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方孝孺的自我懷疑!(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袁泰的死給朱允熥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也許多年後袁泰會因今日之事而淪為笑柄,因為他至死都在反對改革。

但這並不妨礙他是一個真心為國的人,臨死前也依然在做著他認為他應該去做的事情。

有些人註定會因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被淘汰,袁泰如此,黃子澄如此,劉三吾當然也是如此,但他們不應該成為被人嘲笑的物件,因為他們也同樣付出了自身所能奉獻的一切。

朱允熥給不了袁泰所希望的東西,知曉大勢的他也不能給,他能給的也只有一個還算體面的結局。

大朝會散了,然而今天朝會卻讓所有上朝的人都心不在焉。

袁泰死了,劉三吾被奪職了,黃子澄倒是破天荒地擔任了太常寺卿。

最讓人意外的是,皇太孫並沒有追究自己老師方孝孺的責任,反而讓他接替了袁泰的右都御史之職,這番調動著實很令人疑惑。

明知道與自己的老師政見不合,卻依然升了老師的官,這是效仿唐太宗與魏徵的典故?

不管事實怎麼樣,從這番調動中可以看出,這位年幼的皇太孫真的可以用高深莫測來形容,因為沒有人能揣測出皇太孫心中想的到底是什麼。

“恭喜啊!方大人,才三個月時間就從五品升到了二品,可謂深得太孫殿下的看重啊!”

聽到耳邊傳來的聲音,正在低頭思考的方孝孺慢慢抬起了頭,看清來人後, 臉色當場就是一變,

“原來是鬱大人, 說起來戶部還真不愧是太孫殿下第一個改制的目標啊!大朝會之上竟無一人反對, 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啊!”

面對方孝孺的嘲諷, 鬱新不以為意,反倒是露出了一個笑臉。

雖然他也不知道皇太孫想的是什麼, 但他明白一點,那就是反對也沒有任何用處。

滿朝上下最熟悉皇太孫的不是那群勳貴,也不是眼前這個方孝孺, 而是戶部尚書趙勉以及負責鑄錢的鄭崇。

這兩人在改制寶鈔的時候,就一直在太孫手下聽命,這也是今天戶部無人出聲的原因。

本部尚書都不開口,下面的人開什麼口?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呵呵!方大人休要諷刺於我,太孫殿下做事的決心與毅力滿朝文武都看在眼裡, 我等身為臣子, 盡到臣子應盡之責便可, 過猶不及啊!”

“知道為何趙大人沒有反對太孫殿下置軍機處一事嗎?”

方孝孺聞言直接搖了搖頭,這也是他想知道的, 他更想知道的是自己老丈人都被罷官回家了, 這位戶部尚書居然還是一言不, 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方大人, 早前我聽趙大人說過一句話, 此言可謂人深省啊!最關鍵的是, 這話是出自太孫殿下之口。”

“何言?”方孝孺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他雖然是皇太孫名義上的老師,可從來都不明白皇太孫整天到底在想些什麼。

時而深沉,時而頑劣,有時還有些孩子氣,甚至不經意間還會流露出些許憂慮,他不知道哪個才是真實的皇太孫, 又或者全部都是。

看著一副求知慾心切的方孝孺, 鬱新不知道這個皇太孫的老師是怎麼當的,真的一心只想著教書?要真是這樣的話,那當個御史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別的,你也把握不住啊!

是個人都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 你這全部的月光都灑在臉上了, 你居然還只知道教書?腦子真有這麼直?看來這次過來是巴結錯人了。

本以為會是大明未來的國之柱石, 現在看來此石非彼石, 別說撐起大明的半壁江山了, 不放在固定的地方,甚至還有動搖根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