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朝堂之爭(第1/2頁)

作品:《寒門武狀元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邱索就住在五王爺的那套宅子裡,倒也十分清靜。

他利用這兩天的時間,進行了一些訓練,也寫了幾篇策論文章。

皇上只休息了一天,感覺身體沒有大礙了,早朝也恢復了。

只是令皇上沒有想到的是,今天他一到朝堂之上,就有金正科立即上奏

“皇上,臣有本啟奏聞皇上下旨,著兵部和禮部只為建陽邱索一人舉辦一場武舉,臣以為此舉不妥,武舉乃選拔人才之大事,只為了一個人進行武舉,不合規矩。”

“特別是皇上聲稱若邱索成績勝過上科姚狀元,即可點為今科武狀元,此舉對其他參加武舉之考生有失公允,雖姚大人為上科武狀元,然即使邱索勝過姚狀元,又有誰知今科武舉之時又沒有其他人比邱索更強呢?”

“故臣請皇上收回旨意,取消此次武舉考試,以免令其他武生心生不滿之意。”

皇上聽完,問道“除了金侍郎,還有誰認為朕也應該收回旨意嗎?”

立即又有幾人上前,口稱“臣附議!”

然而,另外一批人,包括幾位尚書大人,還有林星河、文學林等人,都極力主張這次武舉考試,稱現在是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際,皇上此舉十分英明。

兵部尚書苗倫直接說道“皇上,臣當時也認為皇上此舉似有不妥,便特地去見了那個邱索。此子年紀不大,然確實是一個人才,臣就北方金兵戰事考校於他,他提出來了一些以前臣未曾聽到之戰法,深感其才思敏捷,是個有真才實學之人。故臣以為令其提前武舉,早日入朝為官,若令他前往北方抗金,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金正科卻反對道“皇上,苗大人此言臣不敢苟同,令其抗金,以其在潭州之做法,怕不是一到戰場,即提出來割地賠款,再與金兵求和。如此當然可以令金兵退兵,然朝廷臉面何在,又如何對得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們,如何向國內百姓交代?”

金正科剛說完,戶部尚書周弘也出列了。

原本大家以為周弘是要幫金正科的,畢竟金正科是他的人,結果一開口,那周弘先是深刻檢討自己,說是戶部現在空虛是他這個戶部尚書沒有當好。

接著周弘話題一轉,在談到如何管理好戶部,如何讓戶部為朝廷排憂解難之時,周弘將矛頭直指金正科,並說道

“皇上,湖廣與四川兩省糧稅徵收皆由戶部金侍郎負責,此兩省都有在戶部已定計劃之上再加徵糧稅,導致此兩省皆生民亂。”

“臣以為金侍郎連自己分內之事都不能做好,卻在皇上不拘一格取賢取能之際敢於對皇上大放厥詞。臣不知那邱索本事能力怎樣,但其還未上戰場,金侍郎就臆想其只知道割地求和斷不可取,萬一那邱索真有不世之才,真能為朝廷將金兵驅除,了朝廷一大心事,豈不喪失一大時機?”

禮部尚書於承安也出列了,說道“皇上,無論金侍郎等人出於什麼目的阻止此次武舉,皆不可取。一個邱索而已,舉行武舉考試只要是公平公正,無任何舞弊不端之事,那邱索是賢是庸,一試便知。”

“別說是皇上要經過武舉選拔人才,就算皇上一道旨意,因惜才而直接讓某人為官,臣等亦不應質疑,遵旨執行便是。”

這話一說,眾官員好像一下子醒悟過來了,對啊,前面坐的是天子,天子作出這麼一個無關國家大礙的決定都被否定的話,那這個天子的威嚴何在?

林星河上前道“皇上,臣有本參奏。”

皇上威嚴地道“準!”

林星河道“臣要參戶部右侍郎金大人一本,此人自任戶部右侍郎一職以來,戶部日漸空虛,四川與湖廣皆其負責範圍,然因其不知變通,只知一味要求此兩省加徵糧稅,以致兩地民怨沸騰,賊兵趁機起事。臣以為,此兩地如今已危如累卵,與金侍郎有莫大關係。”

“四川、湖廣皆有官員被問罪,而導致這些生的主管官員金侍郎卻安然無事,此實為不妥,臣以為四川湖廣之亂,說金侍郎乃罪魁禍亦不為過,當追其責。”

“皇上特許邱索武舉之旨意已下,豈有朝令夕改之理。金侍郎卻以所謂有失公允為由,欲令皇上收回旨意,臣以為其心可誅!”

這是一招釜底抽薪,這個金正科實在太可惡了。

聽完這幾位大臣的話,皇帝突然從龍椅上站起身來,目光如炷地看著金正科,厲聲喝問金正科道

“金侍郎,朕與那邱索聊之甚多,從德行,從才學,從為國為民諸方面皆有考校,其回話深合朕意。朕深思熟慮之後,念其於潭州退兵有功,方賜予其如此機會,朕有錯焉?”

“都察院林星河聽旨!”

“臣在!”林星河慌忙上前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