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作品:《妝容聖手

因為初八那天掐算的吉時很早,喜娘和喜婆若要到當天再趕來便只能是凌晨了。

古時候連鹹安那樣的首都城市都難免是黑燈瞎火的(當然,皇宮和青樓勾欄花街除外……),更別提這種不發達農村的小泥子路了。所以這喜娘和婆子便只得提前一些過了洪村來,等初八那日天還沒亮就要把新娘子從被窩裡挖起來打扮上妝了。

喜娘和婆子都是項寡婦那邊出錢請的,一開始也明說了這新娘的孃家家境不大好,為此還另外多給了一些賞錢,就怕那喜娘和婆子心生不滿不給盡心辦事。

那兩人收了賞錢自然連聲道好,也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

可到了這洪村裡一看,還真是傻了眼——這項婆子可沒說這徐家的家境竟然差到只有這麼一座光溜溜的土坯房啊!好在現下已過了端午,天氣已經算是熱的了,若是趕上那些冬天出嫁的,這到處透風的破房子可不得把她們給凍壞了啊?

雖然心中有些怨氣,但這喜娘和喜婆畢竟是專門給別人辦喜事的。

喜事喜事,講究的就是“喜慶”二字,無論是富人也好窮人也罷,在那天是最忌諱別人觸黴頭的。這兩人既然接下了這個差事,心中就算有再多不甘,至少在面上也得做得妥妥的,免得壞了自家招牌。

強迫自己在臉上擺出一副喜氣盈門的模樣,喜娘和婆子在徐奮的招呼下進了門。

“姐姐,喜娘和喜婆來啦!”

想到明天就是自家姐姐的大喜日子,徐奮難掩心中的高興。

這村裡平日消遣娛樂少得可憐,但凡遇上哪戶人家結婚過壽生娃辦喜事擺戲臺之類的,都是能吸引全村人眼球的大事兒。哪怕跟自己沒啥關係,但也能去湊湊熱鬧圖個樂呵。

看著一身紅衣的新郎官騎著高頭大馬來迎媳婦的場面,別提有多歡喜了。

不過可惜的是明日裡是眾村民是看不到那騎著大馬的新郎官了,取而代之的只是在新娘轎前的喜婆手中捧著的一隻扎著紅綢子的公雞……

徐曼青本在灶臺前看著火候,見徐奮招呼著有人來了,便趕緊在圍裙上擦了把手,理了理頭髮便走了出去。

那喜娘和喜婆剛在客廳中的矮凳上坐好,便看到一個俏生生的姑娘從廚房裡走了出來。

哎喲喂,這一看可真不得了,這徐家的閨女果然名不虛傳,還真是一個花容月貌的嬌俏姑娘!——喜娘和喜婆眼前一亮,在心中驚歎道。

那烏緞似的長髮,像水煮蛋般吹彈可破的肌膚,大且水靈的杏核眼,秀而小巧的鼻子,之下是粉嫩嫩的嘴唇,再配上那凹凸有致的窈窕身段,哪怕只是身著青衣布裙,也掩不住那驚人的美麗!

這喜娘和喜婆做這個行當年頭也不算短的了,富人家窮人家的媳婦不知接過凡幾,但像徐曼青這般未經打扮便已十分出色的,還真是頭一朝碰到。

“姑娘大喜啦!”

喜婆原是看徐曼青看呆了,若不是被比較機靈的喜娘暗地裡用手肘撞了撞,還愣就是沒能反應過來。

兩人笑盈盈地朝徐曼青作揖賀喜,徐曼青也福了福身子回禮道:“兩位有禮了。”

只不過是短短几字,那聲音真是婉轉如黃鶯出谷,好聽得不行。喜娘心中暗歎道,也難怪這項家婆子寧可不顧名聲也要二聘此女為兒媳,若是項家小子沒隨軍出征的話,這豔福可真是享受不盡咯!

“早便得知二位今日要來,真真是辛苦了。我家也沒有什麼好招呼的,只准備了一頓便飯,還望兩位不要嫌棄才是。”

早在幾日前項家就差花媒婆來將婚禮當日的各種禮節都跟徐曼青理了一遍,還特意捎來了些銀子,說是讓徐曼青在婚禮前夜招待喜娘和喜婆吃頓好的——想要馬兒跑,總得給馬兒吃些草不是?

這幾日徐曼青跟徐奮學著用傳統的爐子燒火做飯,這幾天還真摸索出了些心得來。

日後若是攢夠了錢要給徐奮上私塾,這做飯的活計可就要落在她身上了。可她剛來的時候連生火都不會,更別提做些別的東西了,若不是有徐奮照顧著,估計病還沒好全就得先活活餓死。

今兒一早她便和徐奮去菜場挑了好些新鮮的蔬果蛋肉,就是為了晚上招待這喜娘和喜婆的。

按理說,這頓飯只要過得去就好,原本也不必準備得如此用心,但徐曼青心中卻有其他的小算盤,所以才沒吝嗇那點請客的小錢。

將備好的五菜一湯都端上了桌,這葷素搭配得恰到好處,湯水也是用大棒骨熬了數個時辰的泛了白的濃湯,那喜娘和婆子一看這桌菜心中便有些吃驚,這可比一般人家用來招呼她們的好得多了!

“姑娘何必如此破費……”

喜娘著實是有些不好意思,方才她剛踏入徐家的時候,著實是對徐家的破落腹誹了一通,心中還想著今晚能有頓窩窩頭果腹就算不錯了,誰知道這徐家姑娘竟然如此看得起她們,還精心準備了這麼多飯菜。

“都是些上不得檯面的家常菜,兩位不嫌棄我和弟弟的手藝就好。”

徐曼青說罷便動筷給喜娘和喜婆夾菜,直堆得她倆的飯碗滿滿的。

見徐曼青這般謙虛有禮,喜娘對她的印象又好了許多,飯桌上句句都在說著徐曼青的好話,那喜婆也不斷附和,氣氛頓時熱烈得不行。

見那喜娘和喜婆吃得差不多了,徐曼青便給兩人倒了消食的茶水,端起杯子敬道:“明日青妞的大事,還請兩位多多照顧了。”

“那是那是。”兩人吃得痛快,自然應承得順溜。

“不知二位如何稱呼?”徐曼青問道。

年紀不過是三十出頭的喜娘笑道:“我夫家姓範,我也虛長你幾歲,你便叫我範嫂子好了。另外這位是李婆子。”

徐曼青之前便跟張嬸打聽過,這新嫁娘出嫁,再不濟也會得有隨伺的喜娘和喜婆。

這喜娘是負責給新娘子梳妝打扮的,這喜婆一般都要膀大腰圓孔武有力,是專門背新娘上轎和下轎拜堂的。

這大齊的婚俗重視的是新娘從一而終,故而新娘上轎之後就算哭得再厲害,也不能回頭看孃家一眼的,若回頭看了,便不吉利,一般認為是會有可能被再度休回孃家。而新娘從孃家接出來之後,到夫家之前,雙腳都是不能沾地的,若是沾了地,則會認為這新娘以後有可能會紅杏出牆,跟著其他男人跑了。

所以這喜婆一定得把新娘背得穩穩當當的,可千萬不能滑落下來,否則無論這男方家和女方家可都不會善罷甘休的。

可這新娘子的身段可說是環肥燕瘦應有盡有,若遇上個斤兩重的,做喜婆的也只能硬著頭皮揹著,可見這賣的是力氣活,風險也挺大。

徐曼青自知自己的身板和斤兩,也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做喜婆這個行當,所以便把問話的重點放在喜娘範嫂子身上了。

“青妞有些好奇,想問問範嫂子做這行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