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唐報(第1/2頁)

作品:《大唐皇長孫

紙張和書籍價格的下降,讓長安城許多人都有機會買得起書籍。

而渭水書院的部分教材開始在長安書店售賣之後,讀書的人就更多了。

只要學會了拼音,就可以購買一本《大唐字典》,自己學習識字。

而一個識文斷字的人,不管是在作坊裡頭,還是在鋪子裡頭幹活,都能拿到更高的工錢。

精明的百姓稍微一計算,就現識文斷字的成本,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大部分的百姓,又不是為了科舉,為了做學問去學習的。

“孔掌櫃,長安書店再一次的調整了紙張的售價,按照他們的價格,我們的紙張基本上就沒有人購買了。

哪怕是我們也跟著下降,把利潤全部都讓出去,也沒有辦法做到比他們更低。”

曲阜書鋪裡頭,孟辛勤給孔繁星彙報了一個壞訊息。

最近一點,曲阜書鋪可謂是經營的磕磕碰碰。。

靠著過往的老本,勉強維繫著開業,但是利潤卻是大不如前。

如今長安書店再一次的降低紙張的售價,給他們帶來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其他鋪子是怎麼打算?”

“每家的處理情況可能不同,有些鋪子主要是售賣書籍,紙張只是兼顧著做一點。

所以影響很是有限。

其中有一家鋪子,我聽說他們是直接找長安書店的紙張作坊進貨,然後放在自家鋪子裡售賣。

相當於把自己紙張的命脈交給了長安書店。”

孟辛勤還是非常合格的一個夥計。

把各種情況都打聽的比較清楚。

“我們是要跟他們搶奪市場第一的位置,紙張肯定不能從他們那裡購買。

但是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沒有辦法長期的佔據市場。

一定要再次的想辦法,降低紙張的生產成本才行。”

孔繁星雖然很煩惱,但是腦子是清醒的。

“長安書店在明州、廣州等地修建了造紙作坊,應該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們的紙張成本能夠變得更低。

孔掌櫃,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在外地修建一些在造紙作坊。

儘可能的降低造紙作坊的成本。”

孟辛勤給出了自己的提議。

“先看看他們還有什麼動靜,我覺得這一次的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的簡單。”

……

“世子,一文錢一份的售價,連購買紙張的成本都是不夠的,更加不用說還有印刷成本。

我們是不是至少按照兩文錢一份來售賣,這樣勉強可以做到保本。”

渭水新城印刷作坊,馬周有點糾結的聽著李承宗的安排。

這一次,李承宗又搞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事情。

不過馬周雖然不理解,還是把活都安排下去了。

“報紙的盈利,不是依靠售賣報紙本身,甚至報紙存在的目的,本身就不是為了掙錢。

馬周,你沒有現,大唐百姓獲取資訊的渠道非常有限。

所以很多時候,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很有市場。

這個情況在有些時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但是大多數時候,卻是意味著充滿了不確定性。

我們要想辦法把這種不確定性降低。

並且你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的報紙行量足夠大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報紙去引導輿論。

讓大家看到我們想要讓他們看到的事情。

再具體舉個例子,比如秦王府的某個官員貪汙受賄,我們想要搞他的話。

就可以在報紙上進行報道,然後把它高的身敗名裂。

甚至我們在渭水書院推廣的科學知識,也可以單獨的留下一個版面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