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塞北的動態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在奉天殿中,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沉思,雖然他反對了朱高熾的提議,但其中的一些觀點還是拓寬了他的視野。 稅收是大明財政的基礎,根據法律分為十幾個不同類別,這些大大小小的銀子加起來,構成了社會進步的動力。 作為皇帝,他對每年的稅收有一定了解,僅江南的商業稅就佔了國庫的三分之一。 儘管朱元璋歷年都推行減稅政策,但這個數字依然驚人。 從這個數字中,可以深刻看出大明的潛力。 “孫兒想要修路的意願並非壞事,只是我們現在確實財政緊張。” 朱元璋心裡清楚,修路不是他幾道聖旨,撥些銀兩就能立即解決的問題。

修復官道會帶來豐厚的稅收,普通百姓通行免費,但商人不同,他們在各地區間往來需要向地方政府支付關稅。道路改善必然刺激商業流通,關稅也會隨之增加。朝廷不便向百姓收取路費,卻可以透過關稅從商人那裡回收修路的成本。如果商人能直接與朝廷合作,避開地方剝削,也能間接保護商人,促進商業繁榮。對於明朝的未來,修路益處多多,但現實條件不允許,可能只有在北方長城穩固後,才能考慮此事。朱元璋想到這裡,搖頭表示無奈,這時劉三吾上前提出折衷方案。

“微臣認為,皇太孫所言甚是有理,官道如同大明的血脈,血脈不暢通,國家的運勢又如何能通達呢?”

“所以,修路之事不宜拖延,應逐步進行,不能中斷。天下的商隊都需要透過官道,此事若持續擱置,恐影響驛站運作。”

朱元璋皺眉:“但現在國庫銀兩不足,即使想修路,也無法撥款。”

“陛下,總有解決之道,微臣只是提醒此事的重要性。”

劉三吾退回群臣之中,向朱高熾示意。

“皇爺爺,我們不一定非要全面重修官道,可以讓地方政府動員民眾,派差事讓他們自維護道路,按工作表現支付報酬。”

短暫的沉默後,龍椅旁的皇孫再次言。

“既然現在無法修路,不如做好準備工作,待將來國庫充實,再翻新也不遲。”

“有道理,這是個可行的辦法。”

經劉三吾提醒,朱元璋終於認識到道路交通對國家的重要性。

“不過,此計劃還需細化,如同設立驛站,先在京城附近的幾個鄉鎮試行,再決定是否推廣。”

“此事就交給你,劉三吾,要記住,百姓必須自願參與,絕不能強迫。”

見皇爺爺作出決定,朱高熾鬆了口氣,靠在椅背上休息。當然,早朝不止討論這一問題,隨著一份份報告提交,複雜的問題擺在爺孫二人面前。看著官員們嚴肅的表情,朱高熾感到一陣頭痛。早朝延長至中午才結束。臣子們退場後,偌大的宮殿再次空曠起來。朱元璋靠在龍椅上,閉目緩解疲勞,片刻後緩緩開口。

“熾兒,做皇帝是不是很辛苦?”

“孫子並不覺得疲倦,只是,皇爺爺,您的身體還能承受得了嗎?”

朱高熾輕輕搖頭,他正值壯年,即使肌肉痠痛,也能迅恢復過來。

“皇上處理的事務增多了,意味著國家在不斷進步,這是好事,我們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提到大明的繁榮未來,老人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皺紋都聚在一起了。

此時,他似乎想起了什麼,從袖口中取出一枚手掌大小的黃色卷軸:“看看這個!” 朱高熾帶著些許好奇接過卷軸,心中不禁一跳,他從未見過如此精緻的物品。

卷軸兩端是黃玉,用一根金線繫著,兩塊優質的檀木連線著絲綢,顯然記載著極為重要的資訊。

他慢慢展開,上面的文字立刻讓朱高熾愣住了。

“齊王朱榑,為加強塞北防禦,特引進一批胡人充實軍隊,望當今聖上知曉。”

難道他在向老爺子示威嗎?朱高熾摩挲著卷軸上的黃玉,腦中閃過這幾個字。

“加強防禦是假,增強實力才是真,他這是真的起了反意啊!”

北平被燕王掌控,齊王要積聚力量,只能從胡人下手。

如果朱榑招募了那些遊牧部落,他的私人軍隊力量可能會展到極其可怕的地步。

“孫子,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朱元璋牽著朱高熾的手,走進了御書房。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皇爺爺不妨頒下聖旨,支援七叔的行動,這樣一來,他出於大義的考慮,或許會有所收斂。”

“哦,何為大義?”

朱元璋問。

“以大明的名義,就是大義,對外宣稱七叔是為了維護大明的安定,才招募胡人為兵。”

朱高熾微笑著繼續說。

“朝廷也可以藉此機會派出官員監督,這樣七叔的舉動,皇爺爺都能第一時間知曉。”

“哈哈!”

理解了孫子的意圖,朱元璋爽朗地大笑起來。

“還是你們年輕人心思巧妙,就照你說的做,希望老七能安分些,不要給咱惹麻煩。老四也在北方,這個任務就交給他了,有他盯著老七,咱就安心了。”

隨著一道聖旨從應天府出,塞北的局勢正悄然變化。