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作品:《大人藥別停!+番外

“……”蕭和權用劍柄打爆他的頭:“怪不得你小子到現在都娶不到媳婦,這媳婦是搶的嘛!得哄!得騙!”

武一頭痛心更痛:王爺您不厚道,就知道戳小人傷疤!再說了,王爺您那智商能騙到李大人麼!

燕國和梁國交好已久,武一的建議顯然也不具有實際意義。但蕭和權也不甘這麼坐以待斃,隔三差五就在燕國新帝那攛掇,試圖利用外交手段把李嘉給弄到燕國來一勞永逸。

兩國是在蜜月期啊,但現在的李嘉已非昨日那個無足輕重的小吏,人家是堂堂大梁皇子還兼任當朝一品中書令,權貴中的權貴。燕帝苦口婆心地對蕭王爺道:“和權那,你看咱現實點成不。讓人家和親個公主過來有可能,但讓人家皇帝嫁個皇子過來就不太像話了是吧?”

什麼皇子!那丫就是一公主好麼!蕭和權恨得在心裡想把李嘉掐死一百遍的心都有了,讓你女扮男裝,讓你“木蘭從軍”!

這條路走不通,蕭王爺苦思冥想地想辦法來圓滿這場跨國之戀。

閒散王爺柴旭遠遊回來,溜達到他王府,慢悠悠道:“我聽皇兄說,你還是賊心不死?”

蕭王爺在燕帝面前公然表達對梁國中書令的愛慕之情,此事已傳遍大街小巷,一度領跑成為當月話題頭條。連遠在金陵的李嘉都驚動了,李嘉心想,怪道這兩日朝會上總能收穫一堆莫名的好奇眼神。

就連梁帝也在散朝後把李嘉叫到了跟前,自以為含蓄地提醒她:“六郎啊,你還擔負著替我老李家開枝散葉的重任。早日從龍陽那條不歸路上回頭是岸啊!”話一說完就塞了四個貌美年輕的小宮娥到了李嘉府上……

消受不起美人恩的李嘉有苦不得言地躲在了政事堂值了兩夜夜班,搞得滿朝人都猜測這位六皇子是不是哪方面很不行……

尚不知李嘉娶妻一事的蕭和權駕著二郎腿,叼著根毛筆,簡單地用鼻音回答了柴旭的問題。

柴旭站在案前低頭看了眼蕭和權的鬼畫符,搖搖頭:“你別一心忙著追你的媳婦,我剛從皇兄那得知,契丹有意要和我國結盟。這意味著什麼你應該知道。”

蕭和權咬著的筆頭咔嚓一聲響,他的眼睛慢慢眯了起來:“契丹?”

政治間的博弈說到底是利益的博弈,利多你我就是朋友,無利便翻臉為敵。契丹和燕國失和多年,突然丟擲橄欖枝必有所圖。

┉┉ ∞ ∞┉┉┉┉ ∞ ∞┉┉┉

新相上任,上門試探者、巴結者自然絡繹不絕。送走了第六波人,李嘉捏了捏酸脹的肩膀,回頭看著內室裡堆著的高高低低的禮盒若有所思。正巧周叔前來給她送藥,李嘉沒急著喝,吩咐他道:“你和十二孃兩一人清點,一人寫,將這些禮物依次記下。回頭你替我親自一家家還回去。”

周叔粗粗翻了翻禮盒,大多是金銀玉器之類,也有心眼精明的猜到李嘉對這些物什沒有興趣,別有用心地挑了少見的藥材。其他的沒什麼,唯獨這些藥材周叔當真捨不得,李嘉如今高居相位,俸祿不低。但千金易得,良藥難求,這裡頭好些都是十年百年才成材的上好草藥。

“公子,以你現在的身份,收這些並不為過啊。”周叔試圖勸服李嘉:“這些藥材對你的病情大有裨益。”

李嘉看著那一排錦盒,收,倒也能收。不過她想的與周叔不同,現在她才在朝中立足,腳跟不穩,確實需要籠絡一些人心。何況水至清則無魚,她現在本就在風口浪尖上,做得太絕不僅得罪人也會招來太子和靖王的敵視。

這麼一想,李嘉便讓周叔適當留下一些,而降那些格外貴重的送還。

待周叔將羅列的清單交給李嘉過目時,李嘉似無意間想起般提了一句:“今日的信呢?”

周叔一愣,神一轉才明白過來李嘉的意思,正正神色咳了咳:“這個,還沒來。”

冬日西下,再過兩刻城門就要關了,想是送也送不進來了。

李嘉眉一壓,手一翻將盒子關上,嘴上若無其事地嗯了聲。

可週叔瞅著自家公子那明顯是不高興了,這也難怪。一件事天天做自然也成了習慣。打那燕國的蕭王爺回汴梁後,風雨無阻天天鴻雁傳書一封,伴著信還送來些精緻稀罕的小玩意兒,想著法子討公子歡心,比早朝點卯還來得準時。周叔是個過來人,少年們的這些心思他大概也明白,公子從小身邊沒幾個體己人,長大後戒心又重更不會輕易相信別人。

一個外冷內冷的人,偏遇上了蕭王爺那從裡到外都熱乎的,再冷的人也得給捂化了。可不是麼,別看公子對蕭王爺不冷不熱的,可週叔知道她是把蕭和權這人放進了心裡頭。要不然這一日斷了信就惦記上了呢?

唉,周叔看著李嘉鬱鬱寡歡的背影一口氣接著一口氣的嘆。老太爺還讓他找機會撮合公子和高幸,卻不知公子根本就不給他機會哪。

他也只能幫襯著地勸著點:“公子,前兩日雨下得急,許是路上不便來晚了。”

李嘉背影一滯,話語很僵硬:“晚了就晚了。”她本想說,我又沒急著。又覺著這話說出來太矯情和欲蓋彌彰,嘴唇動動什麼也沒說了。

周叔瞭然地卷好禮單準備走人,你看,惱羞成怒了吧。

“你等等。”李嘉提起筆叫住人。

周叔聽令等在書房門口,過了片刻,一封墨跡未乾的信函遞到了他眼下:“明日一早送去驛站。”

破天荒,周叔估摸著這是李嘉頭一回寫信給燕國那小子吧。鐵樹終於開花了,看來那小子好日子也快到了。

待周叔樂呵呵地揣著信走了,李嘉看著疊在案頭的十五封信函,開啟抽屜取出個厚厚的冊子,翻開嶄新一頁,提筆蘸蘸墨,過了會寫下了一行字:“十月初五,甲戌月,丁卯日……”

┉┉ ∞ ∞┉┉┉┉ ∞ ∞┉┉┉

李嘉登臺拜相後,太子和靖王兩邊一時並無太大動作。皇位爭奪的戰場上突然多出了一位新對手,他們都還保持著謹慎的觀察態度。從個散職文官到政事堂中的中書令,縱李嘉天賦異稟,這巨大的轉變仍讓她接手得有些吃力。

梁國有宰相多位,左右尚書僕射,中書令還有門下侍中,主事的只有前兩位。但李嘉一案令梁帝對崔丘這位右相心生不滿,這段時間在朝上已看得出對他的疏遠之意。而左相李儒年事已高,且又是個善於揣測聖意的老狐狸,故而整個政事堂的重心漸漸轉移到了中書令李嘉身上。

“這些你送去門下省,堪合無誤後發往六部。”

“是,大人。”

“數日一別,今日當刮目相看,中書令真真是日理萬機哪。”空下來的政事堂裡驀然響起了襄王的聲音。

李嘉端茶的手一頓,放下茶盞,舉手向前一禮:“殿下。”

“不敢當。”襄王坐下,淡淡道:“你我本是兄弟,官職上你比我還高一品。論理,該我向你行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