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四十萬兩修壩銀子(第1/2頁)

作品:《我本明月仙

火生等人半月後回到了大同。工部修的魚塘也早已完工、郝仁讓火生把魚倒入魚塘中,然後放人專門看管。郝仁每天也去看一次、雷火生又帶著十幾個親兵到北京接陳香去了,十天後便將陳香等人接到了大同府,郝仁與陳香、秋月見面後自是激動,小別勝新婚,晚上郝仁擺上一席與家人同樂,郝仁告訴兩人春花又有喜的訊息。陳香紅著臉不語,秋月說陳香姐姐也有喜了,郝仁更高興。那小翠心裡酸酸的但面子上不顯。

飯後郝仁同陳香在堂屋睡下,兩人講了半夜的話,陳香問郝仁準備將小翠怎樣處置,是否找個合適的人家讓小翠嫁出去。郝仁說要尊重小翠的意見。陳香便不再提這事,只說自己有孕在身讓郝仁明日便同秋月睡一起,郝仁答應下來。

第二天郝仁依然到魚塘看魚、這些小魚在新池塘裡很是活躍,郝仁知道這小白條之所以在別處不能生存,一是水質問題。二是不能有大魚共存,因這小白條體小,大魚會吃掉它們,所以郝仁在確定這條河只有草魚時便決定試一下,看這小白條是否在這裡也可生存,現在看來實驗成功了,郝仁計劃再等半月便把魚送進京城,讓皇上知道大同也有雪魚。

經過一個多月的勘測、修壩的圖紙資料都出來了、保括壩修成後那澆地引水的水渠也勘探清楚,這時魚兒在水中以遊了一個多月,郝仁覺得時機成熟,便寫了一封信與魏忠賢,並上奏要在大同修水壩,需要四十萬兩銀子,把修水壩如何利國利民的好處寫了進去,然後讓網出兩大桶小白條一起運往京城。雷火生和張山虎一起回京送奏表。

這兩人帶著兵丁和兩車魚很快到了京城,張山虎把奏表和書信,兩桶魚全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看到見到大同也有雪魚自然非常高興,可看了奏表就不高興了,又開啟郝仁寫的信後心裡沉澱澱一句話也不說。

郝仁在信中說他到大同府上任後現二郎山的小青河中也有雪魚。便送來一百斤讓皇上品嚐、如皇上滿意以後這魚就由大同府按時送與京城了,這樣路途也近。能為內廷每年省去一大筆銀子,這言下之意是皇上吃個魚都從兩千裡外往京城遠,花費鉅額銀子只為吃條鮮魚太浪費。現在修建水壩利國利民。怎就不能撥些銀子過來,何況大同的魚送到京城花費很少,天長日久省下的銀子可是筆鉅款。

魏忠賢是個人精、哪能看不出郝仁的意圖,魏忠賢想了很久決定還是實話實說,把奏摺和信件交與皇上看、讓皇上定奪。這也是郝仁上任前見過魏忠賢、魏心中對郝仁有好感才這樣做,要換別人魏忠賢別說信了,連奏摺也會扔掉。

魏忠賢第二日讓御廚拿這大同的雪魚做了魚湯讓皇上品嚐。天啟皇帝吃後沒感覺有什麼不一樣,還以為是湖南的雪魚,魏忠堅這才把奏摺和信拿給皇上看,天啟皇帝是何等聰明之人,也看出這信的玄機、於是問魏忠獎道

“以往朝廷對水利工程是怎麼撥銀子的,”

魏忠賢道“回皇上、這水利工程在洪武年間是本朝第一大工程,任何人不能拖延不報,只要報到太祖皇帝那裡都會批銀子支援工程專案。可從成祖以後便沒了這一項,主要是朝廷越來越窮拿不出那麼多銀子修渠築壩,所以漸漸地也沒人再上書要求搞水利工程了。”

天啟道“如果這壩一定要修,工部能批出這四十萬兩銀子嗎?”

魏道“回皇上,工部別說四十萬,四萬兩銀子也沒有,每年工部的銀子只是正好夠用、不可能有銀子的,”

天啟道“那國庫呢,從國庫裡往外批如何,”

魏道“國庫從萬曆皇帝開始就一直空虛,怎麼可能有銀子。”

天啟道“那你能想辦法抽調些銀子不能,朕想支援郝仁把這利國利民的水利工程做下來。”

魏忠賢道“回皇上,臣盡力而為,但要弄來這麼多銀子根本不可能,”

天啟道“這樣吧!從朕的內庫中取出十萬兩銀子,你再抽調十萬兩、剩下的二十萬兩讓郝仁自己想辦法,這湖北的雪魚別讓再送了,朕不再吃這麼昂貴的膳食了,你告訴郝仁也別讓他再送魚了。”

魏道“臣尊旨”;然後退出到內府領出十萬兩銀子,又從別處抽調出十萬兩,最後又修書一封交於張山虎讓帶給郝仁。

郝仁收到信後看了信知道皇上有點小生氣,這也是預料中的事,好在得到了二十萬兩銀子,有這二十萬兩銀子這工程就可以進行了,剩下的二十萬兩好辦,郝仁可以到轄區內的各潘王手中化緣,主意定後郝仁一邊讓工部找人開山準備石料、燒石灰,做前期工作,一邊他親自登門向各潘王要銀子。他先到當地最大的潘王慶王那裡遊說,這慶王有一萬頃土地,他到慶王府後面見慶王道

“學生郝仁早該來拜訪慶王,今日遲來還請慶王不怪罪學生”

這慶王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平時喜歡寫詩作詞,是個儒家弟子,慶王見郝仁自稱學生,心裡高興,

道知府大人能到寒舍也是為寒舍增輝,那敢怪罪大人,本王聽說郝大人要建壩蓄水,修渠澆地,這可是件大好事,造福一方啊!本王替當地百姓感謝郝大人了。”,

說完抱了抱拳,郝仁道“老王爺過獎了,今天學生來是想到老王爺這裡借銀子的,這修壩需四十萬兩銀子,本府上書讓皇上撥來二十萬兩,剩下的二十萬兩本府想等水壩建成後在開渠澆地時向用水之地收取水資用來還帳,可這樣一來修壩的進度就會減慢,二年的工程怕是要推到三年,我讓工部算了一下帳。如果借錢修壩提前一年完工,這水就提前一年可澆上地、地產可翻三倍,這樣子更有利。所以我想壩修成時老王爺的土地也都在灌蓋範圍之內,不如到老王爺這裡借些銀子到時用水還債,這樣雙方都有利,不知老王爺意下如何。”

慶王聽後道“這用水澆地還要錢嗎?”

郝仁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嗎;土地有了水可以豐產,所以這修壩的錢該土地出。”

慶王道“那一畝地準備收多少錢才行,”

郝仁道“我計劃按每畝地收成的十分之一收費,這樣土地是可以接受的。”

福王道“那要是土地不交錢呢?”

郝仁道”這壩剛建成時水不會太多,誰先交錢先給誰澆地,不交銀子的就不澆了.”

慶王道“郝大人這樣說來建壩是為了賺錢嗎?”

郝仁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必定還差二十萬兩銀子的空缺嗎?”

慶王道“那要是不差這二十萬兩銀子是不是就不收費了,”

郝仁道“那是、當然,如果老王爺能動各潘王捐夠這二十萬兩銀子,我還收那費幹什麼,只要捐錢的地必會先用上水”

慶王想了想道“這樣吧!你三日後再來我府上,我儘量讓大家捐夠這二十萬兩銀子,你看如何?”

郝仁道“那就多謝老王爺了。”然後郝仁告辭回了府內。

三日後郝仁又到王府上,慶王也不廢話,直接拿出一個捐錢的清單交給郝仁,郝仁一看二百多位潘王都捐了銀子,正好二十萬兩。郝仁謝過慶王后讓府衙的工部到王府上把銀子拉了回去。

就這樣郝仁弄夠了錢,水壩在第二年秋完工。那年雨水也足、秋天種地時全府的土地都澆上了水。郝仁也按時向京城送了魚。郝仁上書說是當地百姓感謝皇上送的魚。魏忠賢也就收下,皇上每日依然可喝上雪魚湯。天啟也不再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