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獨斷專行?(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獨斷專行?

趙構顯然是不會在此時獨斷專行。

他非常清楚自己御駕親征的目的,不過是為了給大軍一個堅定的決心而已。

但如若自己過多幹預軍務,甚至凌駕於統兵將帥之上剛愎自用,那麼北伐必定是無功而返。

大宋歷代君王的教訓非常深刻,他現在要做的便是多聽多思,而不是輕易的以個人想法去做決定。

“臣以為可行,只不過京兆需要防禦得住,能夠有效拖垮西夏軍馬。另細節如何實施,還需與李顯忠等商議!”

韓世忠此時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

反擊西夏,甚至是滅夏之戰,前提便是要看虞允文能拖多久。

並且還要看李顯忠帶兵後殺入西夏後的統兵方略,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此時神武軍作為預備之軍,完全可以揮最大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李顯忠較之於韓世忠,同樣對於西夏非常熟悉。

知己知彼,則百戰百勝。韓世忠也認定到了神武軍和李顯忠出場的時候了。

李顯忠原本就是出身大宋將門,十七歲時即隨其父李永奇進入大宋軍中。

但隨著金人攻陷延安,李顯忠和他的父親李永奇一同做了金人的俘虜。

只不過當時偽齊國主劉豫素聞李顯忠英勇果敢,將來必有大作為,因此希望李顯忠能為自己所用。

繼而李顯忠父子便假意歸降偽齊。

後來李顯忠藉機會在同州兵敗金國元帥撒裡曷,正準備藉此歸宋之時卻又出現了變故。

當時正值宋金兩國暫時停戰,準備議和之時,大宋自然無法接納李顯忠。

李顯忠見到歸宋無望,並且金軍已經完全阻斷其歸路,所以最終不得不投奔西夏。

在西夏那段時日,李顯忠也是大顯身手,協助西夏平定叛亂。

因此得到西夏國主的器重,並且委以重任。

只不過李顯忠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歸宋的決心。

李顯忠流離於三國間十有餘年,終於在紹興九年春夏之際,率部六百餘兵自西夏而歸宋。

正是其一直有歸宋的決心,讓整個大宋朝堂對其忠心非常欽佩,隨之被趙構賜名顯忠。

“臣李顯忠拜見官家,見過韓樞相!”

正當趙構和韓世忠商議之時,李顯忠被高冬叫了過來。

整個北伐大戰,神武軍作為中路岳飛的預備之軍,本就是想要好鋼用在刀刃上。

奈何岳飛實在是太過於神勇,連下洛陽和開封都沒有太過於耗費便拿了下來。

這一段時日著實讓李顯忠在一旁乾著急,大戰之時無戰可打或許對於統兵將帥而言是一種悲哀。

“朕瞧李卿一臉萎靡之狀,可是戰無可用之故?”

趙構見到李顯忠有些怏怏不樂的感覺,心中非常清楚是閒出來的,因而故意調侃道。

這樣的君臣關係在平時或許會有些可疑,但是在戰時確實可以很好的緩解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