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朱允熥的治國之道!(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大明皇家商會的規模不是說說而已,只要大明有的東西,商會都能拿得出來,只有鹽鐵被限制多寡,但仍然有賣。

當朱允熥一行人走進商會時,入眼的全都是各式各樣的瓷器與茶葉。

因為是海貿,商會銷往海外的主打產品非瓷器與茶葉莫屬,至於絲綢則是價錢太高,反而不怎麼顯眼。

而且按照朱允熥的要求,銷往海外的絲綢幾乎都是殘次品,精品則完全按等重的白銀計價。

起初他讓商會拿殘次品的絲綢出來只是想試試水,看看老外的反應,反正能穿絲綢達官貴人也看不上劣質產品,能賣就賣,賣不掉就一直放著,總有一天會遇到不識貨的傻子。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越貴的東西反而越讓海商趨之若鶩,不僅染色有瑕疵絲綢第一時間被買走,製作精美的絲綢到如今的價格更是已經上漲到了等量黃金的一半,且有價無市,出貨量少得可憐。

拿起一尊美輪美奐的青花瓷原地轉了一圈後,朱允熥點了點頭裝出一副特別滿意的樣子。

實際上上面的凋飾對他來說算得上是有礙觀瞻,哪怕對身邊的大臣來說也屬於下等貨,就像他現在用的碗快,上面的凋紋無一不是巧奪天工,用放大鏡來看都看不出任何瑕疵。

並且是用料都是暹羅國進貢的最上等玉石,他不知道翡翠是什麼行情,但他吃飯的玉碗真的是冬暖夏涼,很是神奇。

“不錯!做工精細,紋路栩栩如生,這等佳品定能賣上一個好價錢。”

聽到朱允熥如此讚美,王叔英起初還以為朱允熥的眼光有問題,這樣的紋路也稱得上栩栩如生?任誰都看得出連彷品都稱不上合格,騙一騙不識字的農民還差不多。

直到聽見能賣上一個好價錢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只是想讓這個殘次品賣高點價錢。

不過身為大明皇儲,說這樣的違心之言還是少說為好,不然在場的所有人都要跟在後面一起點頭稱是,就算只是一個土坯那它也必須精緻。

“殿下目光如炬,此間所有瓷器有一半都來自景德鎮,乃是真正的大家手筆,不賣高點如何對得起這份精美。”

商會掌櫃也是個察言觀色的妙人,轉瞬間就明白了朱允熥的潛臺詞,當場就把劣質瓷器吹捧成了大家手筆,他可不會傻到認為是大明的皇太孫不識貨。

要知道如今的內務府下面不僅有瓷器作坊,還有茶葉和絲綢作坊,而這些都是皇太孫一人所有。

至於眼前的瓷器,無一例外全都是手藝不精的內務府所出,景德鎮出的東西在這個地方屬於珍品,與貴重的精品絲綢及茶葉一起,只在二樓展示,且只能觀瞻不能輕撫。

他不知道皇太孫為什麼要說眾所周知的謊話,但他知道這其中定有深意。

“大家手筆就算了,蠻夷之輩也聽不懂這些,真正要你做的是讓那些外行人明白每件物品的珍貴之處。經商嘛!如果做不到口若懸河,又如何能稱之為商?”

“眼下大明商品雖是萬國之最,各國商人自開埠以來更是爭相購買之,然畢竟非長久之計,大明商人想要走出國門,就必須與海上巨浪搏鬥。”

“你等別看這群商人入市舶司之後處處與人為善,那只是因為大明是商品的供給國,他們皆有求於大明,須知這群人多數都是不遠萬里來到大明,又豈會是人畜無害之輩?”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說這到這裡,朱允熥把目光看向遠處被隔離開來的眾多商人,而這些外國商人也目不轉睛盯著商會里邊看。

很多人不知道皇太孫是什麼意思,但人人都知道被保護在最中間的少年就是大明朝未來的皇帝,他們的生意能不能長久地做下去,也只在這個少年的一念之間。

看著遠處各種膚色的外國商人,朱允熥雙眼微縮,同時深吸了口氣說出了他這次來寧波府最終的目的。

“與豺狼為伍,手中就要有足夠鋒得利的刀劍,仁義聖賢之道只適用於大明,這句話你替孤轉告所有想出海的大明商人。”

“另外,自即日起,松江上海造船廠接受商船製造,有意出海行商者,可共同出資承擔造船成本,大海之上除風浪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黃金與白銀。”

此言一出,朱允熥算是站在官方的層面上,以實際行動在鼓勵商人出海了。

他知道只要聲勢一旦造起來,前邊的人嚐到了甜頭,那不出兩年大明的商業就會進入良性迴圈,造船業更是會迎來跨越式展,在金錢的衝擊下,無數人都會前赴後繼。

想要從內部開啟局面需要的時間太長,因此他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用外部經濟來刺激內部的經濟,當木已成舟之時,便是大明真正的改革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