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夫概智勇(第1/2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孫武得到了唐國的訊息,今日內,已經拔營起寨,轉移到了大別山附近,處安營紮寨。

南陽盆地大規模動兵的訊息瞞不過各諸侯耳目,伍子胥也派了專毅率領一直部隊前來助陣。

吳王也悄然來到了公子山所把守的信陽通道,長江水6之師出兵,來到了漢陰山腳下駐紮。

話說楚國左司馬前去淮河拘拿船隻,結果撲了個空,找遍了淮河也沒現船隻。

偏將道“司馬,都派人找遍了,一艘都沒有,那船隻無人操控,會不會隨波逐流,順江而下,流到海里去了?”

左司馬“那麼多船隻,誰真會丟棄,不會拴住?如何順流而下,還入海…

壞了,一定是孫武奸計,說是丟棄船隻,可能只是為了調虎離山,引我來斷他後路。

而此地沒有預設埋伏,那麼物件只能是令尹大人了。

你快去召集人馬,隨我趕回,另派人通知好南陽守軍,做好隨時支援準備。”

罪魁禍工賜可沒閒心思管這些,他還惦記著信陽通道內的1萬人呢。

如今他是孫武大軍裡的軍需官,也是很忙的,那鐵板神算都忙到上火了。

工賜昨夜客串了一回“斯巴達”後,便親自前往後方負責調動糧草了。

如今雙方暗流湧動,調令頻繁,大有一副山雨欲來的氛圍,工賜要偷人,也只能趁著雙方大戰的關鍵時刻了。

又是一個夜晚,南陽守軍已動,伍子胥大軍原先便是一直警惕南陽守軍的,此時也悄然帶領精銳,繞過了桐柏山。

孫武令夫概專毅,在大別山兩翼埋伏,密令唐國蔡國部隊負責接應。

伍子胥率領的精銳中軍,則繞路到小別山,反劫楚軍營寨。

楚國令尹囊瓦夜襲吳營,現是空營一座,心下大駭,埋伏在兩翼的夫概與專毅,從左右殺出。

夫概的三萬前鋒部隊,乃是吳軍精銳,相當於是王室親軍,裝備優良,個個都是軍中挑選出來的好手。

專毅率領兩萬人馬,協同伯丕的降將降卒,與夫概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想去偷襲,結果反遭埋伏,楚國令尹囊瓦又非將才,腹背受敵中,楚軍很快盡顯頹勢。

吳軍攻勢兇猛,楚軍遭受埋伏士氣大亂,兩軍交戰不過兩刻鐘,楚軍已然折損三成。

孫武在什麼地方還不知道呢?這些年光聽孫武的大名了,此番尚未見到其人,便已經摺損了三成。

正所謂將熊,熊一窩。

楚軍此時士氣全無,只能倉皇撤退,撤退途中,更是被殺得丟盔棄甲,四散逃離。

楚國令尹囊瓦率領殘部奔走,迎面裝上兩隻大軍,一看旗號,正是唐國與蔡國。

正所謂仇家見面,分外眼紅,兩個國君,好端端被關了三年,還被敲詐走了心愛寶物,一見面,二話不說,便下令總攻。

正所謂君辱則臣死,兩個國君遭受如此冤屈,將士們無不憤慨,含怒出擊。

楚軍則是處於敗逃之中,後方還有吳國追兵,唐蔡與楚軍方一交戰,楚兵便已陣腳大亂。

兩國國君只覺得此一戰猶如痛打落水狗,酣暢淋漓。

混亂中,傳令兵吹號鳴金都不管用了,只能扯著嗓子大喊撤離。

楚國令尹囊瓦率領敗軍被一路追著打,一路逃到了柏舉,大營被伍子胥反劫了,愛將史黃所部又毫無音訊,囊瓦正倉皇無計時,史黃領中軍殘部趕來匯合。

楚國令尹囊瓦無力道“史黃將軍,本帥欲棄南岸大寨回郢都。”

史黃“大帥不可,全指著漢水這道天險,據江而守,若是棄了大寨,吳軍便可一路推進,直奔郢都。”

楚國郢都,楚國令尹囊瓦再次大敗於孫武的訊息不脛而走。

楚王震怒,然而此時並不是責備降罪的時候,臨陣換帥,乃是大忌,只能咬牙再次派遣兵馬援助。

楚國大將娓業,其子娓延,率部前來匯合,當面指責令尹不聽左司馬安排,私自行動,導致大敗。

楚國令尹囊瓦剛剛遭遇慘敗,又被派來支援的下屬當面指責,如何肯服軟?

一雪前恥是不抱指望了,兩座大營相隔十里,涇渭分明。

再說吳軍這邊,孫武沒有有乘勝追擊,渡河決戰,而是在不放,提防著南陽盆地的大部隊前來。

夫概觀察楚軍兩座大營,居然相隔十里,向孫武請戰,要再次夜襲吳軍大營,被孫武給拒絕了。

夫概不服氣,連夜去吳王大營中請示吳王,可吳王也吩咐他聽從孫武的統一安排。

夫概沒拿到兵符,回到自己營帳後,越想越氣,連夜召集部將,大聲道“君王行其令,臣子行其志!

今日,雖大王未答應進兵,然而戰機稍縱即逝…

我等男兒上了戰場,不就是為了建功立業嗎?

為國干城,雖戰死沙場,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