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薛康提醒皇帝(第1/2頁)

作品:《寒門武狀元

沒有多久的時間,太子滿臉不快地來到了御書房。

行禮過後,太子問道“父皇,兒臣這幾日未踏出去府門半步,每日都在閉門思過,然此事真有誤會,兒臣絕無弒弟之意,還請父皇明查。”

太子以為皇上還是為了五王爺薛康的事要他來御書房的。

皇上搖了搖頭,對太子說道“舟兒,你身為太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那件事暫放一邊,今日喊你前來,是朕覺得身體越來越差,恐時日無多,然朕有些事情想要交代你一番,也是到了咱爺倆好好聊聊的時候了。”

太子一聽,心裡暗喜,卻還是不動聲色,還裝著十分乖巧地說道

“父皇萬壽無疆,切莫說如此晦氣話,兒臣恭聽您的教誨便是。”

皇帝緩緩靠到椅背上,閉上眼睛,悠悠說道“太子,今日散了早朝,朕仔細想了一下朝堂上之事。許是朕真的老了,為了一個無功無名的邱索,朕竟讓都察院查辦朕的肱骨大臣金侍郎,朕心裡在想,這道旨意是不是又下錯了,如真錯了,太子以為可有挽救之策?”

聽皇上這麼一說,太子頓時來了精神,認為皇上是在考他如果下錯了旨意該怎麼辦。

略作思考之後,太子說道“父皇,此事確有不妥,那邱索無功名且不說,有無真才實學也說不定。但其在潭州以談和之方式,令朝廷賠錢賠糧,方退了兵。若是其餘地方都學他,認為只要造反,朝廷就會賠錢賠糧,豈不釀成大禍?因此,兒臣以為,那邱索不僅無功,反而有過。”

皇帝依然閉著眼睛,心裡卻在想蠢貨,當時那種情況,要是不談和,只怕現在湖廣之地比四川更甚,國內若是出現兩股叛軍,而且都能成功地攻城拔寨,那才會導致其他地方都會效仿。

表面上,皇帝卻淡淡地說道“太子所言亦有道理,是朕考慮並不全面,太子,那依你之見,朕是否應取消此次武舉?”

“父皇,邱索乃投機取巧之人,若是讓他如願以償,真的透過特殊武舉取士,只怕於朝廷無益啊!”

皇帝心裡涼了一大截,看來薛康並沒有說假話,果然是薛康在背後鼓搗這些官員來反對自己的旨意了。

“太子,你大了,也成熟了,朕考慮問題都沒有你考慮得全面了,你說,朕是不是該命令都察院撤銷對金正科的查辦?”

太子一聽,思考了一下皇上是不是在試探他,但想到金正科一直都擁護自己,於是硬著頭皮說

“當然,父皇剛教導兒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兒臣以為那金侍郎敢於諫言,雖忠言逆耳,然是為了大盛基業,父皇不應如此對待一個忠臣。”

皇帝緩緩睜開了眼睛,問道“倘若你做了皇帝,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撤銷這樣一份旨意嗎?”

“當然,錯了不撤銷,豈不錯上加錯?”太子不假思索便答了出來。

“那讓邱索參加武舉之事的旨意是否也要撤回?”皇帝看上去十分不經意地問道。

“父皇,您的旨意是後天才讓邱索進行武舉考試,明天宣佈取消也還來得及,不急於今天便宣佈。”

皇帝心裡已經怒不可遏,表面上卻揮了揮手道“行了,太子,朕累了,你先回去吧!”

太子沒想到剛剛還談得好好的,父皇突然就對自己下了逐客令。

突然,他猛然意識到了什麼,剛才的回話似乎出大問題了。

作為一個帝王,就算旨意真的錯了,也只能一錯到底,豈有朝令夕改的道理?

何況,這一改,還是兩道旨意。

太子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來,趕忙補救道“父皇,兒臣剛才說的話有欠考慮,容兒臣將話說完好嗎?”

皇上死死地盯著薛舟,一字一句地說道“你若當了皇帝,也是一會兒這是對的,一會兒這又錯了嗎?還有欠考慮,朕看你早就考慮好了。行了,朕也沒說你什麼,你就不必大驚小怪了,回去吧!”

薛舟懊悔不已,卻也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遠處,薛康一直在暗中看著,見薛舟滿臉沮喪地出來了,還一邊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著額頭上的虛汗,知道這次薛舟回話,只怕是又犯蠢了。

看著薛舟遠離之後,薛康才又來到了御書房外面,在太監通報之後,薛康才再次進了御書房。

他最擔心的是皇上又被薛舟給氣著了,不過看上去皇上的臉色雖然不好看,卻也沒有大事,心裡倒放心了一些。

見禮過後,皇上讓薛康坐下,問道“康兒,你實話實說,對於邱索在潭州以和談勸退叛賊這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