制海權,馬卡洛夫曾在3月末率領艦隊出海挑戰日本聯合艦隊,但在四月十三日返回基地途中觸雷斃命。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命令艦隊縮回旅順內港,不再採取積極行動。

“長,英國領事威廉來訪。”武漢總理府內。呂梁意外得到了這條訊息,英國人現在與革命政府勢同水火,在武漢的英國領事從沒有來過,不知此次來是為了什麼事,難道和正在進行的戰爭有關?

“總理閣下,我這次來是代表怡和等英國洋行與貴政府做筆生意的。”簡短的問候之後,威廉開門見山,兩人的見面如同兩國的關係,冷漠的很。威廉是因為高傲。不屑一顧,呂梁是因為缺少政客的修養。喜怒顏於色。

“還請直說。”

“是這樣,這裡有一張訂單。上面有我們需要的商品目錄和數量,我們希望能在貴政府轄下統一採購並裝運,最關鍵的是要快!”呂梁接過目錄,這上面完全是用英文書寫,呂梁陰沉著臉將其交給翻譯,丫的,老子是懂英文,但也最討厭英文!

十分鐘後,翻譯將目錄重新交給呂梁,緩解了兩人因為沉默而造成的尷尬。目錄上的商品名稱呂梁熟悉的很,從武器彈藥到軍靴軍帽,動一場戰爭所需要的物資幾乎都在上面,威廉根本不是為了洋行採購的,而是為了日本軍隊採購的!

怪不得英國領事會拉下臉來拜訪自己,英國人可以為日本人提供足夠的支援,從財政到軍艦,但戰爭消耗的物資數量太大,截止到5月底,在前線交戰的日本6軍數量已經過了三十萬人,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以日本工業的產能根本無法滿足戰爭的需求,而從其他工業國採購又太遠,不論是運輸成本還是時間,日本都承受不起。而新興的中國南方工業區為日本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只是,這個選擇未免太尷尬了一些。

所有人都知道革命政府總理呂梁對日本的惡感,毫無掩飾的惡感,日本人覺得自己前來採購肯定不會透過,所以委託英國人前來,也不說用途,儘管明眼人能夠看得清。而且,用來採購物資的金錢也是來自英國的貸款,英國人辦這件事再好不過,所以,領事威廉不得不接下這個自己最不想幹的工作。

“為什麼不呢,我們非常歡迎所有的客戶採購我們的商品,我沒有意見。”呂梁終於露出笑臉,對威廉說道。

威廉還是那副冰山模樣,對於呂梁的看法他早有準備,這個世界正是爭奪市場的世界,要不是距離太遠和時間緊迫,英國企業怎麼會放過這麼一個大單子!便宜你了!

“總理閣下,本人建議第一批貨物在6月底前完成,並彙集到上海港裝船,英國洋行負責運輸。第二批和第三批也要抓緊時間。”詳細的採購細節有專人負責,呂梁也巴不得這個西方人趕緊滾蛋。威廉離開後呂梁樂得合不攏嘴,日本人的採購清單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南方工業來說相當於一頓大餐,對於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相當大。沒想到日俄戰爭也會有這裡的好處,等到振****參戰,不知道日本人會有什麼想法?

日俄戰爭如火如荼,從前線反饋的情況看,日本6軍從振國軍身上吃了虧後立即進行了模仿,軍隊中機槍的數量明顯增加,迫擊炮也出現在日軍裝備清單中,不過,其戰術並沒有多少改變,人海還是最受日軍軍官歡迎的戰術,另外,由於大多時候是進攻作戰,防守利器鐵絲網也沒有出現在戰場上。

與日軍相比,俄軍裝備還要更先進一些,機槍的數量也不少,而且是防禦作戰,在旅順地區經營多年,要塞初成。當年李鴻章也在此大興工事,旅順作為軍事重地,對於進攻一方來說非常不利。要不是俄軍的腐敗無能,也不會讓日軍輕易推進到遼陽、旅順一線。

戰爭還引了大規模的難民潮,在中國的國土上居住著的國民無端遭受著戰爭的威脅,兩國士兵都視平民為補給品,徵勞力、劫掠財物、殺戮婦孺,朝廷將遼東地區劃為交戰區,竟然不得平民逃往內地!

暫時將高高懸起的心放下,有一件事是呂梁早已決定好的,在19o4年必須完成,這就是建國!

將革命政府上升為國家政權,對於地方管理建設、對外交往都有重大的作用,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對日本宣戰,最好是以國家的名義。而且建立國家對於凝聚人心、團結國民也有重要的作用,國家的建立是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的結果,之前有此時建國和統一全國後建國兩種爭論,考慮到現實情況,呂梁認為此時建國更加有利,蔡元培、章臺炎等人也非常同意呂梁的看法,國家蒸蒸日上,國力逐漸增強,建國勢在必然。

建國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決定國家的體制,之前革命政府一直都由振國黨把持,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振國黨內部決定,權利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呂梁手中,這是現階段的必然選擇,國家需要一個強力的領導人和領導集體,任何的內耗都會消耗國家的潛力、拖延崛起的時間。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樣的情況都不會生大的改變。

但從長遠來說,這樣的體制並不適合和平時期國家的展,戰爭時期掩蓋的矛盾總有爆的一天,共和制,才是最佳的選擇。未完待續。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