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軍國大計

作品:《我本明月仙

天啟皇帝待五人走後又召見了魏忠賢,魏忠賢見皇上後磕頭請安。天啟道“朕讓你查辦二王的事怎樣了?”魏忠堅道“回皇上,那八王和九王暫時都風平浪靜的看不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天啟道“你說這八王和九王會死心嗎?”魏忠賢道“不會,他們只是在等待時機。”天啟道“那四方賭局查清沒有,還有那教坊司。”魏忠賢道“現在只知道這四方賭局的合夥人是何勇,這二十多年來是何勇在關照著四方賭局,其它的並沒有異樣。”天啟道“在這京城重地天子腳下居然有人能把賭場開的這麼大。還一開就是二十年。一個小小的七品官怎可能照的住、你一定要查下去,我總感覺他們有什麼更大的後臺,你要多下工夫,把他們摸清。”魏忠賢道“是、皇上、奴才會繼續查下去的,”

天啟沉思了一下又問“我讓你暗查的挺擊案有線索沒有?”魏忠賢道“回稟皇上,奴才看了挺擊案的卷宗,當年拿著木棒進慈慶宮打人的主犯張差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這人在被抓後先是裝瘋,說什麼家裡失火燒了房子,然後進京告狀來著。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誤入了皇宮,他打人沒有什麼動機,就是看到穿官服的就打而以。這案審過後張差被關進了牢裡。後來刑部主事王之寀在觀察張差吃飯時感覺他是在裝瘋,於是奪了他的飯碗不讓他吃,結果這個瘋子居然招供了。他招出是一個太監把他帶到京裡讓他打人,到京裡後又有一個老太監告訴他如果能把人打死就給他幾十兩銀子讓他買田地。這老太監把他帶到了慈慶宮後給他一根木棒讓他進去後見人就打,把裡邊的人全都打死。於是他就進先皇所住的慈慶宮打人。當時和先皇在一起的太監見有人闖宮便上前攔住了他,這張差一棒將太監打倒在地。然後還要打先皇。在這時宮裡的柳公公正好趕到,柳公公制服了這張差,把他交給了錦衣衛。”

天啟聽到這裡道這兩個太監是鄭貴妃的人吧!”!

魏忠賢道“是的、正是鄭貴妃身邊的人。可這案怪就怪在刑部把這兩個太監抓走後居然把這兩人當場打死了,再後來又斬了張差,這樣線索就斷失了,此案成了無從查起”

天啟道你感覺當年那案會是同八王有關係還是九王。”魏忠賢道“現在還不好定奪,但當年主審官王之宷把嫌疑物件定為鄭貴妃,那兩名太監也是鄭貴妃的人,奴才覺得還是鄭貴妃所為多些,因為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也有參與這案子”

天啟沒有理魏忠賢而是道“這王之寀是個聰明人能查明真相應該加獎。可他也是個糊塗人、當年那人分明是要殺父皇,如果父皇駕崩鄭貴妃又做不了太子,她憑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險,就算她是為了她的兒子九王才這樣那九王也一定知情要不然萬曆皇帝也不會護著鄭貴妃”魏忠賢道“皇上英明,這一點王之寀沒有看透,奴才也沒看透,還是皇上聖明,能看的透這裡邊的玄機。”

天啟又道“也是父皇仁慈,後來居然又幫鄭貴妃求情,不讓追查元兇。好了既然這件事沒了線索就先別查了,你還是把八王、九王盯好。既然你也以為他們不會死心。說明他們只是一時藏著不敢露頭,總有天他們會摘下面具,露出真面目的,”

魏忠賢道“皇上,奴才會盯好他們的。”天啟道“你先下去吧?”

魏忠賢告退,天啟又讓小太監把當年保護他父親的柳公公叫來。不一會柳公公到,這柳公公是大內有名的高手、武功高強,是個大個子的老太盜。柳公公到後跪下問安。

天啟讓柳公公平身後問道“柳公公,當年你負責保護父皇、挺擊案生的情況你再給朕說一下,”柳公公道“當年奴才奉太后之命,負責暗中保護先皇。那日快中午時我在閣樓看到一個大漢手提木棒進入慈慶宮,奴才感覺不妙馬從閣樓上快下到宮門前,這時他已打倒一名太監;奴才將他攔下後問他是什麼人、到慈慶宮做什麼,那人居然說是來打架的,然後拿棍打奴才,奴才見他猖狂,便奪了他的木棍將他制服。在奴才制服他的同時,負責巡示的錦衣衛都尉呼亮帶著幾個錦衣衛剛好趕到慈慶宮。再後來奴才便將那大漢交給了呼亮,呼亮杷他交給了刑部、情狀大至就是這樣的。”

天啟道“當時父皇身邊共有幾人?”柳公公道“慈慶宮共有太監四名,奴才是太后派去暗中保護先皇的,所以外人不知奴才在慈慶宮。”天啟道“你覺的那大漢手持木棍能加害到父皇不能,”柳公公道“回皇上,即使奴才當時不在慈慶宮那大漢也未必能得手,因為先皇身邊還有四個太監,這回個太監都是年青力壯之人,不會讓他近先皇身邊的,”

天啟又問“那呼亮是正常巡示的時間到的慈慶官嗎?”“是的,皇上”,天啟又道“柳公公。你覺的會是誰派的這人要打父皇?”柳公公道“奴才不知,但當時的證據指向鄭貴妃,”

天啟道“指使人如果不是鄭貴妃,還會有誰會如此大膽派人擊打當朝的太子?”柳公公道“奴才不知,皇上。”

天啟道那大漢是習武之人嗎?”柳公公道“回皇上,那大漢是體格健壯,但並非武藝高強之人。”

天啟又道“誰會派一個不能成大事的人去辦這麼大的事,並且打了太子這人還能出的了皇宮嗎!這案子有問題!那天正好是呼亮當班巡示,你感覺呼亮會不會是同謀。”

柳公公道“那日呼亮表現並無異常,他見我將大漢制服後便派人通知內務府,內務府來人後又將那大漢交給了刑部。”天啟道“如此說來,這呼亮是清白的啦!?”

柳公公道“奴才不敢妄加猜測。”天啟沉思片刻道“看樣子這線索的確斷了。你下去吧!”柳公公謝恩告退。

天啟皇帝是個很聰明的人,雖然他不讓刑部大臣再查挺擊案,但他心裡清楚、挺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都和鄭貴妃有關係,可鄭貴妃自己做不了皇帝,她是想讓她的兒子九王做太子,然後繼承皇位,最先是做通了萬曆皇帝的工作、讓萬厲皇帝廢掉正是太子的朱常洛,也就是自己的爹爹。結果萬曆是答應了,可大臣們不同意,因為朱常洛是長子立長為太子是祖宗定的規矩,當時太子朱常洛並沒有犯什麼錯,支援太子的大臣又多,萬曆沒有理由不立朱常洛為太子。後來萬曆皇帝又虛晃一搶說要同時立三位太子,要把皇子中最聰明的八王子和鄭貴她生的九王子也立為太子。大臣們還是不同意、說同時立三位太子是亙古無有的事情,不可以。最後萬曆駕崩朱常洛終於做了皇帝。可鄭貴妃沒閒著、給朱常洛送去幾個美女、朱常洛沒兩個月就累的病倒了,然後是李選侍安排人獻上紅丸,朱常洛吃過紅丸後覺的好了些,又多吃了兩粒,然後駕崩。再後大臣們把自己捧上了皇帝的寶座。現在自己要找到證據好對這些害他爹的人下手,可證據又找不到只能喊停了,暫時不再費這腦子了。自己手裡現在有文武狀元等這幾人,可以讓他們歷煉一下準備自己的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富國強兵。這富國強兵不是一天二天能實現的,這文武二位狀元說的沒錯,得從潘王手中奪回土地,得訓練一支更強的隊伍,這兩樣弄成後就可以揮軍直擊盛京一舉殲滅努爾哈赤。讓這個猖狂的傢伙負出代價,以保大明萬年不倒。天啟計劃的不錯、下一步就要安排這幾個人各顯所長,為自己好好幹活了。

天啟皇帝又詔見了他的老師施紀,這施記是萬曆十五年的進士。是天啟皇帝的啟萌老師,教了天啟十幾年書,是天啟皇帝更信任的人。

施紀見過天啟後天啟問道“施先生。你覺得這八王和九王對朕的皇位還有想法嗎?”施紀道“臣以為從挺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三件圍繞皇權的三件大案來看他們一直在想辦法奪權,最少鄭貴妃和九王是這樣的?”

天啟道“鄭貴妃現以被放入冷宮,李選侍也干涉不了朕的政務,八王、九王沒有皇命又不得進京,朕覺得他們應該死心了,難道還會像對付父皇那樣對付朕嗎?”

施紀道“皇上不要忘了,他們所做的三大案是為了皇位,挺擊案時先皇只是太子還不是皇上。後來先皇登基後他們就該死心,可他們沒有死心,鄭貴妃給先皇送美女,李選侍讓人給先皇送紅丸,結果先皇只做了一個多月皇帝便被害死。這當中他們可曾停下過手。先皇是八王,九王的哥哥他們還這樣,何況皇上是他們的侄子,皇上若不早做準備、他們再重複一次靖難也未可知呀!”

天啟聽後不再言語。施紀又道“皇上如不能清除隱患怕是江山不穩,再者、將三大案的元兇查出也是為先皇復仇,皇上不可放棄啊!”

天啟道“老師,朕也想找出真相為父皇平冤,可現在的線索都斷,朕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啊!”

施紀道“這三大案中挺擊案線索是斷了,可紅丸案中的獻丹人李可灼是受誰的指使為什麼沒人查,只是憑大臣們的道聽途說定為李選侍指使可信嗎?”

天啟一驚“對了,為什麼沒人查李可灼,是他獻丹害死的父皇,當時眾大臣只是忙著把李選侍趕出乾清宮讓朕登基可把這麼關鍵的一個人放過了!朕現在就派人去查此人。”

施紀道“臣相信此人早以藏了起來,應該是找不到了”

天啟道“老師你覺的怎麼合適?”施紀道“皇上要時刻保持警惕、八王和九王不除,終歸是國無寧日!”

天啟又問“那什麼時喉對二王下手合適?”

施先生道“現在還不是時喉,我們靜觀其變,等!”

天啟道“就依老師的,咱們等找到證據再將他們拿下;可現在國困民貧,朕想收回潘地不知可行。”

施紀道“現在不行,皇上想收回潘地強國養兵就得等二王先動手,到時以擁地自重為藉口解決了二王收回潘地,這樣可一舉兩得,如果先提出收回潘地怕是要激起同宗的所有潘王反對,那就不好收拾了,”

天啟道“如果二王不動手呢!我們要等到何時,這收潘地才是第一件大事,沒有這些土地國家那來的銀糧養兵,”施先生道“全國潘王上萬,他們每人又都養有衛兵,如果加起來有上百萬人,我們不能冒險。一定要等到二王謀反成為實事後才能動手,到那時可順理成章的要潘王交出土地,他們看到二王被滅,為了自保才會把自己手中的土地交出,如不然必會從導建文帝覆轍,所以我們不冒險。”

天啟道“先生、朕也知道這個道理可他們何時才會動手呢?”施紀道他們即不死心就不會久等,多則三五年,少則一二年、他們必會下手的。我們也可用此時間先養精兵,以備不時之用。”

天啟道“朕讓吳三掛在山海關練兵,柳慶荷統領禁軍在京城外訓練一支強兵,先生以為如何?”施記說“如此甚好,吳三桂御外、柳慶荷護京都,這兩員強將都有了用武之地,皇上安排的很好”

天啟又道這郝仁是個於常人聰明之人,朕一直拿不定主意,把他放那裡才好”

施記道“這郝狀天是塊璞玉,要放在打磨他的地方,但不宜離皇上太遠,不如就放任到大同吧,那裡是努爾哈赤能走到的地方,讓他感受一下爭戰的殘酷,好為日後的撤潘鍛鍊一下意志。”

天啟道,“這樣最好,他同朕一樣,是個沒見過血腥的人,讓他鍛鍊鍛鍊吧!”就這樣師生兩人定下了軍國大計。

喜歡我本明月仙請大家收藏我本明月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