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湖心亭設宴

作品:《我本明月仙

武舉在四月十日開始了,這次武考共有八千多人報名、在州府的初試中打下了六千人、勝出的二千人一下都到了京城。在京城的初賽中又打下一千多人,然後又舉行了幾場比試最後確定出了幾百名武舉人。那劉知府保送的黃嘯天也到了北京,他沒去找郝仁,而是住在客棧裡,這武舉考試主要考的是武藝、要真功夫才能行,黃嘯天一路過關斬將的殺到了最後決賽、最後決賽在太和殿外舉行、設擂臺。共有十二人、這十二人可說是個個武藝精湛,身手不凡、第一輪是兩人比試拳腳、勝者進入第二輪,這十二人中有柳慶荷、花若男、黃嘯天、還有一名十八歲的邊關總兵公子吳三桂。

第一次比試中淘汰了六人。皇上把龍椅放在殿外的合階上坐著觀看,具體執行裁判職責的是刑部的司馬平,這司馬平也是一員老將,他坐在皇上的下方密切注視著比武的情況、

第一回合過後這十二名武者出局六人,剩下的這六人是強中的精英,分別是柳慶荷,黃嘯天,吳三桂,花若男,馮慶,雲虎;司馬平示意六人抽籤選擇比武物件,柳慶荷抽到了山東的雲虎、花若男抽到了黃嘯天、吳三掛抽到了湖南的馮慶,抽過籤後柳慶荷與雲虎對打、、第一局、柳慶荷勝。第二局是花若男同黃嘯天,黃嘯天勝。第三局吳三掛與馮慶、吳三桂勝。

最終確定柳慶荷,黃嘯天,吳三桂三人爭奪武壯元。郝仁和吳仁杰等文武大臣幾百人坐在兩旁觀看、這郝仁和吳仁杰包括皇上都希望柳慶荷能拿狀元。可在實戰中都感覺那黃嘯天武藝更高些勢頭很盛,只幾個回合就打敗了花若男。還有那吳三桂也是勇猛無比,在比武前一天郝仁就得到訊息,說這吳三桂十六歲時便勇冠三軍,一次他父親吳襄被困,他居然敢只帶十六騎家將出城菅救被後金的努爾合赤包圍的父親吳襄;只殺的後金軍人仰馬翻、把幾萬金軍包圍的吳襄救回了城,這次吳三桂也志在中武狀元,曾說不奪得武狀元不回邊關見眾將士。

其實柳慶荷也早就知道這吳三掛。在柳慶荷心中只有這吳三桂是一勁敵,他對吳王桂這少年英雄也是研究過的。可他不知道的是懷慶府又出了個黃嘯天要與他爭狀元,好在他已得知這黃嘯天只是武功高,並無韜略。

三人現在馬上要開始比武了、都心中憋著一股要一拳打翻對方的勁。司馬平隻身到臺前宣佈吳三桂同黃嘯天先比試,兩人上臺開始比試拳腳,只見兩人一個如惡虎鬥食,拿出猛虎下山的陣勢猛攻狂打,一個如拼命三郎,勢在將對方一掌擊沉。兩人打了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吳三柱見碰到了對手心中急,連攻幾次沒勝,便用盡全力一腳飛踢黃嘯天面門,黃嘯天本就是身形靈活一側身躲過,然後一掌將吳三掛打下擂臺。

吳三掛不服還要上臺被司馬平攔下。司馬平讓黃嘯天稍做休息後又讓柳慶荷上臺、柳慶荷和黃嘯天再打時黃嘯天明顯沒了先前的那股霸氣、兩人又打了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柳慶荷不像吳三桂那樣衝動,只是以守為攻、招招穩實,這黃嘯天找不到漏洞可專,所以不容易取勝、最後兩人打了一百多回合也還是不分勝敗,皇上在龍椅上看的仔細,他讓司馬平先停止比武繼續下一項。

司馬平到擂臺前讓兩人停了下來,宣佈為平局,繼續下一項跑馬騎射,這騎射是吳三柱的強環,只見他騎上戰馬在場上飛馳一圈後拉弓連射三射,三箭三中靶心。

柳慶荷也是戰場上出來無人敵對騎射也是輕車熟路,上馬後也是三箭三中。黃嘯天就差點了,騎馬射中二箭。

再下一輪局是韜略,三人每人一份捲紙、讓寫一篇攻守謀略,這一局毫無疑問是柳慶荷勝,吳三掛次之,黃嘯天交了白卷。最終柳慶荷取得了武狀元,吳三桂榜眼、黃嘯天為揮花、天啟皇帝親筆為三人詔書武進士收取二百二十名,武狀元一名柳慶荷。武榜眼一名吳三桂。武探花一名黃嘯天。詔書下後天啟皇帝回官、眾臣退朝。

當天晚上郝仁為柳慶荷設宴祝賀柳慶荷中的武狀元,柳慶荷花仙子,吳仁杰都到了郝仁往處。在宴席上吳仁杰祝柳慶荷即中文榜眼又中武狀元大喜,先幹三杯,郝仁也祝柳慶者中的武狀雲之大喜乾杯、大家喝酒乾杯歡笑一場,到二三更天才散。

第二天天啟皇帝設宴、宴請郝仁、柳慶荷、吳仁杰、吳三桂、黃嘯天五人。宴席還設在御花園的湖心亭。幾人到後天啟皇帝親倒御酒每人一杯與幾人共飲、飲過後還是郝仁斟酒。

天啟皇帝問吳三桂邊關守衛情況、這吳三掛少年英雄、忠恿有謀,把山海關守衛實情說與天啟聽,他講了這努爾哈赤的謀略與野心,把山海關北的近年幾次戰役講了一遍,又講了自己的見解,使大家對邊關之事有了更多的瞭解、除了這些外吳三掛還講了朝庭近些年總是拖欠軍響、想讓皇帝予以重視。

天啟皇帝剛親政一年多,好多政務還不清楚,想透過這種方式深入瞭解一下,透過吳三掛的描素,天啟皇帝對努爾哈赤有了一個更清晰的印像。天啟皇帝知道了後金對大明朝的威脅究竟有多大、他最後問吳三桂道“吳三桂,朕聽你說了這麼多和金做戰的故事你能說一下遏制後金的最佳戰策嗎!”

吳三桂道“金軍雖然勢大,總不如我大明朝上百萬的軍隊,幾千萬臣民;我大明地大物博,礦產豐厚,人才倍出遏制後金的最好辦法就是主動出擊。如我大明聚優勢兵力直擊盛京,以攻擊戰奸滅後金主力,就如漢武帝當年對匈奴作戰一般,給以後金摧毀性打擊,將能保我大明朝幾十年不被後金侵擾。如不然這後金終是我大明之大患。”

天啟道“朕也想如此。只是我朝現今國庫空虛,怕是三五年內還不一定能聚集這麼多財力,物力做這麼大的戰略準備,諸位誰還有什麼好策略不妨說來聽聽。”

柳慶荷道“當年漢武帝痛擊匈奴時,國力也並不雄厚,之所以能痛擊匈奴是漢武帝的決心和全國臣民的團結一致,漢武帝隱誨養兵培訓出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創出不世功業,掃蕩了西域,為大漢朝的安定奠定了基礎。漢武帝到晚年時雖然看到因戰爭致使千萬臣民家無男丁,婦孺伶俜無依,也心生悔意,但當時的幾十年用兵保得大漢朝四百年不受外夷侵憂,他為子孫後代是造了福的!也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績,可見以戰求和平方可一勞永選。”

天啟道“戰策雖好,還需國富民強,上下一心,方可行使。朕也縱觀歷史,不說往朝,只說八十年前的土木堡之戰,就是例子;我們不能不求事實盲目用兵,現在國家暫且也算安定、可國庫無糧,民生不穩也是實情,我們不能意氣用事,要像漢武帝那樣隱諱強兵,以待時機方可成事,”

吳仁杰道“皇上聖明,臣以為要想強國必需改革,我朝國內最大的弊政是官場腐敗。導制多出貪贓受賄,不做為的官員,這些官員欺上瞞下,不為民做主不為君盡力,只圖個人安危更有黨爭之事勝行,朝野上下,不能心在一處、合成一力、以致國力不舉,民不寥生,這樣長持下去國力會更見衰弱,臣望皇上重視此事,”天啟道”要想改革制度怕是還不可、太祖洪武皇帝立下的規矩定下的制度並非不好,只是確少一個硬力的監督之人,朕有意待你滿任之時升你為檢察使到各省負責監督各位官員的行為,以正國制,你可能勝任,”

吳仁杰道“謝皇上恩典,臣當不負皇恩,不辜負皇上對臣的信任。為國盡力死而後以”天啟又道“各位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郝仁道“回皇上、臣還是要說那潘王擁地之事,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民生的根本、在我大明朝每日正上演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寒死骨之事;居臣所知各地潘王封地多有上萬頃的,這些土地可養幾萬到幾十萬人,這些土地歸於一人之手,糧食多的吃不完放著,放到壞掉也不濟貧。也有把糧食釀成酒用酒洗澡之說。而多數百姓無地,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也有餓死凍死之說,更是遇到天災百姓無活路、要麼賣兒賣女,以求活路,要嗎拉桿造反,以求生存。臣以為要想強國必先制潘,如不然國力何振,”

天啟道“潘王封地也是太祖洪武皇帝立下的規矩,朕也想裁除潘王的封地,可你們別忘了建文帝撤潘之事,如不能妥當處理此事怕是再度靖難也未可知,此事還是到以後再議吧!”

郝仁道“皇上聖明,此事如不早圖,國力如何能振,如想富國強兵,必先撤潘、潘王封地是太祖定的不假。可當年太祖只有幾十個兒子,幾十個潘王、大明朝養的起,現在我朝成千上萬個潘王,是國不能容之害,望皇上三思。”柳慶荷,吳仁杰也道“郝仁所言不假,望皇上三思。”那吳三桂必定是一武將,並沒考慮過此事,所以沒言、黃嘯天更是不知這天下治國明政之事,只坐在一旁聽講。天啟又沉思片刻道“此事須慎重,不可急於圖之,今日我們君臣私宴,能暢所欲言是朕之所願,但所議之事也當機密行事、不得外傳,如有外傳者朕當不饒。”五人都道“謹尊聖命,不敢草莽。”天啟讓大家唱酒,最後又問黃嘯天對朝政有何看法,黃嘯天道“回稟皇上,黃嘯天乃是一介武夫、對朝政不知故不敢妄加言論,黃嘯天只知忠君護主,別無他求,望皇上聖明。”

天啟一聽這黃嘯天話語直爽,心中頓覺可愛。天啟道“朕錦衣衛正缺一個副都使,黃探花明日既可到任,”黃嘯天道“謝皇上、謝皇上厚愛、黃嘯天當為皇上甘腦塗地,至死無悔”

天啟笑道大家再飲一杯,還有何見議當早提出,”吳三掛道“皇上,臣以為現今當組建一支能強與後金的鐵騎,在努爾哈赤再犯界時給以痛擊,使他不敢輕易出兵擾我邊城,”天啟道“此事就由吳探花去做吧!所需銀錢物貨當報於兵部,朕會讓他們特辦此事的,”吳三掛又道“謝皇上信任為臣、臣願做岳飛、為大明朝守疆闢土,精忠報國,萬死不遲。”

天啟又道“朕也看過大明圖勘、知道這山海關和寧遠是我大明與後金的屏障,守好這兩處我大明便無後金之憂,朕給你銀子,撥給你強兵,你一定要看好朕的門戶,你回去後組建的新兵就叫關寧鐵騎吧!”吳三桂馬上磕頭謝恩。

天啟皇帝很高興,又誇吳三桂和幾位新臣,最後天啟皇帝把在遠處的太監喊過來又讓做了一道魚湯讓大家喝,那魚湯鮮嫩可口,天啟說這湯是用湖南的雪魚做成、因味道鮮美天啟皇上每日必食,郝仁見那湯中的小魚正是自家魚溏裡養的那種小白條,他沒敢多話,只是說魚湯鮮美,是道美味、

天啟道“這魚聽說只有湖南一個小河中才有、肉嫩無刺,入口便化,又因通體雪白、所以叫雪魚,內務府每月進三次雪魚,你們今天嘗的是昨日剛到的新鮮小魚,所以湯味更是新鮮。”柳慶荷道“這魚在北京不能養嗎?”“皇上道“聽說這魚對水質要求很高,一離開那母泉之水幾天後便會死去,內務府用大水桶將它們運到京後最多能活半月,所以每十天會送來一次,”柳慶荷道“原來這魚這麼嬌貴,難怪我從沒見過。”就這樣君臣閒聊,只到下午才散席,各自回了來處

喜歡我本明月仙請大家收藏我本明月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