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深的怨念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五天的休假結束,經過了長途跋涉之後,中尉白翟回到了自己服役的秘密基地。說是長途跋涉一點不虛,他先是乘坐基地的吉普車抵達柳州,然後轉乘長途汽車抵達玉林,然後在玉林轉車再到廣州。柳州至玉林段道路正在施工,這意味著目前的道路還很難走,過了玉林後水泥路修通,才不那麼顛簸,他也終於可以在車上睡一會。

抵達廣州後白翟約了幾個好友,都是當年和自己一起南下廣東的好友,他們大部分都在政府部門工作,還有的進入學校進修,有的做了生意。本來白翟還想到惠州找樂非和董大山等人,可惜,來之前接到信,他們兩個的進修再次中止,進入新組建的6軍第六軍擔任軍官。靠!革命政府這三省到處都缺人,不論是哪一個方面,就連自己的單位也在秘密招收人手,擴大規模。

就這麼幾個好友,兩天就探完了,回家不可能,一是太遠,在北京呢!二是白翟現在還與北京的家人處於冷戰之中。沒辦法,熬到第四天,終於再次回到基地。這個位於廣西西北這人跡罕至、地形相對平坦的秘密基地,正是振國軍空軍的一處機場,作為試驗新型飛機的效能和訓練飛行員所用。

伸張了一下快散架的骨頭,先去銷假,然後回到宿舍,舍友沈嶺已經回到這裡。白翟將行李包一把扔到半躺在床上的沈嶺身上,順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杯水咕咚咕咚喝進去。

“我說,白中尉,不是休假嗎,怎麼這麼大火氣?”沈嶺笑呵呵的問道,他是惠州本土人,接受過一年多的文化基礎教育,進入6軍後繼續學習,後來被選拔進入空軍後與白翟同寢。受臨時政府尊重文化的號召影響,沈嶺對這位有著不俗文化水平、少爺出身的同寢很是客氣,雖然同是中尉。

“老沈,怎麼回來的這麼早?”

“不是擔心著訓練嘛,再說回家也沒有什麼事情。老家的水稻都種下了,這幾年一直豐產,家裡也富裕了不少,老孃大魚大肉的伺候著,咱們再基地都吃膩了的東西,老孃還是一個勁的填我的肚子。後來我尋思繼續在家裡待著非長胖不可,到時候再進不了駕駛艙!後來就去廣州工商大學看望了我弟弟,然後就回來了。”

“早知道我也早回來!不過,基地趁這段時間到總部接受新飛行員,他們來了沒有?”

“還沒呢,要不我也不會這麼悠閒。”

“靠!你說咱們空軍什麼時候才能上戰場?每天都是訓練、訓練,殲一咱們都熟練掌握了,難道要我們訓練新兵嗎?”白翟口中的殲一是惠州飛機制造廠生產的第一代戰鬥機,出廠型號是fo1戰鬥機,入役後改為“殲一”。

除了戰鬥機型外,惠州飛機制造廠又相繼研製生產了偵察機型、轟炸機型、運輸機型,全部採用一戰最先進的機型為模板。沒有采用二戰時期的先進飛機是因為製造能力的不足,不僅僅是飛機制造廠,整個工業能力也需要繼續提升後才能生產更先進的飛機。在現階段,惠州重工業只能一邊仿造、一邊學習、一邊深化,即使有鋼鐵基地提供機器,也不能一步登天。

截止到19o3年的五月,振國軍空軍已經有一個戰鬥機大隊,每個小隊五架飛機,共九個小隊四十五架飛機。另外有一個轟炸機大隊,以dh。4轟炸機為原型的轟一型共五十架。一個偵察機大隊,五十架偵察機,同樣採用殲一型戰鬥機。至於運輸機大隊,同樣採用轟炸機改裝使用。

與飛機數量的增加相比,空軍的短板很明顯,那就是飛行員的缺乏,目前,四個飛行大隊只有一百三十名正式飛行員,其數量無法滿足飛機的增加,出現了飛機等人的現象。為了彌補這個短板,空軍再次從6軍中選拔符合條件計程車兵,加入空軍並進行訓練。

另外一個需要加強的是機場,飛機需要機場作為載體,但目前空軍只擁有三個秘密機場,根本無法滿足空軍的訓練和新型飛機的試飛任務。可惜,空軍上層向呂梁爭取後被駁回,現階段並不需要大規模擴充,一段時間內也沒有空軍的作戰任務,只要繼續訓練飛行員、增加飛行員數量即可。空軍司令呂空當然無條件服從命令,但就苦了手下的飛行員們。

“白翟中尉,沈嶺中尉!基地命令,你們需要在半個小時內到基地指揮大樓三樓會議室集合,基地司令官將做任務布說明!”正說著,通訊員過來通報,兩人馬上整理著裝,向指揮大樓走去。一路上看到基地運輸客車接連駛入,兩人對視一眼,新兵來了,看來還真的是訓練新兵!

因為空軍需要的飛機數量多,戰時消耗大,所以必須從工廠裡生產。海軍的情況有些不同,他們的兩艘南海級巡洋艦都是從鋼鐵基地中生產,只有驅逐艦是從造船廠生產,但負責生產軍用戰艦的惠州造船廠裡也有一半人屬於基因人,這才保證了先進戰艦的製造進度和質量。戰艦不同於飛機,他不是新生事物,外界擁有的強大戰艦數不勝數,振國軍海軍必須擁有領先時代的戰艦才能取得海戰優勢。

即使到了現在,惠州造船廠、包括整個工業系統經過三年多的展,仍舊不能完全使用普通人生產那些先進的戰艦。在惠州造船廠的船臺上,第三艘巡洋艦正在舾裝,第四艘正在建造。還有三艘驅逐艦、五艘近海巡邏艇、五艘魚雷艇在建。惠州造船廠不斷的擴充規模,在自然條件並不優秀的情況下,仍舊把所有的軍艦放在這裡建造,就是為了安全、保密和靠近工業中心和鋼鐵基地。

不過,如此龐大的製造規模,裡面仍舊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基因人,這是無法避免的。要想快步越,只能用基因人填補高階技術工人的缺口,加上汕頭造船廠、湛江造船廠,已經培養了過五萬名造船工人,這個數字對於雄心勃勃的呂梁來說還是太少。

除了造船工人外,水兵的訓練同樣效果顯著,採用一崗雙人的制度上艦訓練,使合格水兵的數量不斷增加。但一艘巡洋艦需要的水兵人數就在一千人以上,還有尚未下水、在鋼鐵基地離正在建造的第一艘戰列艦,同樣需要海量的水兵。

看似強大不少的振國軍海軍與空軍一樣,被呂梁的命令壓制在近海地區無法動彈,最遠的訓練也只是在南海而已。不過,呂海知道,長的禁令會在一年多以後解除,到時就是海軍爆的時候!

海軍中還有一批人,與戰艦上的水兵和軍官不同,他們意氣風,雖然每次訓練結束後都顯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他們還是受到了所有水兵的羨慕嫉妒恨。他們就是海軍潛艇大隊。

潛艇大隊擁有四十艘潛艇,出海訓練的時候只要事先注意,就不會引起外界的懷疑,所以他們的訓練顯得有些肆無忌憚。貴重的魚雷和廢棄的靶船被他們當做玩具一樣,這讓所有的水兵憤憤不平。與潛艇大隊的訓練強度相比,戰艦水兵的訓練強度明顯低一個檔次,受制於保密需要,所有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需要在夜間透過繁忙的水道才能不被人察覺,開始訓練時還得戰戰兢兢,生怕被不明身份的船隻察覺導致洩密。

空軍和海軍的中下層官兵不知道上級的戰略,一個勁的叫屈,但基因人上層知道,長這麼做,一切都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全殲那個敵人。甚至現階段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那次戰鬥做準備,6軍的擴充同樣有這樣的考慮,呂梁甚至希望在19o4年初開始第七軍的組建。對馬海峽和海參崴啊,這將是打破遠東亂局,順利崛起的最佳機會!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