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吳家鎮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吳家鎮這個名稱是自形成的,官方沒有賦予它任何稱呼,也沒有派駐行政管理機構,在惠州府的名冊上甚至沒有這個地方。它原本是吳家大院旁邊的曬穀場,棉紗廠建設起來後因為這裡離得近,開始有人在這裡擺攤銷售一些小物件,工人們也會到這裡購買一些日用品。隨著附近各個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來,這裡也隨著變得越繁華,不但成為了工人和家屬們購物的去處,還成為各個工廠產品的集散基地。一開始只是小小的集市,一年時間變成了常住人口過五萬的大型城鎮,現如今還有繼續擴張的趨勢,吳家憑藉土地租賃的收入,還有大興土木修建各種房屋建築用於商業、居住,在吳家鎮得到的收益不比工廠股份中的少,原本為吳家支柱產業的土地反而成為收益最少的。隨著大批工廠在廣州工業基地的開建,吳家鎮附近的工廠工人人數趨於穩定,但北邊十幾裡外還有更大規模的重工業基地正在建設,那些工廠容納的工人不比輕工業工廠需要的人數少,呂梁正在規劃在那邊再興建一個城鎮,而且邀請了許多豪紳參與其中,相信所得收益會更加巨大。

“憲江,過來點,別東張西望的走丟了。”吳家鎮大街上,王老二正抓住王憲江的手,生怕被擁擠的人群擠散了。臨近年關,與王老二叔侄兩人一樣心思的工人不在少數,手裡握著工錢,都想趁這段時間採購一些年貨回去。這裡不比鄉下,那裡有錢也買不到好東西,哪裡比得上吳家鎮這裡物資豐富。還有一些商人,想要大肆採購一番,在過年之前大賺一筆。所以吳家鎮十幾條主街道上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廣州城!

“我說老叔,這人擠人的怎麼買東西啊?”

“跟緊了,咱們少買點東西就走,別讓人把咱們的工錢再偷走了,這麼多人,保不準有小偷!”王老二老成持重,他擔心的不是沒有生,呂梁之前特意派了兩百人的團練隊伍到這裡維持治安,還真的抓到幾個小毛賊。但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警察捕快,防盜的效率並不高。

“老闆,這個是啥東西?”王憲江盯著眼前的物件,在工地上他也見過有人騎著這個東西,後座上還能載上不少東西,度不比騎馬慢不少,當時就把自己羨慕的要死,沒想到現在在吳家鎮見到了賣它的商店。

“後生,這個東西叫腳踏車,是咱們惠州自強腳踏車廠生產的,一輛賣兩個銀元。”老闆大聲回了一句,然後又把頭轉向另一個客人,前來詢問的太多,自己都有些招呼不過來。

這種自強腳踏車採用的是後世成熟的設計,所需要的鋼材、橡膠等原材料已經全部可以從工廠中獲得,不再佔用鋼鐵基地的產能。現在生產汽車的話交通條件還跟不上,而且原材料也有些緊張,但腳踏車不一樣。它不但佔用的材料少、需要的技術條件低,還可以適應各種路況、價格便宜,非常適合現階段在國內銷售。同治年間腳踏車就由法國人運到了上海,並迅風靡各大城市,成為最新鮮的洋物件,在廣州、上海等地都有賣修腳踏車的車行,但它們都是從西方運過來的,價格不菲,比自強牌腳踏車在價格上要高出三個銀元。因此自強腳踏車一經推出就風靡整個廣東,要不是產能跟不上和銷售時間太短,它遲早會佔領內地市場。

王憲江對這種鋼鐵組成的物件還有些打怵,只是盯著看,不敢上手摸一下。王老二也有些心動,但兩個銀元也是筆不小的開支,自己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那裡不是惠州呂梁老爺的地盤,要繳的租子足有五成,惠州還有高產水稻呢,實在不行回去後把家人都接到惠州來,今年攢的工錢應該能買幾畝水田了。

“老叔,我想買這個腳踏車,你看成嗎?”王憲江拿不定主意,向王老二問道。

“你買這個幹啥,是不是想用來娶媳婦的?”

王憲江跟工友們混了幾個月,笑話開慣了,現在也不覺得害羞,說道“我聽老闆說了,這種腳踏車是鋼材做的,結實得很,你看車後面的座子,一次能載兩百斤還不費勁,甚至三百斤也能拉,而且前面的大梁也能做人。這樣的車子在咱們農村應該很有用處,再說這樣的新鮮物件帶回去,不得把全村人都羨慕死,像你說的娶媳婦也簡單!”

“兩個銀元啊,你一共才八個銀元,要是再買點別的東西,怎麼也得剩下點吧!”

“我都盤算好了,腳踏車買一輛兩個銀元,幾種肉罐頭、水果罐頭買一點花不了幾百個銅錢,再加上工地的麵粉、棉布、成衣、手錶,年貨算是齊了,正好用腳踏車帶回去。”

“嘿,原來你小子早就打算好了,那成,過了年你就十八歲了,在老家也是成家立業的年紀,自己有主張是好事,也不枉我帶你出來見識一番。”

採購從中午開始,下午三點左右才結束,時間主要耗在了擁擠和排隊上了。採購完成,用繩子把年貨綁在腳踏車後座上,上面墊上一塊木板,年貨裡主要是麵粉和罐頭佔地方,但合計起來還不到三百斤,憲江熟悉了一下後輕鬆的推著腳踏車往回走,王老二跟在一邊。順著修好的水泥路兩人可以直接到廣州,在那裡找個客棧休息一晚後第二天再往肇慶走,那裡就是二人的老家,可惜過了廣州就沒水泥路了。

王老二和憲江喜氣洋洋的往回趕,河源軍營裡氣氛就有些沉悶。因為緊張的局勢,河源臨時政府取消了士兵們的年假,雖然情報很及時,但誰也說不準保年會不會趁過年的時候進攻,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還有兩天就過年了,兩個團四千多名士兵今天仍舊按部就班的訓練,另一些士兵在修建防禦工事。

“班長,這可是咱們當兵以來第一個年,就這麼在軍營裡過啦?”一名新兵對二班班長樂非說道。本來二班是一個老兵班,十名士兵都是經過七個多月訓練並經過實戰的老兵,但前幾天有三分之二的老兵被抽調,說是回到惠州負責訓練新組建的團連,還把訓練時間不到三個月的新兵補充進來。樂非心裡多少有點不好受,老兵多好啊,配合默契、戰術動作嫻熟,不用自己多說就明白得很,有時候還能幫自己出出主意,不像現在這些新兵,話也多、水平也次,自己作為班長得多耗多少心血。

不能回家過年誰心裡不好受,但老兵都會把話憋在心裡,就是新兵多事“趙新,是不是想家啦?想家就寫信,你文化學習不是透過了嗎,自己寫信應該能辦到吧!”

“班長,俺寫了,就是覺得過年不回家有些不舒服。”

“跟你說實話,咱們心裡都不舒服。但只要當了軍人,就要把命令放到第一位,服從、服從再服從!你想想,戰友們誰沒有家人?參了軍,咱們就得把戰友當成自己的家人,和戰友們一起過年就是和家人一起過年!等推翻了滿清,家人就能過上好日子,這不比啥都強?”這番話其實是連指導員說的,為的就是穩定軍營裡的情緒,尤其是那些新兵。為了防止士兵情緒出現波動,起義總指揮呂虎特意在春節期間安排了更大強度的訓練,希望能讓士兵們在勞累中忘記過年。除了強硬手段外,呂虎還安排食堂準備了更加豐盛的飯菜,在晚上甚至還有限量供應的米酒,晚飯後還組織士兵們自編自演的晚會,總之用盡了手段。

對新兵趙新做過工作,正好輪到他們班射擊,樂非趴在射擊位上,裝上彈匣,拉動槍栓扣動扳機,接連擊。一百米外的槍靶上不斷被子彈穿透,樂非把心裡的不好受全部洩在靶子上,頓時感覺心裡舒服多了。參軍快一年了,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父親和弟弟在大老闆的工廠裡做工,母親在吳家鎮擺了一個小攤,聽說收入比父親和弟弟加起來都多,自己每個月都有不菲的津貼,這些都是大老闆所賜,還不值得自己賣命?

吳家鎮南邊的自強集團總部也是一派春節氣氛,大紅的燈籠掛起來,門框上貼好了紅紅的春聯。能夠抽出空來的基因人都回來了,參加呂梁組織的春節宴會。呂梁已經儘量召回人手,但還是有許多基因人必須堅守在崗位上,守衛鋼鐵基地的基因人士兵、各個工廠、工地的值班人員、大洋彼岸的安布雷拉公司成員、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因人情報人員等等,甚至還有一支特殊的、遠在千里之外的隊伍。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