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分兵兩路(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望著吳璘和虞允文告退的背影,趙構心中也有些許失落。

這虞允文與自己年齡相仿,算是一手扶起來的臣子,並且是忠心耿耿。

相處這六年多的時光,對於政事盡心盡力,對於自己任勞任怨。

更難能可貴的是對於朝政常有獨特見解,委實難得。

這樣的臣子好好歷練一番,將來必定是國家之棟樑。

不過這失落就在一瞬間,趙構迅從恍惚之中走了出來,眼下還有軍國大事要商議。

這連軸轉的召見了兩路大帥,商議了兩線作戰策略,頗為勞心勞神。

看來想要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想要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可沒有那麼容易。

“宣劉卿吧!”

劉錡一身戎裝,威風凜凜的進入嶽州府衙大堂,顯得沉穩幹練,頗有儒將之風。

見到趙構立刻金刀大馬的拜道“臣劉錡拜見官家!”

“劉卿免禮,議和之後,江淮可有何異動?”

三路大帥之中,劉錡因為地處江淮,又因為是姻親的緣故,和趙構見面的次數比較多一些。

並且劉錡曾經長時間在禁軍宿衛,自然和官家的關係更為親近一些。

“回官家話,這六年之中,江淮壽州與楚州兩地防禦嚴密,金人似乎有些忌憚,故平靜如初!”

劉錡一邊回話一邊暗暗打量著,官家較之以往全然像換了個人,王霸之象日漸興盛。

舉手投足之間都透著一股君臨天下的王者之氣,言談舉止不俗且儒雅高貴,神情孤傲又威嚴端正。

整個人全然散著帝王般的霸氣,令人肅然起敬,甘心拜服。

對於議和之後的這段時間,整個大宋應該都是處於平靜期。

或許是金人常年征戰已然是兵困馬乏,或許是內亂叢生而自顧不暇。

可見當初趙構決意議和是何等有遠見卓識,為大宋贏得了非常寶貴的喘息之機。

“兵馬乃立國之根本,無論哪時皆不可荒廢。數年未曾征戰,江淮諸軍還能戰否?”

趙構對於三路大帥的御下之術截然不同,那是因為各人有各人之心性,各地有各地之異同。

對於岳飛,領兵行軍自然是不在話下,並且戰功卓著,那邊便要敲打。

對於吳璘,鎮守西線且遠離中樞,西線原本就敵情複雜,自然是要安撫。

而對於劉錡,資歷與閱歷皆比不上前兩位,且久居江淮富庶之地,那麼就一定要刺激。

因此趙構提出江淮諸軍還能戰否,便是要刺激一下劉錡,江淮畢竟可是安樂窩。

“江淮諸軍整日厲兵秣馬,等的就是官家一聲令下而揮師北伐。不破胡虜誓不還朝!”

劉錡果然被趙構這個一激把心底的狂放給激了出來,信心滿滿的說道。

要知道江淮諸軍有八字軍這樣的精銳,也有劉錡和王德這樣的帥才猛將,自然在氣勢和戰力上不輸川陝與京湖。

“朕要的就是這句話!韓卿,宣策!”

“稟官家,依照樞密院制定北伐之策,江淮軍之方向為東路,分兵兩路。乃是壽州與楚州兩條路線。一路自壽州取宿州與應天府,一路自楚州取淮陽府與青州府,兩路並軍合圍濟南府。最終北上幽州與全軍匯合。”

韓世忠的這個方略之中,與其他兩路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