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萬貴妃的提議(第1/3頁)

作品:《大唐皇長孫

頤和園中,燈火輝煌。

有煤油,又有鯨油蠟燭,不管是頤和園還是大興宮,晚上的照明情況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除夕之夜,李承宗一家人都在頤和園陪著李淵一起度過。

“大郎,那鯨魚,真的跟奏摺中彙報的那樣,像是小山一樣大嗎?”

看了看宮殿兩旁巨粗的鯨油蠟燭,李淵忍不住跟李承宗再次確認了起來。

這幾天,關於鯨魚的事情,已經成為長安城的熱門訊息。

不管是勳貴百官,還是普通百姓,都對鯨魚充滿了興趣。

“阿翁,鯨魚有很多種類,有大有小,但是大的鯨魚,真的像是小山一樣。

這種動物,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動物了。”

李承宗現在跟李淵的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

他登基以來,沒有大規模的清洗李淵的老臣子。

當然了,他肯定也不會讓李淵有機會翻盤。

“世界之大,果然無奇不有啊。沒想到海洋裡面居然還有這樣子的大魚。”

“阿翁,鯨魚其實不是魚,據說它跟很多動物一樣,是哺乳動物。”

“啊?鯨魚不是魚?”

“是啊,只不過大家習慣了把它叫做魚,所以才叫做鯨,其實說鯨才是比較準確的。”

“大郎,這些東西,你是怎麼知道的?”

李淵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人想要知道的問題。

所以他這麼一問之後,就連鄭觀音也忍不住支起了耳朵,想要聽一聽李承宗如何回答。

“阿翁,這知識的學習和了解,不同的人是有完全不同的情況的。

《中庸》裡頭說過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孫兒這就是屬於生而知之的那一小撮人咯。”

李承宗這個說法,讓大家都無話可說。

畢竟,他這個回答,也算是一個回答。

還拿出了《中庸》上面的說法來佐證自己的內容。

那就更加不好說什麼了。

“這麼說來,你之前提到那個什麼美洲有畝產千斤的糧食,也是生而知之咯?”

“正是!”

李淵……

“大郎,今天渭水書院已經有專門的探險船隊出海去美洲,按照地球儀上的情況來看,明年應該就會回來了。

你覺得這一趟他們能夠順利的帶回來你說的那些土豆、地瓜或者玉米嗎?”

鄭觀音看到殿中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便在旁邊插了一句話。

“出海畢竟還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去到遙遠的美洲。

不管是從倭國北邊行走,還是從南洋那邊過去,距離都是非常遙遠的。

理論上,他們應該是可以順利的過去的。

但是如果中間碰到什麼風暴或者什麼意外的話。

那麼情況就不好說了。”

這個年代的出海,哪怕是有李承宗開掛,也是有非常大的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